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2013-03-11 13:57:33)
标签:

杂谈

教育

电影随笔

看电影感悟生活学习教

生活感悟

分类: 教育电影随笔

    都说梦想造就未来,都说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梦想是一种期盼,梦想是一种希望,从某种角度说人差不多就是活在希望与期盼中。

    我们常常赞美那些伟大的梦想,那些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世界的梦想。于是我们推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这样的话语,因为我们觉得只有足够宏大的梦想才值得被赞扬,被传颂。

    生活中,那些卑微的“梦想”与“期盼”,常常被我们忽视,因为它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甚至都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

    其实,这些“卑小”的,常常掩盖在纷繁生活中的“梦想”就像黄昏偏晚被玻璃隔离后昏黄的斑驳光线,给人温婉的暖意。

    我喜欢这些微弱的“梦想”与“期待”,就像那些野外坚强、倔强生长的小草。

    对于生活在贫困底层的人们来说,梦想常常褪色,转瞬也就即逝。不过,就算是在底层,孩子们多少在某个时间,还保持着期待与梦想。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因此,当孩子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带着飞机帽的老头与他同行的时候,他的好奇心被激发了。他没有想到在这个贫民生活的地方居然有一个“机长”,“机长”可是不断在驾驶着带着发动机翅膀的大鸟在蓝天翱翔的“大人物”,他一定去了很多国家,一定有许多见闻。

    第二天,孩子带着更多的孩子来到“机长”,他们渴望“机长”能给他们讲述他的故事,他的冒险,他的传奇。

    最初“机长”拒绝了,因为他并不是真正的“机长”,他只是机场的清洁工,昨天他在垃圾桶里捡到别人丢弃的“机长帽”,他带着“机长帽”回家,遇见了放学的孩子。

    他们叫老头“老雷”;现在孩子们叫他老雷“机长”;老雷虽只是一名清洁工,但是,他热爱读书;他没有金钱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是,他通过书籍去了解这个世界。

    老雷想把自己从书中了解的世界告诉给孩子,于是他带着“机长帽”,来到孩子嬉戏的场地。化身机长的老雷用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给孩子们讲述着他冒险的传奇故事。

    孩子们在“传奇的讲述”中,进入到一个神奇的“新世界”。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小穆”是这些听故事孩子以外的一个孩子,他有一双近似成人的双眼,多了成熟,少了稚气。“因为父亲酗酒又有严重家暴问题,小穆对其他成年人都有戒心与敌意。对小穆而言,现实生活是残酷与苦涩的,因此,他痛恨老雷为邻居小朋友灌输的希望和美丽幻想。”他不相信老雷是一个真正的机长,他告诉孩子们他只是一个“清洁工”。孩子们陶醉在“老雷”的故事中,自然不愿意听信“小穆”的揭发。

    “小穆”偷了爸爸的钱,打的带着其他孩子们来到机场,让孩子们目睹了正趴在地上清理地面的“老雷”。

    那个讲述着冒险、传奇故事的老雷消失,那份在故事中传递着梦想的“童话谎言”终于被揭穿了。

    孩子们不再听“老雷”讲述他的故事,但是老雷与孩子们的友谊还依然存在着。老雷想办法帮助着需要帮助的孩子;老雷得知“小穆”有家暴,他了解到“小穆”和他的妈妈常常受到他爸爸的殴打,他宽容了“小穆”的揭发,在他和他的女机长朋友的帮助下,小穆和他的家人逃离了他父亲的魔抓,但是老雷为此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多年后,小穆成为了“穆机长”。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看完这部约旦的电影,让我想起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和意大利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成就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因为有爱!

    爱是梦想的翅膀,所以,爱无尽,梦飞翔!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要把这个故事讲得不过分煽情,不矫情是需要技巧和手段的。

    首先的不要过分拔高思想的主题,为了一个宏大的高尚的主题,把人物塑造成道德的圣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雷锋”,敬而不亲。

    其次,不要滥情,感动我们的不一定是泛滥的泪水,而是真情的流露。

   如果,仅仅是你仅仅把它作为一部电影,你至多不过是感动一下,这样的感动也许是挺温情的,能带给你情绪上几许温暖,但是意义本身并不在此,意义更重要是思考为什么老雷能够去传递那份爱,我们如何去传递自己的爱,让他人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爱。

    当感动变成行动的时候,意义才能得以实现。

    老雷为什么能够去传递分享那份爱?

     我觉得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老雷在传递、分享他的爱的时候得到了一种认同,一种满足。分享是一种快乐,分享的快乐来自于被分享者的反应。老雷本身也是一个草根,一名“屌丝”,他跟孩子讲述机长的故事,满足了孩子,也满足了自己,在孩子的满足中,他得到了一种认同,每个人都需要认同。孩子们需要这样一个“机长”为自己贫乏的青春平添几分激情,老雷也需要这样的故事为自己老去的年华注入几分色彩。

    因此,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他们分享的时候,不要只告诉孩子你去付出,你去分享,要让孩子知道,你付出,分享的同时,你也在收获。

    过去我们总是在讲“无私奉献”,我不反对“奉献”,但是我一直疑心“无私”,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无私”这个东西,我一直是怀疑的,人的本性是有私,家长对孩子的爱接近无私,但是爱孩子的本质可能是爱自己。我觉得“无私”是一种理想,亲情是接近这种理想的,但是强要去塑造“无私”,最后只能造成疏远,造成虚假。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看电影、悟生活,学教育40——爱与梦想——《爱无尽梦飞翔》

    所以,我挺喜欢深圳的一句学雷锋的标语“学习雷锋,提升自己”学习雷锋“无私奉献”,我做不到,我不是那种纯粹的人,我也没有完全脱离低级趣味,我知道我人性的弱点,但是,我也知道分享,奉献的价值与快乐。

    这很有点学佛的意味。佛教讲慈悲,将做善事,最终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自己解脱自己的轮回之道,是为了进入涅槃的境界,如果奉献,分享了不进天堂而进地狱,谁还学做,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样做的意义,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

    这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个故事里面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小穆”,“小穆”在成长中受到了伤害,于是渐渐地他不再相信美好,相信成人。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如此强烈的影响、塑造着一个人,因此真正的教育者都非常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个生长在安全的、美好的环境中的孩子,成长后更有安全感,自信心,对世界抱有更加美好的态度;相反,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的孩子,从小经历了生存的严酷考验,体验了人生的百态,他们的人格、世界观都很有可能变得晦暗,甚至是扭曲。

    因此,从这一点,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寄予他们足够的爱也是成就他们梦想的重要条件。《放牛班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爱不是万能的,但是爱确是能让梦想煽动翅膀飞翔地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