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教育,悟生活19——当世界抛弃你——单车少年
标签:
西里尔宋体萨曼莎单车警察与赞美诗电影随笔 |
分类: 教育电影随笔 |
生活是有意外的,本能的爱并不一定在每个人生命的成长中延续下去。
少年西里尔遭到了父亲的遗弃。
就像面对死亡一样,我们会本能的拒绝,西里尔也本能地拒绝这个现实。他相信父亲只是暂时告别了他。
他要寻找父亲,首先他要寻找他的单车,他觉得那是他与父亲之间的联系,有单车在,就有父亲在。
但是,单车被父亲卖了。
西里尔告诉自己,单车不是被父亲卖了而是被人偷了。
“被偷”只是一个意外,而“出售”则是一次背叛与割离。
在寻找单车的过程中,西里尔认识了女理发师萨曼莎。
萨曼莎帮助西里尔找回了单车,并且收养了他。但是,西里尔的心还在父亲那里,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父亲。
他在商店知道了单车是父亲卖的,但是他必须要找到父亲,从他的口中得到证实,他相信父亲是有苦衷的,他依然愿意等待他的父亲。
萨曼莎帮助他找到了他的父亲,父亲拒绝了他。
西里尔的内心支持的关于亲情的爱的世界坍塌了。
按照俗套的方式,我们会看到一个伟大女性,如何拯救一个被抛弃的“孤儿”。这个电影确实是在讲拯救,但是它没有滥情,没有拔高,她没有用泪水、矫情来表现高尚。
萨曼莎的情感是平时的,她为什么要帮助这样一个萍水相逢的孩子,电影没有讲,他们只是相逢了,西里尔提出了要求,萨曼莎答应了。
这个世界有断绝的亲情,也有萍水相逢的感情。
这个世界很奇怪,最亲的人可能背叛自己,最陌生的人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救星。很难用理性的逻辑去分析其中的缘由。
佛教说这叫缘分。
每个人都有机会遇见魔鬼,也有机会遇见天使。
萨曼莎是西里尔的天使,但是,天使的出现,魔鬼也在傍边潜伏。
西里尔遇见了社会混混Wes。
Wes引诱了西里尔。
魔鬼引诱人,往往是抓住了人的弱点,抓住了人的内心的欲望。
西里尔的弱点在于他内心的隔阂,他没有完全接受萨曼莎对他的收养,对他的爱,他刚被成人的父亲抛弃,在他眼中成人世界带有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亲情的背离瓦解了他对成人世界的信任。而Wes出于表面对他的关心,给他游戏机玩,帮他修补好单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缺失的父爱。而早就失去母亲的西里尔,已经习惯了母爱的丧失,因此萨曼莎的女性的爱,母爱并没有立刻弥补西里尔破碎的心。
显然,父亲的阴影还强烈的影响着他。WES以父亲的形象出现,西里尔在潜意识中去靠近这种感情,只是为了弥补他内心缺失的父爱。
他答应WES去抢劫,法律、道德被抛在了理性的后面,他不要钱,他认为钱只是情感联络的桥梁,金钱可以挽留感情。
抢劫的意外,他看清了WES的本质,他想把金钱给父亲,他还保留最后的幻想,以为父亲只是因为金钱的缺少才选择离开,但是,父亲用冷酷的理性(收留金钱意味着接受赃款)的拒绝,惊醒了西里尔,他回到了萨曼莎的身边,萨曼莎带他走向警察局。
西里尔是幸运的,他遇见了他的天使萨曼莎,他经受了魔鬼对他的引诱,他看清了懦弱的亲情,他选择接受这份萍水相逢的“爱”。
这是不是我们常说的:上帝关了一扇窗,打开一道门?
电影到此应该结束了。但是,电影又给出了一个意外。
西里尔遇见了被抢劫受伤的父子。儿子追打着西里尔,西里尔在逃避追打中,从树上跌落。
悲剧?
西里尔死了?倘若导演给出西里尔的结局是西里尔从树上跌落之后的死亡,影片变成了一个悲剧,这很像存在主义的风格:世界的存在充满了荒谬,也有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黑色幽默,生活不乏这样的压抑。
但是,西里尔站起来了,他没有选择报警,他不想给萨曼莎添麻烦,他只是骑上单车,骑向萨曼莎,他救赎了,他懂得了爱的意义,他像男人一样承担了他人对他的伤害,对萨曼莎他则要保持沉默,因为他成长了,他是男人了。
打开那扇门的其实是自己:你要选择接受一份爱,你要付出爱。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人爱你的时候,你还有最后的武器:爱自己!爱生活!
击败你的不是魔鬼而是你自己,其实魔鬼就是你自己,天使也是你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