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很多人回避高考,例如出国、或者放弃高考,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去拒绝高考。
“拒绝”高考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拒绝”不同于回避,回避是扬长避短,或者干脆放弃,而“拒绝”则是一种态度,一种可以为之而不为的态度。
在今年的高考新闻中,最吸引我的是“南方科技大的45名学生全部拒绝参加高考”的新闻。
不高考的人,其实每年并不是少数,原因很多,前面讲了有回避的,曲线救国;有直接放弃的。说实话,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是应试的高手(当然不能说他们就是生活的低手),回避高考,基本上的原因是在这条道路上并不能走远,并不能很好地通过独木桥,到了桥那边也不能占一个好地方,看上的好的风景,最后收获好果子。
拒绝参加高考的南科大的45名学生他们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是在应试这个游戏的弱势者呢?
准确说,我不知道。
不过,我还是主观的有一个看法,倘若他们真去参加高考,成绩未必差,我觉得他们都是高手,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没有一点根据,而由此带来我对他们拒绝参加高考的赞美都是主观的。
不过,有一点,我清楚,他们确实是值得赞扬的。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都清楚他们选择了南科大,实际上选择了一种未测的未来,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赌博。
他们知道,大学毕业后,他们可能拿不到中国教育部分官方认可的毕业证、学位证。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包括我们)读大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么一种证明了,有了这样的证明,也就意味着某种保证,意味着在这个世俗世界获得物质生活的一种起码的保证。
我们基本上都是这样选择的,不可耻,但是确实不高尚,在理想面前,我们先要选择现实。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设问:你会选择一个可能没有官方承认的大学吗?
这样的选择确实需要勇气,当然更需要实力。
这样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对教育理想的选择,我们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那张纸的证明,自我的完善,对智慧的追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当然不能说中国的教育一无是处,但是,中国的教育跟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存在的差距,大家也是明白的。却掉官方的王婆卖瓜的宣传,倘若给老百姓可能的更多的选择,倘若有更多的竞争,倘若有更好的学校出现,我们的选择是怎样的呢?。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我们无法选择学校,我们无法选择体制,就像我们无法选择那些问题食品一样,因为我们没有选择,基本上来说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选择适应。
因此,这样的选择,一种基于实力与勇气的选择是让人钦佩的。
他们的行为多少让我感到在目前的中国,还有一群人有着教育的理想,有着生活的理想,他们的读书不单单是为了分数,为了以后的物质工作,读书的意义上在于自我的修养与完善,当然你也可以上升到爱国之类的宏大理想。其实有这样的愿望的人并不少,但是我们缺少条件,也缺少勇气去选择一种理想来支持未来,正是这样的欠缺,让我对他们的行为由衷的赞叹。
他们的行为算不算是对现行高考的一种否定呢?
其实,朱校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们只是希望百花齐放,他们只是一朵小花,一颗小草。
世界的美丽正是因为它的多彩与丰富,我们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过于统一,缺乏差异。其实,他们的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否定高考,就是百倍这样的行为出现都无法改变目前的高考,因为现实是我们还无法设计出一种更好的方式,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改革者要做的不是一部彻底否定原有的一切,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出更为多样的可行的方案。
南科大的一切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改革,一种实验,它可能在一片戈壁中开出一朵艳丽的花朵来。
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对南科大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他们选择了沉默。倘若他们一直沉默,这就是一种“智慧”,我们不能指望目前的官员来支持这样的行为,倘若他们不打压就已经是一种支持,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了。倘若他们一种沉默,我们要为这样的沉默而赞扬,赞扬他们高抬贵手,赞扬他们虚怀若谷,赞扬他们目光远大,赞扬他们为中华民族,为祖国的未来,为这个国土为应试而折磨的学生、家长所作出的无言的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