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2011-05-04 13:10:14)
标签:

卡瓦格博

世界第二山难

超越高度

敬畏神灵

分类: 教育电影随笔

     沫沫从梅里回来,带回来纪念攀登梅里卡瓦格博山难的记录片。

     梅里震惊世界,被世界所了解,正是开始于这次的被称作“世界第2山难”的登山失败的事情(我一直没有找到世界第一山难是哪次,是什么标准而定论的?但是不管怎样,这确实是一次震惊世界的山难)。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登,还是不登?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次山难,以前是有所了解的。而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的思考更多了。

    对于登山家,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海拔6740的卡瓦格博只是一个高度,他们要去征服的是这个数字,以及征服这个数字的过程中的苦乐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于登山家或是爱好者来说,高度和未知始终是一种诱惑,人是一种对未知有着好奇心,有着探索欲的动物,人与动物的攀登不同,人在板凳高山的时候,寄托了很多情感,人对高山的态度也代表着人对大自然的态度,而这样的态度又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攀登者来说一个个新的高度,一个个未知的山峰是刺激他们的动力,当然这背后也可以隐藏着其他人性的文化上的东西,例如超越的意义,例如战胜自我的意义,例如团结的意义。

    马洛里的话很经典:因为山在那里,所以攀登者必然要去攀登。

    但是,我说了人是一种会“移情”的动物,不同的社会文化又有不同的“移情”,在科学家眼中莲花就是一种植物,在中国的文化它成为了“君子”的象征,为什么偏偏莲花、菊花被人赞美,而牡丹则成为追逐名利富贵的象征?文化、历史、传统的因素很复杂。

    卡瓦格博偏偏是这样一种山,一种被人“移情”的神山,而且它被称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请注意,在当地藏民的心中,它的地位比喜马拉雅还高,甚至比“宇宙的中心”——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共通的神山“冈仁波齐”还要重要。

    为什么呢?这有没有什么标准呢?

    首先,这不能用科学的或则社会学上的公正的标准来衡量,就跟情人眼里里出西施一样,喜欢你,敬畏你没有理性的缘由的。

    当然要找理由也可以找到。

    卡瓦格博称为八大神山之首,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1、神化传说

    传说卡瓦格博曾经是很暴力,很邪恶的山神。后来被莲花生大师降伏皈依了佛教。莲花生大师在藏传佛教上地位很高,因此卡瓦格博也因此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卡瓦格博则是莲花生大师的藏身地,可见此地的神圣性和重要性。有神话传说必然增加其历史的悠远性和神秘性以及背后的文化因素。

    2、宗教关系

    卡瓦格博作为藏传佛教的噶举派的保护神。元代噶玛噶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迥多杰曾来到卡瓦格博山脚下,为雪山进行加被开关,并著了一份圣地指南,由此卡瓦格博正式成为噶玛噶举派的一大修行圣地。而这个派别在元朝的时候影响非常大,就跟今天的黄教一样。对梅里雪山的朝拜大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在藏传佛教前这里也是苯教的神山。而德钦周围有多种宗教信仰,一种宗教里面又有多种教派。宗教都是有一种神灵崇拜的,则云南最高的梅里雪山自然成为了被神化,被崇拜的对象。

    3、历史渊源。

    这种山还跟藏族史诗的传奇英雄格萨尔王有关。

    在古老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样的记载到:雄师大王格萨尔从加地返回岭地的途中来到了卡瓦格博山下,当他在万花似锦的草场上跑马时,被卡瓦格博雪山山神迷惑到山中。格萨尔非常生气,正当他要把卡瓦格博雪山扔到大海那边去的时候,莲花生大师出现了,他告诉大王:“喂,世界制敌宝珠大王啊,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戎地胜乐吉祥宝轮的圣山,是我莲花生的圣地,是多、康、岭众生绕匝朝拜的地方。为了众生的事业,你不要生气。”史诗中唱到的“多、康、岭三地,就是现在的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藏区。得到莲花生大师的启示,卡瓦格博皈依格萨尔。在当地文化里,敬仰神山能够减少罪过增加积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
    这种山被神灵,被大师,被英雄都所敬畏,其中的地位自然可想而知。

    转山已经有700、8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神奇的信仰一代代的传播,进入了血液,进入了基因。

    4、藏族的思想观念

    藏族是一个将宗教信仰的民族。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是有神论者,他们有敬畏,有禁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无神论者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山是神,他们生活的一切都是神山给予的,你攀登到神山的高度,神会愤怒,你会离开,神也就无法保护他们了。所以,用学者的话说:藏民对神山是一种水平的思维,是一种敬畏的朝上的思维,神山只能是仰视的,我们只能水平的环绕神山,而不能超越神山的高度。而登山者则是垂直思维,他们追求高度,追求超越。对于多少年来生活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靠山吃山的人来说,他们跟山的情感就不仅仅是一般人对山的感情了,也不同于登山者对于山的情感了。当地人成卡瓦格博为“阿尼卡瓦格博”,阿尼是“爷爷”意思,人是不能到自己祖辈的头上乱来的,这里面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中国人对祖先都特比有感情,很多外国人不明白这点。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另外我还提到一些因素:

     1、梅里雪山的山形。

     不要小看这山形,这山形就跟人的面相一样。人首先是从外在形象来认识对方的,你看电视剧,电影里面的爱情的那女基本上都是帅哥美女,这符合大众的心理期望。很多人没有宗教信仰,看了梅里雪山之后,也会被梅里雪山的美所震撼,为什么?这雪山漂亮!首先是外在的漂亮,震撼人们的首先都是视觉上的。

    而梅里雪山的主峰像金字塔,而缅茨姆有莲花之相。金字塔跟莲花在佛教中都有重要的象征意味。金字塔厚重,代表着实力;莲花纯洁,有顿悟,清洁之意。这山有内涵,也有俊貌,秀外慧中,能不遭人喜爱么?

     2、多年来的媒体、旅游宣传也有推动的作用

   所有的这些原因,加起来,梅里雪山就成了有着历史、宗教、文化、神秘的绝美的雪山。在当地人心中,甚至整个康区,乃至藏区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最为重要的。

   好吧,了解了这点。当登山者来攀登这座神山时,可想对于信徒的情感的冲击。打两个比方,有人在你家的祖坟上动工修什么东西,你答应么?2、你能想象有人跑到圣墓大教堂(耶稣的墓地)上宣称自己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显然,有些事情跟高度无关。

    但是,对于登山者,对于没有这个宗教信仰,不了解这些历史的登山者来说,千里迢迢赶到山的面前而不能登山,他们能够接受么?你花费巨资跑到埃及看金字塔,埃及人说,今天神灵不高兴,不能看,我怕你也不理解。

    一方面要敬畏神灵,不准登山;另一方面要超越高度,超越自己。两种不同的思维,两种不同的背景文化,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冲撞了。

    虔诚的信徒们知道了这些登山者是来攀登卡瓦格博的,愤怒而惶恐,泪流满面;据说有多达几万人在德钦祈祷神灵不让这些登山者登山。甚至信徒们说:神山你不显灵,阻止这些人登山,我们将不在信奉您了。当96年,京都大学的登山队距那次山难发生之后5年后再次来到梅里准备攀登时,成千上万的信徒来到明永大桥上,吃在那里,睡在那里,阻止登山队的前行。

    藏民的行动并没有阻止登山队的攀登,2次都一样。

    但是,卡瓦格博似乎生气了。藏民的怒气并不会真正影响攀登,但是“神灵” 的怒气则带来了灭顶之灾。

    当地的一个藏族诗人是这样说的:登山队前几天登山还算平安是因为卡瓦格博出去开每年的例会去了,那一年是在印度举行的,卡瓦格博从印度回来,骑在神马上,看见下面有些芝麻大的小点,就抖了抖身子,把他们抖下去了。

    那场雪崩的威力有多大了,纪录片上说:空军的侦察机从空发现推算,一个地方至少有30万吨的落雪,想象只是一个地方30万吨的落雪,这种威力。片中还讲到这次雪崩才生的气浪把非雪崩区的一几百米长宽面积的大片直径50厘米以上的冷杉林折断,可见其威力。而随后赶来营救的中国最顶级的西藏登山队也无法在雪崩后积雪中登山营救。

    17名登山队员,一命呜呼,而且死不见尸。

    世界第二山难形成了,梅里震惊世界。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超越高度?敬畏神灵?登还是不登是一个问题

    1996年,日本登山队再次来到这里,他们跟政府签订的登山期限只有5年,上次山难,京都大学登山队元气大伤,5年之后期限将到之际,他们再次来到这里。我前面讲了,德钦的民众群情激动,誓命阻止。登山队最后还是上去。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成功。

    东京气象台、北京气象台、云南气象台都表明一股从南太平洋形成的冷气流讲几天之后到达梅里。经历了上次的山难之后,没有人再敢轻看这座雪山了,他们慌忙撤退。到了大本营,气象台却传来天气好转的消息,一连几天天空一丝无云。

    下撤耗费了登山者的体力,而更为重要的是摧毁了他们的信心。这次,卡瓦格博没有用残酷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做弄”的方式,赶走了这群不速之客。

    登山的期限很快就到了,登山者只能告别这座神山。他们知道这座山还一直会在那里,而他们则很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来这里了。

    上一次登山者用生命告别卡瓦格博,这次用泪水和遗憾作为告别。

    期间,此后,又有其他国家的登山者来登山,无一成功。

    山似乎真有神灵!

   2002年,登山遇难者的亲人来这里缅怀逝者。开始天气不好。当他们对着神山呼喊亲人名字的时候,被雨水和云雾缠绕的神山,刹那间露出真容,日照金山,那一刻遇难者的亲人们明白了一些东西:这座山太美了,美得让人失去语言。她明白了丈夫为什么要用生命执着于这座雪山了,她也明白了需要敬畏这座神山。村民们安慰她,说神山讲她的亲人带进天堂,她要把孩子好好带大。

    那一次,也许是神灵和凡人们的一次交流。

    说来奇怪,这次祭拜之后,几年之后,遇难者的遗体在明永冰川被发现。

    对于无神者来说,两者肯定没有关系,不过,我还是选择相信所谓的“神灵”。

    其实,我很难真相信有神灵,我不太相信山难是“神灵”发怒而造成的,如果攀登引发了神灵的怒气给予了冒犯者惩罚,那么神灵该给予人们的惩罚实在太多了,你看看从香格里拉到德钦的路上的山上的树木被砍成什么样子?神灵为何能容忍人们对他肌肤的蹂躏?当然,你可以说神灵也给予了惩罚,像什么了泥石流呀,水灾呀,不过为什么不那么直接呢?立马快意恩仇,像对待攀登者一样?这世界的恶人那么多,他们都得到了惩罚吗?

    当然,我还是原因相信有神灵,我们更应该去尊重当地人的信仰,尊重他们的敬畏。

    敬畏,这种古老的情感在现代社会越发稀少了。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人对自然的认识,人跟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人定胜天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人对于相信自己,就不相信神了,不相信神也罢,重要的是人失去了敬畏,失去了害怕,不懂害怕和恐惧的生物是很可怕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形成了对于自然的不同认识。其实,每一种认识都有它的价值。科学有科学的价值,敬畏有敬畏的价值。过于相信科学跟迷信是一样的。

    我们需要科学来改造物质世界,也需要保留这个世界的一些原本的东西。

    登山者与信徒们对于“雪山”的认识,其实也代表着不同的人对世界的认识。这种冲突的认识在以往的世界,今天的世界,以及以后的世界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我们该怎样面对这种冲突,尊重各自的认识与文化的差异,是我们都要面对的问题,不要以为你可以置身事外,无人可逃,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学会和平相处。

    现在,梅里雪山已经被政府明文宣布禁止攀登了。

    实际上,“禁止”一说依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片中的结尾说的很好,梅里是第一座因为文化差异而被敬重的山。

    还有那么多的山存在,山依然在那里,登山者依然会去攀登,梅里不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允许的话,人类一定可以到达其顶峰,但是就像某学者说的那样:让我们在地球上留一点人类未涉足之地吧,无关征服,无关难度,而是关于距离、关于敬畏。

     最后我想说地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不是有形的山而是我们内心的那些无形的山。征服这样的山更有难度,更为刺激!征服了这样的山,世界也许会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