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暑假山南、日喀则喜马拉雅边境单车行 连载9

标签:
单车旅行旅游山南西藏、边境旅行喜马拉雅 |
分类: 10山南,日喀则喜马拉雅单车行 |
7月23日
哲古镇——错美县
阴
跟以前的骑车旅行相比,现在每天的起床时间都不是很早,甚至说已经是很晚了。川藏线时倘若在7点30分以后那就是很晚的了,而这次旅行我们却基本上在7点30分以后起床。
没有赶路的欲望,没有追求速度的野心。
只有巨大的困意,今天早上特别困,也许是海拔高缺氧的原因。
今天的路程也是50公里,跟昨天相比,今天的路程是相对轻松的。
一路人烟稀少,除了当地政府的汽车和修路的汽车,几乎没有游人的汽车。对于中国的游人来说,这里没有闻名的风景点,中国人是喜欢凑热闹的,那些悬崖边处的风景,哪怕再漂亮,很多中国人也不愿去,而那些实际上没有什么内容,但是被操作得名气很大的地方,却人声鼎沸,像那个号称世界旅游胜地的深圳东部华侨城。
很多中国人就这么没劲!
这少人的草原,有一种出奇的安静,远处有藏民开始牧羊,天空有秃鹫飞过,发出荒野的鸣叫,地老天荒大致如此。
2个小时,骑行了20公里,已经是晌午时分。一路攀高,消耗了不少体力,午饭是早上准备的蛋炒饭。
没有阳光,冷意袭人,我们决定在一处藏家吃午饭。
藏族阿姨几乎不通汉语,但是还是友好地接待了我们,还给了我们热水和酥油茶。酥油茶真是一种好饮料,保暖、增热、有能量。
藏族阿姨的小屋在海拔4800米的地方,在这个高度居住需要人有很强的适应力。小屋简陋,用石头堆成,屋内城设简单,2张藏族的椅子(也可以当床),一个柜子,椅子和柜子之间是火炉,没有其他家具,草原牧民的生活简单而艰辛。
简单没有复杂的各种利益的关系,简单到只需要跟自然处理关系。
但是,这种荒野的生存需要巨大的适应力,7月的草原晌午时光,也能感觉到不小的寒意,而冬天,这个天寒地冻的地方,不是一般人能生活的。
除了自然条件的艰苦,他们几乎也没什么娱乐项目。
阿姨接待我们,大叔在屋外的地上坐着,没有言语,有淡淡的笑容,他望向远方,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看什么,看那些对于他早就看倦的景色?其实人生所看的风景多数是相同的,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眼光去发掘不同的美丽。
也许是过于疲倦,我都没有拿出相机给大叔拍张照。
艰苦而单调的生活需要有东西来寄托,人都是需要东西来寄托,不然生活就会变得虚空。于是宗教很容易在这样的地方滋生,为艰苦的生活找一个依托。
喝着阿姨给我们倒的酥油茶,我突然有一种不安,我想我应该给阿姨一点什么。土人反对这样的做法,他说这是城市人的思维,是交换。当然,别人提出,我们可以给,但是我们不应该用商业社会的思维来改造这里,改变这里的人。其实,我们到他们家做客,他们接纳了,他们应该是很高兴的。
我觉得土人话有道理,只是对阿姨表示了最真诚的谢意。
我们和阿姨话语不通,不能进行言语交流。也许,见到像我们的游客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新奇感,不能言语交谈,阿姨一直用她直勾勾的眼睛注视着我们,包括我们吃饭和吃饭后的小睡,这让土人不安,我倒无所谓,也许是累了,很快就有了困意。
也没有睡多久,小憩20分钟,我们继续上路。
修路工人告诉我们离垭口只有5公里,实际上我们骑行了12公里,一直望见垭口,望见一个高点,以为是垭口,上到这个高点却发现前面还有高点,这样不断的重复,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上到一个终于算是垭口的地方,从简单的经幡可以判断这里算是路的最高点了,海拔显示5000米,不敢多停留,头上的浓云酝酿着随时崩塌的雨水。
从这个看起来像垭口的地方骑行,坡度下降得很缓,下降不到200米,又要攀登,这哪里是垭口呀/?
这时候,冷雨开始降落,我的心开始焦虑,这种情绪是我目前常态的心境。在30岁以后,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我不能把握,而似乎只有我能把握的生活才是一种正常舒心的生活。30岁以后,工作上的不顺心,无成就感,让我越发焦虑,我不知道这样下去是不是会得抑郁症。这也是我每年出来骑行的一个原因,也许简单的骑行生活能让我暂时忘掉那些焦虑。
不可否认,旅行可以暂缓内心的焦虑,但是它不能根除它,从某种意义上看,诚如沫沫所言,旅行对于我而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逃避,只是用了一种华丽、时尚的形式。我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并没有得到彻底的释放。
就如现在这从天上飘落下的冷雨,实际上这是旅行途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这少人的高地,我有一种未知的恐惧,仿佛大自然突然变成了一个怪物,用它那变幻莫测的云雨要吞噬我一般。
我还有现实的焦虑,就是我的托包的背包罩破了洞,雨水降落下来会打湿系在上面的睡袋,还有包里面的其他器物,这并非是杞人忧天,但是我的不安与焦虑现却的确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应该更自然一点,准备更充分一点,更坦然地面对未知的变化。
显然,我现在缺少这样从容的心态。
停下车,慌忙地把雨衣拿出来包裹着睡袋,再套上有洞的防雨罩,戴上防水手套,在冷雨中骑行。
从垭口出来骑行了不少时间,还没有下降的迹象。
突然间,仿佛巨斧开天地一般,前面的山体陡然分成了巨大的空间,一个巨大转弯,下降的路出现了。
每一个艰辛的向上爬行都是为了这激动人心的下行,我想倘若没有下坡的爽心,有多少人愿意去单车旅行,就像没有人愿意只受苦不享乐一样。
下山的道路正处在修建中,下降的速度不能太快,不过很有越野的感觉。
在乱石、尘土中下降,风尘仆仆,这感觉让人爽快,不过上帝不会让你绝对独享快乐,所谓乐极生悲吧,在一次停下来照相之后,准备再度出发,后胎扎胎了。
下行李,找工具,下车胎,拆外胎,换内胎,一切都还顺利,但是最后一道工序:装外胎,出麻烦了。我怎么也把这外胎装不回去。
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快一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把这最后的工序完成。在这无人的山腰,无人可求,只能靠自己。还好,毕竟不是第一补胎,多少也是有几年的骑行经验,我最担心的倒不是车况,而是土人在前面,久不见我下来,他会焦心的,我是不愿意别人替我担心的。
还好,最终我还是换好了胎。终于可以继续下降了。
不过古人说;祸不单行。
我在收拾行李的时候,把药包落在外面了,下降了一段路才想起来,于是又艰难地上行。这又耽误了一点时间。
土人在下面已经等了很久了,见到了我,面有不爽之情,这完全属于正常表现,这是担心、焦虑与生气的混合的表情。
还好,我们又相聚了。
土人在下面等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设想了多种情况,我照相去了,但是不会一照就1个半小时;我东西丢了,我找东西去了;我飞出了悬崖。土人差不多就准备骑到县城报警了,后来土人终于问到了从上面骑摩托的当地人,得知了我的情况,他多少算是安定下来。
人家说好事多磨,实际上坏事来了你也阻挡不了。我和土人继续下行,下行了一会,土人突然问我,我的睡袋哪去了?我回头一看,傻眼了,睡袋不见了,只看见包裹着它的雨衣在风中飘荡。
卸下车上的所有东西,空车往上反骑,找睡袋去。
气喘吁吁,头脑空白。
人家又说: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他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门。运气还算太坏,骑行了不算太远,远远看见了我的睡袋。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
终于可以正常下坡,错美,我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