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力交替,为谁而死?看《象冢》有感

(2008-06-27 08:36:24)
标签:

感受

杂谈

最近在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很有意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实际上说的是人。借用动物的外壳,可以更好的看到人性深处的东西。

《象冢》说的是:老象王受到了年轻大象的挑战,而挑战他权位的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儿子,是它跟它最喜欢的母象生的儿子。多年前,是它帮助才使这个家伙诞生的,而今,这个家伙却成了它的对手。象王和它的儿子决斗,凭借实力来获得权威、荣誉或则衰败的下半生。象王经验丰富,儿子年轻气胜,二者棋逢对手,象王凭借自己的经验占了上风,可以致儿子于死地。千钧一发之刻,象王却败了下来,原来它的爱人,年轻大象的母亲袭击了它,儿子乘机扭转了局势,它失去了王位,儿子当上了新的象王。

  老象王预感到了自己的死亡,它要按照象的古老的传统,到家族的墓场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象群们欢送它走向最后的死亡。象王跳进森林深处的家族的墓地,等待死亡。象群开始离开。象王心中充满了懊悔:当年不该救那家伙;心中充满了怨恨:为何是自己的最爱象葬送了自己的一切?

象群离开,只剩下象王在墓地的深坑里等待死亡。这是它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一个庞大的身躯掉进了墓地,它的爱人要跟它一同殉葬来了。

  《象冢》讲的是权利交接的故事。这在人类的历史中太平常了。在民主、法律社会前,权力的交接必然会伴随着阴谋、暗杀、暴力。

  这种非和平的方式常常在两中空间展开:一种是江湖;一种是朝廷。

  江湖本来就不遵守法律,阴谋、暴力、刀光血影本来就是常态,你随便找一个香港的黑帮片看,不外乎就是讲这样的故事。

《教父》无疑是把这种权力交接带来的种种事态讲述得最清楚的,最好的影片。在这种权力更体的过程中,亲情很多时候是屈从权力的。像影片中的迈克尔,要去杀死自己的哥哥弗雷多,虽然迈克尔在这种杀戮中显得绝望,但是他是一个连绝望都可以隐忍的人,江湖就是这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当然,我们也可以加一点爱情的元素,诸如用爱情来拯救权力的欲望等等,不过这些始终是一种自我安慰,我大约是不相信的,这跟我喜欢看残酷的电影有关吧。

朝廷上的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翻开中国历史,可以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弑父的、杀子的,害兄的,亲情从来是卑微于权力的。

李世明不是杀了兄弟吗?传说赵匡义杀了他兄弟?康熙的儿子不是想谋杀他们的老子吗?朱棣  发动一场战争不就是要解决掉他的侄子吗?当权力上升到没有制约的时候,你不要指望亲情的、道德的作用。

前几年的电影《满城尽是黄金甲》《夜宴》不就是说这样的故事吗?渴望接近权力的人,有可能最终被权力去除掉。不过权力依然是我们趋之若骛的对象,因为代价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诱惑着我们。

国家的这种权力交换,老百姓就更苦了,所以诗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象冢》里面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女人在面临孩子和丈夫时如何选择。母象从亲情出发选择了救儿子,从爱情出发,选择了与丈夫徇情。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总是让其中的主人公面临艰难的选择。小说里又总让死亡来完成做出一种选择留下的遗憾的自我救赎。

读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这样的故事,可能是喜欢《春琴抄》的缘故,也可能是一种崇尚先秦的那种舍生就义的凛然,如曹沫。如专诸,如荆轲。我喜欢极端的故事,把人逼到绝境的故事,然后看人在绝境中如何反击或则如何被击倒。

最老土的问题:老婆和老妈掉进水里救谁?

如果非要只能救一个:我选择救老婆。从最自私的角度:我选择我更爱的人,我更需要的人,对自己更重要的人,老婆陪我的日子是比老妈要久的。

这绝对不说明我不爱我妈,但是,我明白现在我更爱老婆,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思想重合。我也做不到去牺牲自己完成一种选择留下遗憾的自我救赎,我做不到,因此喜欢看别人在绝境中的选择与挣扎。人生的很多选择都是无可奈何,忠孝两难的。

做不到的事情,看别人壮烈,也可以刺激一下自己,就如我跟学生说:我们可以不选择崇高,但是我们要崇敬崇高。

因此,母象最后的徇情还是某种程度上打动了我。在这个浮生若梦的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牺牲?

也许是责任,也许是亲情,也许是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对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