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受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晚自习时,突然想起一个先前的学生。这个学生成绩很好,学习也比较轻松,在上完一学期后决定转学。从心理上,那个时候,我希望这个学生能留下来。
原因如下:这个学生每天下课都会到办公室来,也不一定要和我说些什么,只是随便站站,打发一点时间的无聊,一来二去,大家混得熟悉,但我与她始终交谈不多,不过我们之间到很默契,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听她小小的抱怨,然后我有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我来到深圳这个繁忙的城市之后是少有的,深圳的学生似乎也打下了这个城市的印迹,忙碌无暇顾及那些细微的感情,所以那个时候,有点舍不得她走。2来她是一个优生,当老师自然是喜欢优生,老师到不一定是喜欢优生,但是一定会喜欢优生的分数,同理,老师不一定讨厌差生,只是不喜欢差生的分数。(按照最新的教育理念,是不能叫差生的,该叫后进生,没有这个观念,就说明你落后了,至少你表面要这么叫),所以,那个时候,我舍不得她走,更准确的说是我舍不得她的分数走,如果她是一位差生,估计我就有如释重负的感觉,要是再加上这个学生纪律不好,这样的学生主动离开,我就有送“瘟神”的感觉,你可能说我境界不高,我承认我没有那种纯粹的境界,我过,我觉得我自己还算诚恳,我没有欺骗自己的良心,很多人表面很仁义道德,背后是不是,就不知道了,真小人是比伪君子好的)。
后来这个学生还是转走了,我没有挽留,虽然,我内心有些舍不得,但是,我说了我的舍不得还不是很纯粹,它带有功利的因素。我与这个学生的情感也还没有到达割不断的地步,就算是也不能阻止她个人的价值判断,必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独立的思想。
这个学生为什么要转走呢?
是我所在的学校不好吗?
非也,而是我们学校太好了。我所在的学校以严格著称,老师每天废寝忘食地帮助学生学习。这个学生学习不错,学习比较轻松。但是,她觉得除了学习她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她需要到一所给她更多自由的学校。
我知道她的想法,我没有劝阻她。由着她。后来,她跟我联系过,说她过得不错,时间充裕,心情闲悠,而且成绩依然不错。她的新学校显然没有我现在的学校好,但是带给了快乐。是不是我的学校不能带给学生快乐呢?当然不是。
我想说的是,不同的人适合不一样的学校,有些人适合严格的学校,有些人适合宽松的学校,像我的先前的这位学生。但是,我们的家长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严格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严格的学校当然是好学校,但是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大多数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重点学校,但是没有考虑过,你的孩子是否适应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学生承受的压力自然比普通的学校学生承认的压力大,有能力,有潜质的学生自然在这样的学校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但是能力暂时有限的学生,家长也非要把他的孩子加入名校的行列,实际上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表现。
家长的心总是可以理解的,但不一定是理性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太关注生存而不关注发展了,我说的发展是心灵的发展。因为,我们更在乎的是最后的那个结果,至于过程,口头上可以高呼一下:很重要,不过显然是没有结果重要的。
心理毕竟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那有最后的数字评价来得实在呢?
还是回到,我现在的时间点,学生在疯狂地做作业,作业太多,不是我所在的学校的作业多,而是这个城市所有的学校作业都多,学生不是在做作业中沉默,就是在做作业中成长。这个国家大多数学校的作业都多。真正的素质教育,再等等吧!学生在作业的大山前,已经黯淡了表情,不过还好,他们还青春,明天会恢复过来,不过几年之后,会怎样,谁知道呢?
不能改变规则,只能适应规则,我是这样告诉学生的,其实,我比他们还厌恶目前的规则,但是,无法,我们没有实力改变它。
现在,想来,我的那个转走的学生是有点智慧的,你说她是逃避吗?有些吧,她肯定不是一个刻苦的孩子,她对自己要求不是太高,她不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孩子,但是,重要的是她找到自己的目标与节奏,而我们却还没有很好的给自己定位。
不能适应一个地方,要么让自己适应,要么坚持自己的想法,离开,天大地大,何必总是过分约束自己呢?
找到自己需要的适合的才是最关键的,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