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旅游 |
分类: 海南单车 |
建设中的道路,少有游人,并没有强烈的荒芜的感觉的,一个人并不觉得的孤单,周遭的景色不算沉闷,一路想点不着边际的事情,时间倒也流逝得挺快。
有小小的上山,汗水就被快速而大面积地蒸发出来。被城市生活劳累的身体,呈现出虚弱疲惫的姿态,不算陡峭的上山,也让他大汗淋漓。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g hours she calls
me
他轻轻地不成声调地哼者这首他喜欢的歌曲,这是适合当时的情绪,他确有一种归家的自由,一种在自然中不带伤感与旧日时光重叠的相逢。
路边散乱的石子,放养心宽体肥的母猪,神情高昂的鹅群,奔跑在田野间没有羁绊的小孩,突然窜出的结婚的队伍,土气过时的车队,喧阗的音乐,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一路没有游者,风景却不寂寞。不一定到山里去,不一定非要到高原去,偶尔到这些新鲜的乡村来,一样可以感受一种清爽的自由。
当然,他知道,他是不能在这里久呆的。
县城边有许多卖瓜果的摊位,堆积如山的水果,把卖主淹没在各色瓜果的鲜艳中,人成了一种点缀,他感到一种丰收的喜悦,虽然这样的丰收与他毫无干系,但他从这样的丰富中找到了一种惬意。
西瓜1元钱就能买一个,2元钱可以买一大个。在物价疯长的当今,他突然感到了一元钱的购买力。在他的城市,一元钱连大部分公车都坐不了。很多时候在,这区区的一元钱是一个无太多价值和购买力的存在。而在这偏隅的海南的乡村,一元钱为他带来了他一个人吃不完的西瓜。像鲜血一样殷红的果汁湿润着他带着尘灰的嘴唇,他想:是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带给人更多的快乐,还是拥有很多的钱可以任意购物给人更多的满足?显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前者是穷人的辛酸的安慰,或则是占了便宜的快感,例如我们到那些贫困的国家旅行,往往有一种挥霍的快感;后者表现、满足了我们潜在的欲望与虚荣心。
“总会有个人在奔忙,从熟悉的地方来到异乡,总会有个人在徜徉,从你的眼睛滑落到心上”
旅途中异乡的感觉并没有使他有特别的强烈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对于一个喜欢出来长期旅行的人来说,他已经习惯了孤单的状态。
快到三亚的时候,路况就变得平稳许多。有穿着骑行服飙车的车手,风驰电掣般从他身边骑过,他始终只能保持他的速度。
他和覃越好在亚龙湾见面。三岔路口,一面是来时的路,一方是通向三亚,另一处是指向亚龙湾,路一直是下坡,路旁绿树成荫翠色欲流泻进人的眼帘。
没有故事的一天,他只有一片惬意的心情。
始终要用仰视的角度才能看清这些鳞次栉比的富丽堂皇的高级酒店,它们并没有绝对高挺的海拔,但是他们都呈现出贵夫人的姿态,散发着巴洛克的华贵与奢靡。高级宾馆实在是太多了,高级宾馆他也没有少见,他不至于为此发出少见多怪的感叹,只是这里的密度实在是太大,一个个跟斗富似的,卖弄着自己的华贵。
这是偏颇的看法,对于上面的描述暗示着他是不是有一种酸腐的心理。
在约会的地点,他没有找到覃的影子,宾馆保安带着警戒的眼光打量着他这个不光鲜的游者。路的尽头是卖票处,他随着路往东骑行,很快在路边的缺口找到通往海边的路,直冲冲地从缺口闯进这个著名的海滩。
亚龙湾的海滩是绝对让他难忘的一个海滩。这些级细的沙子一点也不脏手,它们不粘连,似乎有一种不透明水晶的模样。
黄昏时分的沙滩印着晚去的光彩有一种明艳的洁白的色彩。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黄昏时的大海,滋润美艳的感觉盘踞在他的心中。
与前面他见到的大海不同,这里的还太宁静了。游客混聚在收费的沙滩上,那里离他还有一段距离,用置身事外的眼光看世界,那些喧嚣也是飘远的与己无关的。他知道旅行能带给他这种能力,用不在此山中的眼光看一些平素生活中的东西。
没有咆哮的海浪,海风也静谧,鱼船晚归,“日子像是道灰墙骂它也没有回响”用眼尽情看身边的熙攘,用心把烦劳遗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