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徘徊的灵魂—我还在路上

标签:
哭墙犹太人灯塔耶路撒冷古城圣徒死海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2009年的今天,刚刚去葡萄牙罗卡角寻找欧洲大陆最西端的灯塔回到北京,开始了万科的日子。
2010年的今天,刚刚从世界亿万圣徒向往的耶路撒冷圣城寻找心灵的灯塔回来,意识到已经整整一年过去了。
耶路撒冷古城、橄榄山、伯利恒、昆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希律大帝的夏宫、杰里科、死海……一大串原本以为只存在在人生的故事里的遥远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眼前,我竟然觉得承载不了这份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整理这次旅行的游记,需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写……
去年旅行结束时,我写了一篇小文《我在路上》,当这次震撼魂魄的旅程结束时,特别是到首都机场被告知我的一大包托运行李被以航弄不见了!我竟然没有着急(当然丢了东西多少懊恼),倒是顿生一个感觉:在路上的感觉真好!
关于以色列的旅游指导手册很难买到,于是董事长的书成了最好的旅行指南,虽然以前曾经了看过两遍,但这次读一章,看一处,才真正读懂了这本书,也看懂了一个城。
如果要写下这次印象最深的一个观感,那就是看了两座墙:一个是跨越千年、闻名遐迩的“哭墙”,另一个是长逾百公里、高九米,建成3~4年的巴以墙。一个用以祈祷和平,一个则用最原始的手法把两个民族分开。两道墙都诉说着扯不尽的爱恨情仇。
人类为什么总要让自己这么纠结,黎校长说。
当终于站在“哭墙”前,将那顶犹太小帽(KIPA)戴在头顶,心里好像涌起过丝丝的感慨:不管历史上犹太人遭遇过怎样的苦难,不管犹太人曾经怎样地无奈和悲愤,亦不论犹太人的脸上刻画过怎样的风霜,起码,在全世界犹太人的心里,这面“哭墙”,是他们坚强活着的理由,是他们视当牛做马为己任的借口,是他们拚死逃往的心灵灯塔……这样说起来,天下的犹太人其实还算幸福。因为,这面宽厚的“哭墙”,以胸怀的博大和坚实,永远矗立在这里等待他们的归来,等待为他们疏解心里的所有愤懑。
那么,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呢?我在这个看起来阳光灿烂的正午,轻轻地问自己:
我们的“哭墙”又在哪里呢?
让灵魂不再徘徊,也许正是亿万圣徒前往耶城的诉求。
前一篇:北京万科长阳首战大捷
后一篇:时尚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