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盆地
标签:
南阳盆地是扇形盆地河南省西南部三面环山走岗不见岗走凹不见凹南北居中东西居中特殊为中国的核心腹地 |
分类: 旅游游记 |
南阳盆地是向南开口的扇形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三面环山,北为伏牛山地,东为桐柏山地,西为丹江和唐白河间的分水岭(肖山与尖山)。盆地边缘分布有波状起伏岗地,岗地海拔140米--200米,岗顶平缓宽阔,岗地间隔以浅而平缓的河谷凹地,呈和缓波状起伏。盆地中部为海拔80米--120米的冲积洪积和冲积湖积平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农耕。盛产小麦、杂粮、水稻和棉花、芝麻、烟叶等,是河南省商品粮、油、棉、烟基地之一。2011年5月10日--11日一行28人到此一游。
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西,其北是秦岭山脉东端的伏牛山地,其南是大巴山脉的东端,周边的山脉恰好把这块地方给围了起来,从而形成了盆地。面积46291平方公里,人口1658.82万人。盆地中部为海拔80米--120米的冲积平原。常形成“走岗不见岗,走凹不见凹”。盆地内有唐河、白河、丹江等主要河流,纵贯中部,南入汉水。南阳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南阳盆地具有南北居中、东西居中的特殊地位,为中国的核心腹地。气候上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热适宜,年降雨量800毫米--1000毫米,降水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自然灾害相对较少。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淡水充足且水质良好。植被状况良好,物种多样。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杂粮、水稻和棉花、芝麻、烟叶等,素有“中州粮仓”之美称。仅南阳市,以河南省12.9%,中国0.7%的耕地,生产河南省11%、中国1%的粮食,河南省20%、中国4%的棉花,河南省13%、中国2%的油料。南阳黄牛居中国五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市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盛产中药材2340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名优药材30余种;南阳黄牛是中国五大黄牛品系之一。
南阳是中国矿产品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各类矿产品84种,452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为亚洲之冠,蓝晶石、金红石居中国第一。黄金、石油储量居河南省第二,南阳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南阳盆地自然与文化遗产丰富。上世纪末西峡恐龙蛋化石的大量出土曾震惊世界。四五十万年前有“南召猿人”在此生息繁衍。战国时期是中国著名的冶铁中心。东汉时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名人辈出,古代有著名谋略家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现代有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南阳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阳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市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长度在百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条。南阳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水储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林地面积14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3%,拥有植物资源1500多种,森林野生动物50多种。
南阳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种植、加工中草药的自然条件优势和传统习惯,盛产中药材2340种,产量达2.5亿公斤,其中地道名优药材30余种,山茱萸产量约占中国的80%,居中国之冠;辛夷花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70%以上;杜仲有2000多万株。南阳以玉雕业而闻名海内外,是中国3大玉器加工基地之一,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南阳独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
南阳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7个县市区;国道312线、207线、209线和省道豫01线、豫02线分别从南阳市纵横穿过;许平南、南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信南高速公路2006年底前建成通车,宛坪、岭南、驿(驻马店)宛高速南正在加紧建设。南阳将成为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架交叉的交通枢纽。南阳飞机场为河南3大民用飞机场之一。
南阳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中国粮、棉、油、烟集中产地。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约占河南省11%、中国1%;棉花占河南省20%、中国4%;油料占河南省13%、中国2%。有6个县市区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3个县市区为国家优质基地。南阳黄牛居中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
南阳市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3位。现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医药和轻工食品等主要行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3万多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普康制药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新野棉纺集团、河南油田、乐凯胶片厂等企业已进入中国520家主要企业行列。酒精、石油、胶片、中西药、纺织品、防爆电机、卷烟、水泥、天然碱、汽车配件等产品在河南省乃至中国占有重要位置。燃料乙醇被列为国家“十五”试点推广项目。
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中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间歌曲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南阳地区民歌,是南阳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千百年来,它体现着南阳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时,也创造了抒发人民喜怒哀乐之情的各种艺术表达方法。不仅对研究中国民族间音乐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研究社会、民族、地理、历史、语言、文学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自下而上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产生和形成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千差万别,才深刻的影响到传统文化面貌的千姿百态,五彩纷呈,民间歌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因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体裁、歌种、风格等方面也呈现着明显的地区差别。在西北黄土高原这一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民歌----脚夫歌,音调高亢、奔放、激愤、感慨,甚有凄苦之情。但在江南水乡,可以听到稻区普遍流传的各类婉转秀硕的秧田歌曲。南阳亦然。西部山区浙川县的那种歌调激越、高亢而又朴实“淅川锣鼓曲”与东南部桐柏县月河的那种歌调悠扬节奏舒缓而自由的桐柏山歌、秧田歌形成鲜明的对照。
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山脉、河流、地形和气候。山脉对于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常常起着阻碍和分割作用,在很多情况下,自然区域与音乐(民歌)区域相符合,还可以说这一自然障碍,影响着音乐文化(民歌)的界线。南阳西部的秦岭,与北部的伏牛山脉以及东南部的桐柏山和淮河,在“中原氏族文化中心”与“江汉氏族文化中心”之间,划分了一条天然界限。使中国南北在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使陕南民歌,豫西北民歌,豫西南(南阳)民歌,鄂西北部民歌都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特征。河流,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它自然的把中国文化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南阳虽地处中原,但境内的丹江、白河、唐河3条水系入湖北在襄樊注入汉水,属于长江水系。淮河源头在桐柏山下,东流经信阳入安徽。以上,因山脉走向使南北水系不同,气候不同,植被不同。反映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气质、风格特征也不相同。但还应看到,水,作为一种背景,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却不相同,往往不是天然界限,相反,在民族民间文化流传过程中,它倒成为一种自然交流的渠道。汉水支流丹江号子的风格特点与汉水船工号有着许多共性,就是例证。
南阳的这种复杂多样的地理结构,古来如是,对南阳这一区域的古代文化、社会经济、风俗、民情等都起着决定性影响,使它们产生了区域性差异。因南阳地处种稻区与种粟区南北之间的一个交插过渡地带。所以,它有南北两类特点共存的特征,在民歌的流布上南北兼有,这就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生产方式,对南阳民歌的形成流布产生的直接影响。
南阳盆地:也叫南襄盆地(南阳襄樊盆地)。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这是一块极为特殊的地方。事实上,任何一个熟悉中国地理地势的人都会惊叹于这块地方的独一无二。
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西,其北是秦岭山脉的东端,其南是大巴山脉的东端。周边的山脉恰好把这块地方给围了起来,从而形成了盆地。这块地区位于中国地势上“第二台阶”与“第三台阶”的交汇处,第二台阶即除青藏高原(第一台阶)之外的高原与山地地区,而第三台阶则主要是东部的平原地区,从这里向东西两面伸展,有着无尽的平原与山地资源。秦岭挡住了北方的沙尘与冷空气,而大巴则也隔离了南方的炎热与潮湿。所以,南阳盆地在中国版图上,具有南北居中、东西居中的特殊地位。
在南阳盆地的西边,有着中国西部地区仅有的适合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地方,即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其中,关中平原在其西北,四川盆地在其西南。而在关中与四川之间,则是汉中盆地,这也是南阳盆地的正西方。而南阳盆地的东边缺口所对的,正是中国主要人口聚集的“中央大平原”。南阳盆地以西,是出世的地方,这里人口较少,山地、高原、胜景较多;而南阳盆地以东,主要是人口密集地区,是现实社会的主要容器。
南阳盆地位于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之间的汉水流域。长江与黄河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而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地区则恰好处于南北之间。汉水从秦岭大巴之间流向南阳盆地,水量充沛且极少污染,这为该地区大规模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气候上,南阳盆地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界处,气候冷热适宜,很大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南阳盆地位于中国最核心、最坚硬的“中央造山带”的陷落处。中国的“中央造山带”,即指昆仑山--秦岭大巴--桐柏山大别山--郯庐断裂带--苏鲁造山带,这一绵延东西的造山带。这是东亚大陆上最坚硬的造山带,其地质上是由华北(中朝)板块与华南(扬子)板块相撞击形成的。比如,秦岭山脉就是华北板块的南缘,而大巴山脉则是华南板块的北缘。秦岭大巴山脉在到南阳盆地处,突然几乎消失,成为了盆地,但继续向东又以桐柏山、大别山的方式出现了。也就是说,南阳盆地其实是位于中央造山带上,不但如此,而且南阳盆地还是中央造山带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中心。
桐柏县水帘洞

南阳盆地风光之一(网照)

南阳盆地风光之二(网照)

南阳盆地风光之三(网照)

南阳医圣祠(网照)

张衡博物馆(网照)

南阳府财神庙(网照)

南阳独山玉(网照)

南阳府衙(网照)

内乡县衙(网照)

邓州宋朝福胜寺塔(网照)

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网照)

西峡县老界岭风光(网照)

南召县莲花温泉(网照)

唐河泗洲塔(网照)
\
桐柏淮河源(网照)

桐柏英雄纪念碑(网照)

桐柏水帘洞与水帘寺(网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