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2013-09-03 14:51:53)
标签:

宜昌东站是湖北省第四

汉宜高铁、宜万铁路和

区域性交通枢纽

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

城市名片和城市文化的

分类: 旅游游记

    宜昌东站是随着汉宜高铁、宜万铁路和鸦宜铁路电气化的建成,湖北即武汉,襄阳,荆州之后第四大火车站,宜昌市从以往的铁路终点变成了一个区域性交通枢纽,宜昌东站也将担负起宜昌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作用。它既是宜昌市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宜昌市重要的对外门户,也是突出宜昌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窗口,是宜昌市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宜昌火车东站于2010年12月22日启用多次进出宜昌火车东站

简介宜昌东站位于宜昌伍家岗区城东大道、沿江铁路、东站路围合的区域,南临宜昌市交通性干道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的交叉口,北靠沿江铁路与北部山地丘陵连接,沪渝高速公路从南侧经过,分别与桔城路、城东大道立体交叉,宜昌东站为宜昌标志性建筑,既是长江三峡的一个普通火车站,也是宜昌市重要的交通中心,还是宜昌市重要的对外门户,也是突出宜昌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城市窗口,是宜昌市的城市名片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宜昌火车东站2005年1月开工,宜昌东站地处宜昌市未来的双中心之一—伍家岗组团的东北部,距伍家岗中心约1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区约12公里。车场设计轨顶标高82.4米,城东大道地面设计标高66.7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基本信息

功能定位宜昌火车东站为宜万铁路(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全线七大控制性工程之一,其主站房设计新颖、高大雄伟,工程难度大,技术复杂,建成后堪称宜昌市地标性建筑。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3491平方米,其中铁路客运用房14097平方米,辅助生产、生活用房3909平方米,站房雨棚2399平方米,架空层3086平方米。宜昌东站宜昌市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规划依托火车站交通枢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综合交通能力,促进地区商贸及居住配套设施的完善。宜万铁路沿线24座车站中最大的一座综合车站。该站总占地面积2400亩,客运主站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0人候车。

东站启动后,将起到分流宜昌站(宜昌西站)的作用,同时宜昌站也将正式进入装修长达半年的升级工程。

相关工程

汉宜铁路东连武合高速铁路、西接宜万铁路(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络中沪汉蓉高速客运专线的一部分,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建成后将和宜万铁路、武合高速铁路构成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铁路走向大致与汉宜高速公平行,由汉口站经汉川、天门、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到达宜昌花艳,在宜昌东站与宜万铁路接轨。汉宜高速铁路东连武合高速铁路、西接宜(昌)万(州)铁路。该路走向基本与汉宜高速公路平行,在宜昌东站与宜万铁路接轨。汉宜铁路投资237.6亿元,其中工程静态投资197.6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5亿元。项目全长约291公里,设汉口汉川、天门南、仙桃西、潜江荆州枝江北、宜昌东8站,其中有汉口站、宜昌东站两个一等站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是目前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线路全长377公里,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公里,重庆市境内52.704公里,穿越之地可以说是筑路禁区。宜万铁路创诸多铁路史上的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的列车仅需运行8个小时左右,少花10个小时。

鸦宜铁路东起焦柳线鸦雀岭站,西至宜昌火车站,正线全长约37千米,在宜昌市内约6千米。鸦宜铁路是焦柳铁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宜昌修建葛洲坝水利工程,但工程所需物资的运输成为难题。为此,各方协商,决定修建鸦宜支线,在鸦雀岭站与焦柳线接轨。1970年6月,鸦宜支线开始施工,到1971年7月完成,并正式交付襄樊铁路分局管理。

鸦宜铁路投入运营后,铁路部门先后开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西安、无锡、广州、太原、武汉等地的10多对列车,极大地促进了宜昌市乃至整个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

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是宜昌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昌市规划中唯一的枢纽型客运站,

该枢纽站紧临汉宜省道,与宜昌东站毗邻。整个工程按国家一级公路客运站标准但高于此标准建设。

工程建成后,将与宜昌东站组成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公路、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客运方式在此无缝对接、换乘、集聚、转运,一方面可限制长途客车进入城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亦将实现长途客运车辆与市内公共交通在城区周边同台换乘,实现城乡交通衔接通畅,有序流动。

总体布局布局规划本着结合独特的场所条件,力求把宜昌东站建设成一个新的交通中心、景观中心和城市的重要发展节点。

功能布局宜昌火车东站于2009年底全部建成;宜万铁路于2010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宜昌火车东站共设计为三层,可同时容纳6000名旅客候车;站内设1个基本站台和4个中间站台,按新的站台定义标准,共有9个站台9条股道,可同时进出9列列车,日通行列车达40多对。“宜昌火车东站主要开行动车组列车;而且,它的站场规模大约有现在的宜昌火车站的三个那么大!”宜昌火车东站采用无柱雨棚,可实现旅客进出站“不淋雨”;最大特点是一座高架桥延伸至站前广场,方便汽车进站运送旅客;站前广场精心规划停车场、绿化带等,给旅客提供舒适的候、乘车环境。规划充分考虑铁路轨顶标高与衔接城市干道城东大道高差达15米的现实状况,采用了进站线路与基本站台分离的“下进下出”组织方式,利用场地高程进行了合理的垂直交通组织。

自南(城东大道)向北(铁路线)宜昌东站场地被分别划分为站前广场—主站房—站场三部分。

东站站前广场南侧面向城东大道,功能包括出租车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市民广场、公交停车场和长途枢纽及停车场用地。在城东大道仅设置2个车辆出入口,以减少对城东大道交通流的干扰。

主站房集中设置在用地中部,位于站台及线路的南侧;利用站场与城东大道近15米的高差采用了“下进下出”的交通流线组织,方便交通流线转换。

最北侧为铁路站场,分别与站房直接相连或通过地下通道与站房相连。

交通组织在东站用地范围内,道路采用单向右行停靠的方式,并按照大小车流根据不同车流的出入停靠方式考虑道路的单向行驶线路。站场的交通出入口控制为3个,其中两个设置在城东大道上,为城市公共交通出入口,另1个设置在东站路上,为长途车站出入口。并在城东大道上设置高架路匝口,引导车流进出。通过高架桥和广场合理地组织了各种交通流,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提高站区内部交通的完整性和高效便捷性。

各类停车场以人行广场为对称轴设置,尽量靠近站房出站口及行包出口,交通转换流线便捷。

公交车:公交车停靠点位于广场西出入口处,紧靠出站口设置,利于出站人流零距离候车。

出租车:进站出租车通过城东大道高跨桥匝道在站房高架平台上下客,并经辅助匝道进入站前出租车停车场或

离开站场;出租车停车场设于广场西侧,靠近出站口,利于出站人流零距离候车中转。

社会车:社会停车场设于广场东侧,交通流线与出租车相似。

行包车:行包车停车场位于主站房东侧,靠近行包房设置。

长途车:长途车停车场设于站场南广场东侧,其出入口开向东站路。

贵宾车:站场西侧设有直接进出基本站台的专用高架道。

功能布置客运功能区大致分为三层:最上层为站台层(15.00m,绝对高程82.40m,轨顶82.40m),中层为出发到达层(7.00m,绝对高程76.65m),最下层为交通转换层(±0.00m,绝对高程68.65m)。

1、15—站台层设有候车亭、服务设施、软席候车以及贵宾候车等,可直接与基本站台连接。通过专用车道,贵宾车可以直接将贵宾送至站台,候车空间与到达层大厅上空形成共享。

2、7—出发到达层设有候车亭、售票厅和团体候车室,通过站场下的进出站地道与站台联系。出站厅可通过宽大的楼梯和自动扶梯与交通换乘厅联系,方便出站旅客换乘城市公交

3、±0—架空层设置广场进站厅、出站空间、商业及设备用房,并预留发展空间为城市功能服务。

宜昌东站为全路47个区域性铁路枢纽站,站内分设I 场(宜昌东货场)及II场(宜昌东客场)。站内配置有客车技术整备所、机务折返段、车辆段综合检修车间及其它工段车间。I场设置有编组站(5线),用于货运列车的解编及编组作业。

建筑方案建筑方案设计中既充分考虑了功能运转的高效性,也全面考虑了整体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同时也强调了布局空间的可读性。

1、方案一:“城市之门本方案重点立足铁路客运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的出发点。充分研究并吸收了中国的城门是在一个巨大的城墙上设置上层建筑,并在城墙上开启通往城市内部的通道的思想。

方案通过对架空停车层及高架道路、平台的整合,塑造了一个坚实的、气势恢宏的“城墙”,车站站房至于其上部,广场人流通过“城门”进入“上层建筑”。

建筑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建筑围绕两个院落组织内部空间,根据空间的需要组织高低错落的坡屋顶,形成对称工整的建筑格局,功能和形式结合紧密,传统的建筑元素体现旅游城市的文化特色。

走进宜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长江南岸此起彼伏的绿色群山,犹如长江三峡两岸秀丽的山景。车站周围也为丘陵山峦所包围,车站起伏的屋顶形式与城市周围天际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方案二:“简练的几何体”本方案重点突出现代化气息,体现现代城市特色。

站房造型采用若干个高低错落的梯形几何体组成,以跨在高架进站桥上的倾斜雨篷斜面作为主要立面形象。雨篷斜面用可转动的百叶组成,可根据天气变化调节透光量。整个建筑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同时兼顾节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特点。

技术指标宜昌东站规模按照车站日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标准设计。设计方案中铁路客运用房建筑面积31440平方米,辅助生产生活用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交通转换层建筑面积20360平方米,站台雨篷面积33770平方米,地下通道面积384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2518平方米(设置公交停车位20个,出租车停车位80个,社会停车位279个。

方案充分地考虑了站场的功能要求,布置了车站主体功能及商业等完善服务功能和水、电、通信、消防、安全等齐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并全面考虑了自然通风、顶棚通风采光等各种要求,纳入了无障碍设计要求。在材料上屋面使用钢结构、铝合金等现代科技材料,墙面结合本地特点使用了石材等本地材料。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之一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之二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全景(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之一(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之二(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之三(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万铁路(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鸦宜铁路(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东站夜景(网照)
宜昌标志性建筑----宜昌火车东站
宜昌汽车客运中心站(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宜昌码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