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2012-09-17 08:55:39)
标签:

蔡林记

湖南

牛肉米粉

臊子

分类: 杂谈

    “福庆和”坐落在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856号,在江岸区汉口友益街(大智路口)、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是武汉十大名小吃之一。 

    福庆和牛肉米粉的特点:粉质钦滑,味鲜可口。

福庆和餐馆(现称:福庆和特色粉面馆),于1921年由湖南人沈绍忠、沈宪阶兄弟与沈万和、谭子寿合伙在民权路开设,是与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等齐名的江城老字号小吃。

福庆和牛肉米粉评价

    ——老字号的东西就是“实在”,“超出武汉的一般水平”。粉、面用的是“原汤”,牛肉不是那种“零星的碎片”,而是“大块大块的”,煨得“很烂”,味道“鲜美”。还卖些炒饭、盖浇饭之类,中午时分人特别多。

    ——老字号了,福庆和牛肉米粉,挂着总店的牌子,店面不大,座位有限,但东西货真价实,牛肉粉比外面一般的贵0.5元,6.5元一份,牛肉味道不错,还有自己可以加腌萝卜,那个萝卜也挺好吃的。

—— 80年代在武汉生活过的人应该都会记得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谈炎记的水饺,那90年代的生活的人就一定会记得李记的热干面、双洞门的烧梅和福庆和的米粉。

福庆和米粉,是湖南风味米粉,湖北名小吃。

福庆和米粉故事:一个米粉担子起家。1911年,在湖南湘潭有对兄弟叫沈福和、沈求真,是做木屐的,可是年景不好,就随人到武汉来闯荡。当时,在黄陂街有个常年挑着担子卖米粉的小贩生意很好,便宜又饱肚子的米粉深受码头工人的喜欢。沈氏兄弟见此情形,一合计,用20块大洋买下了这个米粉担子。在湖南,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粉,仿佛天生的本领,沈氏兄弟就凭着这家传的手艺在武汉扎下了根。
    兄弟俩勤快肯干,走街串巷的挑担子卖了没两年,就在黄陂街买下了一家店面。店面不大,仅能放3张半桌子,但他们从湖南请来了专业做粉、面的大师傅,不断的翻新花样,增添了很多新品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1922年,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兄弟俩分家,各立门户。弟弟沈求真在六渡桥817号开店,正式挂出了“福庆和”的招牌,并把店里的大师傅全部拉来入股。而哥哥沈福和则在民权路开店,当时店名已无从考据,后来总被人叫做“老福庆和”。

角儿们下了戏都要来一碗:那时的六渡桥是武汉最有名的饭馆扎堆的地方,在“福庆和”周围500米的范围里聚拢着“郭一泰”、“德华楼”、“老会宾”等很多店子。能在六渡桥站稳脚跟,就证明你是武汉最牛的饭馆。
    分了家之后的“福庆和”气派已不同往日。上下两层木质楼房,朱漆雕花,一楼是散台,做普通的粉面,二楼是雅座,经营炒菜和风味粉面,如虾仁粉(面)、墨鱼粉(面)等,价格要稍微贵一些。
    老汉口人都知道,在“福庆和”吃粉面有很多讲究。你一落座,就会有跑堂的来问,是要“光头的”还是要“臊子的”,前者是指素粉或素面,后者是指浇了各种各样臊子的粉、面,“福庆和”光臊子就分了牛肉、寒菌、肉丝、腰花、三鲜等10多种。若是吃面,名头就更多了,老顾客都会向堂倌说自己的具体要求。比如,要“带芯(音)面”,就是要筋斗一点的面条;要“黄面”,就是要煮的时间短一点硬一点的面条。“黄面”还分“一黄”、“二黄”,“一黄”是面条进锅一浮起就赶紧捞出,“二黄”则是面条浮起后再多煮一会使其稍微软一点。甚至有的老餮连汤的多少都要有说头。不管再忙,厨房听到这些要求,从不怠慢,他们知道这是吃的行家来了。
    当年在武汉,能把粉、面做到这种极致的,“福庆和”是独一家。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但凡想吃粉、面的,头一个就会想起“福庆和”。那时“福庆和”离民众乐园比较近,无论来了什么戏班子,那些名角儿们晚上下了戏后,一定要来碗“福庆和”的粉、面做宵夜。所以,经常在凌晨两三点,还能看到“福庆和”的堂倌拎着食盒子在街上穿梭。

独一无二的“福庆和”法则:坚持从湖南请厨师,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都依照地道的传统做法,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福庆和”法则。“福庆和”的米粉一定要选湖南的早稻米,还必须是陈米,“不能选新鲜米,否则做出来的粉没有嚼劲,不够劲道,陈五六年的米最好。”把这些陈米取一部分蒸熟,再和生米按特定的比例混在一起泡一个晚上,然后用石磨磨浆。磨好的米浆盛进直径0.4米的白铁盘子里入笼蒸,蒸熟后一张张挂竹竿上摊开晾凉,就能上案切了。一张米粉皮只能切82--84刀,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中间,生米和熟米的比例春夏秋冬都不一样,火候的掌握也要恰到好处,但现在到我们这一代都已没人能具体搞清楚了。”按这样标准工序做出来的米粉具备“浆细、芡熟、火准、条匀”的特点,是不是“福庆和”米粉,行家看一眼就知道了。
    而粉、面打底的汤,必须是用筒子骨熬成白色的浓汤,浇的臊子也是独门秘方。当时10多种臊子里,最受欢迎的是牛肉和三鲜。牛肉要选上好的水牛肉,煮两道,配上八角桂皮辣椒甘草冰糖等作料,肉烂味醇;三鲜则是每个碗里都保证有一只拳头大小的炸肉丸子切丁,配上炖好的老鸡、香菇,香到骨子里去。
    每碗粉、面具体的分量和配比都有严格规定。当时,店里用的是从江西景德镇买来的蓝花细瓷海口大碗,每碗牛肉粉是“半斤粉,8钱牛肉”,而面则是“3两7钱面,8钱牛肉”。技术熟练的师傅,勺子一抖,不差分毫。相较之下,“福庆和”的臊子比别家分量都足,很多老顾客到店里来,总是带二两酒,先就着臊子喝酒,再吃粉、面,最后连汤都喝干净。
    “福庆和”和很多店子不同的是,在手工时代,它就把这全套工序分解成了若干个环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标准化。比如,磨浆、蒸粉、切粉、煮粉、挑粉、做臊子都是由不同的师傅来负责,一碗粉从原料到送到顾客桌上至少要经历6个环节。如此细致的分工使得每个厨师有足够的熟练程度,这也是保证这套细致入微的“法则”能一直在“福庆和”得以严格实施的基础。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牛肉米粉之一(网照)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牛肉米粉之二(网照)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米粉之一(网照)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米粉之二(网照)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米粉之三(网照)
武汉十大名小吃之-----福庆和牛肉米粉
福庆和米粉之四(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