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宫博物院----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

标签:
壶口僧帽壶宝石红景德镇窑 |
分类: 文学艺术 |
宝石红僧帽壶:明宣德、通盖高19.2厘米,口径长16.1厘米,口径宽11.2厘米,底径7.6厘米。
僧帽壶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基本信息:器物名称: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材质类别:瓷器、制作年代:明代、文物原属: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宝石红僧帽壶描述: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器型,始于元代、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有白釉、红釉等品种。
器物功用:它的用途初期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它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
宝石红:实为红釉的一种。因这种红釉,明亮透红,闪闪泛光,犹如红宝石一般,故有"宝石红"之称。这种铜红单色釉瓷器,始于明永乐年间,但它不同于钧窑的铜红瓷,"钧红"是红中透紫或透青,常需两次烧制而成;而由当时景德镇窑烧制的宝石红器皿,是生坯挂釉,一次烧成。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烧制的难度很大,对烧成条件要求很高,质量很不稳定,有"火之艺术"之说,所以,要烧成一件宝石红茶具极为不易。
明代王世懋著《窥天外乘》,对明永乐、宣德年间瓷质茶具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跺。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常,以鲜红为宝。"由此可见,这件僧帽壶之珍贵所在。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的珍贵,道理也在于此。历史上曾出现过宝石红瓷仿制品,清康熙仿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就是一例,此壶通高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之三(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