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州古城仁和居

(2012-03-01 09:24:40)
标签:

祖贵

湘西

仁和居

父亲的战争

分类: 旅游游记

“仁和居”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公元1821年),距今已经有190年的历史,第一代主人叫贺臣湘(公元1755——公元1813),诰封朝议大夫。史料记载,他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后人。清嘉庆年间,贺臣湘举家南迁乾州。贺臣湘的四儿子贺祖贵(公元1795——公元1879)当时也身居地方要职,家有良田、茶园数百亩,多置于今乾州雅溪一带,而“仁和居”也正是贺祖贵当家时所修建。    

仁和居有3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面封火墙,四进三天井,两厢房,一晒楼,古色古香,冬暖夏凉,是明清时期湘西典型的古民居建筑。

仁和居这栋外观古朴高雅的民居设计却大有讲究:正屋进门有两道门,分别叫头门和二门,门栏错落有致,进门时,左脚金,右脚银,还暗喻出门求财、进门聚财之意。而地面上那些凹凸不平的“T“字形的古砖,则表达了主人“人丁兴旺”的美好期望。

走进门来,出现在眼前的就是第一个四方形的天井。屋檐下,“家运亨通”几个大字砸阳光下格外醒目。舒宗全站在天井下一口大大的水缸前说,天井的设计是大有讲究的。“就说这个水缸,就有聚宝盆之喻,聚四方财源,纳天气、地气、人气、和气、财气、福气为一体。”

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四方阳光和雨水都将毫无疑问地汇入天井,流向鱼缸,而这个,在古人看来,便有“四水归堂,万物入院”之意,通俗地说,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穿过天井,就是堂屋大厅了。和武陵山区很多民宅一样,大堂上安放的是列祖列宗的神龛。神龛下,放着一张大方桌,桌边有两张太师椅。

小院左右两边,每一进房出,均陈列着黄永玉的作品和一些在此拍摄电影时的剧照。天井旁左边厢房是主人的书房和卧室,墙角一套青花瓷圆桌椅,放着一些别致的白色茶具。

右边厢房据说是女孩子的闺房。在那张老式木制的雕花大床上,蓝白相间的棉被、蜡染的印花床单,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红色梳妆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静静的站在那里。

诰封朝议大夫的贺祖贵,在这栋民居内生有一子,名叫贺代杰、号荣廷,贺代杰有一子一女,子贺华阳(公元1865——公元1921),女嫁晚清著名湘军将领杨岳斌之五子杨晋仪。

乾州史料记载,贺华阳也是晚清当地文武双全之人。他娶了五房妻室,无子,生了七个女儿。后均嫁给了当地大户人家。解放后,按照当时的政策,“仁和居”共分给了5户人家居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乾州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历史专业毕业的舒宗全,看到古居潜在的文化价值,于是,他前后花了十多万元买下了这栋民居,更名为“仁和居”,并按照史载的原物原貌进行了布置。

古建筑格局,加上设计中无处不体现湘西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仁和居”,已经成为湘西旅游中不能不去看的景点。历经岁月沧桑,“仁和居”几度易主。其独特、典雅、完整的古建筑格局,加上设计中无处不体现湘西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电视剧《父亲的战争》在“仁和居”拍摄。“仁和居”,已经成为湘西旅游中不能不去看的景点。

乾州古城仁和居
  仁和居
乾州古城仁和居
天井消防缸石甲鱼
乾州古城仁和居
正堂乾州古城仁和居
电视剧《父亲的战争》在“仁和居”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