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带是一种小巧精制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花带色彩鲜艳,斑斓瑰丽,图案纹样丰富多采,在苗族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花。
织花带是苗族纺织工艺中最复杂的一种。苗族织花带的历史悠久,从长沙出土的丝带已得到充分的应证。花带可分黑白花带(棉线花带)和彩色花带(丝线花带)两种。黑白花带朴素大方,一般是在家劳动时系用。彩色花带,色彩醒目柔软精致,一般是做客或赶场用。这两种花带都可采用相同的图案。花带一般宽为2-3厘米,长约5尺,但也有宽到3-4厘米的。
花带越宽,花纹图案就越复杂。花带用经纬线织成。花带的花纹图案,有简朴菱形花和犬齿花,也有复杂的"双龙抢宝"、六耳格、各种花草及文字。织花带没有图样,工艺复杂,难度大。但苗族大多数妇女仍能把握。
每年春节之后,苗家七八岁的小女孩就坐在花带木绷上,在长者的指导下学习织花带,到十五、六岁对织花带的技巧就把握得很熟练了。花带不仅是苗族的装饰品,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联系纽带。
湘西心灵手巧的苗家姑娘不仅会绣花,会纺纱织布,还能编织各种图案的花带
传说古时候,居住在苗岭山区的人遭受毒蛇的伤害。凤凰有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见蛇遇同类便迅速离开。由此她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仿照蛇身的花纹编织一块约1寸宽的花带,然后,她将花带缠在身上,遇到毒蛇就取下花带对蛇摆弄,毒蛇见了以为是同类,果然迅速离开。这个办法很灵,一下子传开了,许多苗家人免受其伤害。自那以后,苗族织花带也就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苗族花带经代代相传,越织越快,越织越美,它由原来单一的为了防止蛇伤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用途,如作为青年恋爱的信物,馈赠亲友的礼品,做提包的背带和家具的装饰等等。花带的图案纹样也越来越丰富,有表现吉祥与爱情生活的,如《双喜临门》、《五谷丰登》、《鸳鸯戏水》,也青表现花卉的,如《秋菊》、《兰草》等等。苗家姑娘编织花带的工艺已有很大进步,以前织1根花带要几天的时间,现在则1天可以织很多条。只要她们手里有1根骨针(也有用铜针、银针的),就如流星闪烁一般,飞针走线,1根1米长的花带很快就织成了。
苗族花带手工精巧,图案别致。苗族人民多用于自身的装饰,如系围裙,巴裙和小孩背带(苗语称“拉布歹”)、斗笠带、腰带(苗语称“拉西格”)等。同时也常做礼品赠人,寄托情谊。特别是青年男女,花带是相互联系爱情的纽带。当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女方送给男子的信物常常少不了有花带,男方得到花带后,心情特别愉快,随时都将花带系在贴身衣服上,并有意露出花带的须头,以便让人们知道已经有年轻的姑娘爱上了他。
苗族花带的材料有棉线和丝线两种,以经纬线交织编成。经线分单经线和束经线两种。单经线苗语称为“禾闹”,束经线苗语称为“禾秋”。以单经线叫“丝打”,单经线仅为独线。以束经线叫“线打”,束经线一般为三根。单经线与纬线同色,做带底,束线用各种与带底色不同颜色的线,织显花纹。束经线的多少常以花带的宽窄和花带上花纹的繁简而定,丝线细花纹繁的一般有三十七束左右,棉线粗花纹简的大多为二十五束左右③。
编织湘西苗族花带的“机具”十分简单,是一个双“X”形可收缩的木架,苗语称“果兑”。两个“X”形的架子中间连接起来,有点象民间那种可以折叠的小马夹凳子。编织花带人在双“X”形机具前坐定,右脚穿过木架,脚面落地,左脚仅顶出膝盖,下压双“X”机具的交接处,以稳定双“X”机具不动,时间久了,双脚可交换以避免疲劳。整个编织过程主要有:1、牵经线;2、结耳做综;3、上架;4、织边;5、提综;6、捡花;7、喂纬线;8、挑花编织等。
湘西苗族花带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花带必须预先设计好花带的色调,不同或相同的彩色纬线的排列方式也取决于预先设计的图案来定。根据要织的图案,安挑中间花纹丝线的蓬数(对数),按整数排列组合。一般二十一蓬至二十九蓬,多可达到百余蓬。因此花带的宽窄取其蓬数的多少,蓬数多则花带越宽,蓬数越少则花带越窄。而花边纹样的衬边经线多少则可视其花带的宽窄而定。
湘西苗族花带的提综装置也十分有趣,是用线直接套在束(经)线上,一排经线就有一排个线套,数个线套栓在一起,可以移动。编织时完全用左手控制,提起束(经)线,放线“配色”,交织提花编织成图纹。这种编织方法不需任何提花装置,完全是手工控制,与古籍中所记载的凭“手经指挂”以完成 “纴织之功”之类的编织方式相类似,是一种原生态的工艺创作,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花带图案种类繁多且富有变化,反映了湘西苗族人民朴实自然、勤劳勇敢、富有情感、向往和憧憬美好生活的审美意识。以大自然的万物作为描绘对象,巧妙的运用夸张变形,按意象的再现进行二维平面构成来组成装饰图案。花带特别讲究对称均衡的协调,对比的强烈,随意大胆。彩色花带色彩调合醒目,大多按中华传统“五方五行正色”为主,以青、蓝、红、白、绿、黄等色作为基调,作为服饰的附属装饰,与大面积的苗族刺绣大红大绿这种强烈的对比关系放在一处,层次得当,相得益彰。
花带图案呈几何纹样为主,常见的有表现花、鸟、虫、鱼为多,常结合人们的想象、谐音,变幻成吉祥美好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喜鹊闹梅、蝴蝶采花等多种文化意象。也有六耳格、万字格及文字等。在一条花带上可有花果、蝴蝶、鱼虾等多种不同的内容而同时出现,但不添枝加叶,用对称形式将各种形态构成一格一格分开,两边再以简单的二方连续图形作为陪衬。运用线纹、枝纹、角纹、边纹、棱纹、方纹、坨纹等形式进行再组合。在织法上,图纹的方向是按花带的长度方向的叫“横放”,是从花带的宽度或两边放开的叫“边放”,显示出湘西苗族花带自由随意的创作手法。
蝴蝶纹样是苗族花带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图案,也是苗族民间美术中使用最多最广的造型。“蝶恋花”是最基础的构成模式,由此还演化为“蝶化果”、“蝶化人”、“蝶化树”、 “蝶化草”等多种形式。蝴蝶在《苗族古歌》中被称为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十二个蛋,十二年后,孵出了人类的始祖姜央兄妹和众多动物鬼神。所以,蝴蝶妈妈是人、神、兽的共同始祖。苗族视蝴蝶为图腾并加以崇拜,有祖先意象和生殖意象的原始含意。作为一种图腾符号,蝴蝶纹饰既是苗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又是图腾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演化积淀的结果,是苗族妇女对美与自由的追求与寄托④。
龙的形象在苗族花带中份量较重,然而苗族的龙与汉族的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苗龙在本质上与汉龙的标准相差甚远。苗族的龙是一切最漂亮、最神气、最有本事、最富有的事物的象征总和,苗龙在苗族生活中是平等而亲切的,并不高高在上,并不表示“皇权”。所以,苗龙中有牛龙(山龙)、狮龙、猫龙、虎龙、鸟龙、马龙、象龙、蛇(水龙)、蚯蚓龙、泥鳅龙、蚕龙、鱼龙、猪龙、树龙、花龙等⑤。这些苗龙千姿百态,但却是民间一种模糊的文化符号,是具有这种文化符号意义的一群事物。象征着吉祥、幸福、祖先生殖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苗族花带之一(网照)

苗族花带之二(网照)

苗族花带之三(网照)

苗族花带之四(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