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当----紫霄宫

(2011-09-30 11:02:32)
标签:

紫霄宫

神像

神龛

大殿

太子岩

分类: 旅游游记

 紫霄大殿是紫霄宫之正殿,是一座幽静雅适的青石墁地的大院,重檐歇山式的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五间,翠瓦丹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顶饰鸱吻吞脊,九脊上饰以各种珍禽异兽;飞檐装有两对飞龙、四只彩凤,显得鸟革翚飞,庄严神奇。屋脊上正中有个宝瓶,闪闪发光。宝瓶上有四根银丝伸向四方,各由一个娃娃牢牢牵着。这四个娃娃叫“四个苦娃”,是姜子牙的四个儿子。相传,姜子牙封完神后,他的四个儿子也让其父为他们封神,于是姜子牙便封他们为“神上神”,干扶紫霄殿脊宝瓶的差使。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雨雷电,这四个娃娃都坚守岗位,确保宝瓶不动摇,真不愧为“神上神”。2001年5月1日一行8人到此一游。门票80元。(进山门票70元十紫宵宫门票10元)。

最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的是大殿内部,它不仅飞金流碧、富丽堂皇,且构思巧妙,富有一定的哲理。其内额坊、斗拱、天花均绘有彩色图案,中央屋顶藻井浮雕二龙戏珠,四周绘八卦图案,象征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思想。整个大殿由36根杉木巨柱支撑,含有36天罡甘愿做真武部下,为真武大帝效力。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局部,饰有四条金龙、两只金凤,龙翔凤舞,姿态生动;龛内供奉明朝御制铜铸饰金神像;神案上陈列着御制香炉、蜡台、宝瓶等供器,均为铜铸鎏金,浑然一体,熠熠生辉。

紫霄大殿内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均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大部分为铜铸饰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大殿正中供奉真武神像,为明代泥塑彩绘贴金,像高4.8米,头戴冕旒,身着帝服,双手捧圭,端坐宝座,为武当山尚存最大泥塑像。这尊神像,一般人把他当作玉皇大帝,原因是因为头戴冕旒。据道教专家分析认为应为“真武大帝”。

大殿左神龛中供奉着一尊明末清初纸糊贴金真武神像(现已被收藏),高0.89米,宽0.26米,神态自若,衣褶清晰,线条流畅,手法细腻,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纸糊神像”。这尊神像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铜铸鎏金神像,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检查时,才意外发现为纸糊神像。令人惊奇的是,这尊像不仅表面没有脱落,而且内部也没有丝毫损伤和虫蛀现象,它集聚了我国古代纸糊、雕塑、贴金、彩绘、防腐等工艺的精髓,是一件难得的文物珍品,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古代纸糊工艺有很高的价值。

紫霄听杉大殿右侧,横放着一根杉木,约十米长,直径约0.3米。相传,这根杉木是神杉,从别处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它有一种特殊的功效是可以传声音在一头轻轻敲击,在另一头就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响灵杉”。由于敲击的人多了,杉木的两端已形成了深达数厘米的小坑。“紫霄听杉”也就成为武当山的一大景观。

紫霄宫于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创建;元代重建,名“紫霄元圣宫”;明永乐10年(公元1412年)增建,赐额“太玄紫霄宫”;明嘉靖31年(公元1552年)扩建到806间;解放后,曾几度修葺,保持了原貌。现存建筑182间,建筑面积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面积7.4万平方米,是武当山现存最完善的宫殿之一。

紫霄宫的建筑凭借山势,采取欲扬先抑、先疏后密、首尾相顾、遥相呼应的手法建成。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有:龙虎殿、朝拜殿、紫霄大殿、父母殿等,数百级宽阔的石阶依山叠砌,层层崇台气象森严,殿堂楼阁鳞次栉比,红墙翠瓦宏大壮观,远远望去威严肃穆,极具皇家道场的气派。

福寿堂和六十元辰殿分别在紫霄大殿前。福寿堂的神龛上供奉着财神、寿星和药王孙思邈。在神龛两旁置两株明代铁制蜡台,俗称“铁树开花灯”,工艺精巧,为我国发现最早的锻画珍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蜡台高2.65米,最大直径0.95米。锻铁零件焊接成铁树开花状,饰以重彩,底部为三龙足鼎峙,上为多棱角花团,中部一根铁杆撑着上部的两个球形花团,制作精美,象征玉枝翠叶琼花,繁茂美满;数只孔雀嬉闹其中,一条游龙穿游在花丛里,象征吉祥如意。

殿内还陈列着许多神像、供器、法器、道衣,以及道教经书等珍贵文物。六十元辰殿内供奉着三目四首八臂的斗姆元君神像,四周悬挂着六十位星辰画像。

紫霄宫还有许多奇景:“如龟脖吐水、金银沙坑、金蛙叫朝、双瀑悬空、日池观鱼、银线穿珠、梭罗藏月、喜鹊迎宾、紫霄霁雪等,让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

 紫霄大殿后的崇台之上为父母殿,清代重建。殿内神龛中央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父母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左右神龛内供奉着送子娘娘、观音等神像。昔日不生育的信男善女常常到此求子。据说,十分灵验。

十方堂沿饰栏石磴道而上,便是十方堂。原为十方丛林,是云游道士挂单的地方。明朝时,香客信士在此朝拜真武;只有皇帝遣臣到武当山祭祀时,才能到紫霄大殿。称为朝拜殿。

清末易其名为十方堂。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元代铜铸鎏金真武像,两侧分别供奉吕洞宾像和张三丰像。在神龛壁上彩绘古时的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本书《武当知识拾零——二十四孝》中有介绍),游客从中可以领悟到一些忠孝的哲理。

福地最大“龟驮碑”龙虎殿后门,但见石栏蹬道两旁对称耸立着两座赑屃驮御碑亭,坐落在亭台之上,为明永乐年间敕建,1998年10月修复如初。亭为重檐歇山顶式屋顶,红墙翠瓦,四方各开拱门一孔,亭内置赑(xu)屃驮御碑。碑文分别为明成祖《下大岳太和山道士》、《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与玉虚宫碑文同)。

赑屃的形态与玉虚宫一样。赑屃驮御碑亭俗称“龟驮碑”。净乐宫、玉虚宫、五龙宫、南岩宫、紫霄宫总共有赑屃驮御碑12座,体型之大,造型之美,世所稀有。碑文记载明成祖大建武当及明世宗重修武当等情况。

福地第一门龙虎殿穿过金水桥,沿石阶而上,便是龙虎殿,为紫霄宫第一重山门。殿外为八字墙,墙上饰以琉璃琼花、孔雀等图案。

殿内阴森恐怖,正中神龛上供奉王灵官,披甲执鞭,面容威严,两侧分别供奉青龙、白虎泥塑神像,怒目圆睁,龇牙咧嘴,身着胄甲,手持戈戟,高大威武,形象生动传神,使人望而生畏。据考证,这两尊神像为元代著名塑像家刘元一派的传世作品,是武当山泥塑艺术珍品。

太子岩从紫霄宫父母殿左侧,出后门,入紫竹林,松杉参天,碧海绿荫。拾级而上,有一道山门,刻着“太子岩”三个大字。举头仰望,只见绿树掩映的半山腰中豁开一洞,这就是“太子洞”。相传为太子修真的地方。在洞旁立有元至元27年(公元1290年)镌刻的“太子岩”石碑;洞前石栏回折,洞内宽敞,洞口高约10米,宽15米,深12米。洞底平坦,方石铺地,石冷袭人,正中有元代建造的小石殿,结构严谨,玲珑别致,殿内供奉太子青年塑像,面容丰润,头扎发髻,锦衣似飘,神态自若。这尊塑像和紫霄宫龙虎殿内的青龙、白虎像都为元代留下来的珍贵艺术品。岩内泉水常年不涸,洞顶水丝如帘,藤蔓飘垂。每逢夏季雷雨来临时,太子岩内烟云飞腾,雾气弥漫,远近山峰也雾漫烟绕,雷声隆隆。元代诗人揭傒斯形象的描绘道:“太子岩吞狮子峰,洞深雷响半虚空。黑龙去作人间雨,白鹤来栖涧上松。日吐金芒朝五老,烟横玉带绕三公。七星旗展飚轮降,时有天香下九重。”

云外清都: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三公、五老、宝珠、蜡烛、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蓬莱第一峰。周围山势形成二龙戏珠宝椅状,紫霄宫在正中,有“云外清都”之誉。

武当----紫霄宫
紫霄全景(网照)

 武当----紫霄宫

紫霄大殿(网照)

武当----紫霄宫
云外清都(网照)
武当----紫霄宫
玉带河(网照)

武当----紫霄宫

金水桥(网照)

武当----紫霄宫
福寿堂(网照)

武当----紫霄宫

福、禄、寿三星(网照)

武当----紫霄宫
神上神(网照)

武当----紫霄宫
父母殿(网照)

武当----紫霄宫
二十四孝图(网照)
武当----紫霄宫
面容威严的王灵官(网照)
武当----紫霄宫
十方堂门面(网照)
武当----紫霄宫
赑屃驮御碑亭(网照)
武当----紫霄宫
左御碑亭(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