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边城----布尔津县
标签:
布尔津县位于额尔齐斯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处阿勒泰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唯 |
分类: 旅游游记 |
布尔津县位于阿勒泰山脉南麓,准噶尔盆地以北,东部与蒙古国交界,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218公里,面积10540平方公里。辖5乡2镇,人口66758,由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占69%。
布尔津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一是地广水丰。有宜农荒地190万亩,目前开发使用32.5万亩;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穿境而过,年径流量7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170万千瓦。二是林茂草盛。有草原草场面积1227万亩;有天然林和人工造林面积518万亩,森林覆盖率30.3%。三是矿富品高。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铅、滑石等36种、是阿勒泰地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的远景产地。四是风景独特。有旅游景点32处,分属6大类20个基本类型,占全疆56个基本类型的35.7%,特别是被誉为“人间净土”的国家5A级喀纳斯自然生态景区,更是以其秀美、神奇的自然风光名扬海内外。目前已开发喀纳斯、禾木、五彩滩、北疆海岸等11个高品位景区景点,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五是区位优越。是全国少有的与三个国家接壤的县,是阿勒泰地区西三县交通枢纽。方圆百公里有两座机场,奎北铁路布尔津支线开通运营及喀纳斯通商口岸成功申报后,将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口岸为一体的综合交通布局网络。
近年来,布尔津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县域“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大力实施
县情概况: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淮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是中国西部唯一与俄罗斯交界的县,国界线长218公里,境内河流众多。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和福海县相连。面积10540平方公里,人口66758。有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布尔津镇。
地理位置:布尔津县隶属新疆阿勒泰地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鸡尾”最高点,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地东86º25—88º06ˊ,北纬47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分三部分:北部的高、中山区,中部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南部的半荒漠低山区。主要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两大水系。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凉气候,夏季干热,冬季严寒,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全年多季风。
人口:布尔津县常住人口为66758人。登记的户籍人口为70650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2466户,家庭户人口为655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2人。男性人口为34461人,占51.62%;女性人口为32297人,占48.3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
民族构成:汉族人口19198人,占总人口的28.76%;各少数民族人口47560人,占总人口的71.24%,其中哈萨克族人口39770人,占总人口的59.57%,回族人口4240人,占总人口的6.35%,维吾尔族人口838人,占总人口的1.26%,蒙古族人口1433人,占总人口的2.15%。
教育程度: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96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771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024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28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历史沿革:县因布尔津河而得名。“布尔津”,哈萨克语。在哈萨克语中,把3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西汉:是西匈奴的游牧地。
三国:属鲜卑。
隋唐:属突厥。
清朝:在平定准噶尔部后,布尔津一带属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下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同时这里也是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属下的游牧地。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是阿尔泰办事大臣的管辖地。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省,设阿山道。同年,布尔津正式设县,先后属阿山道、阿山行政区、阿山专区、阿勒泰专区辖。1970年后属阿勒泰地区。
布尔津县高山逶迤,草原辽阔,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布尔津隶属阿勒泰地区,古称蒙古西部草原。历代建制均属中国地方政权,秦代与两汉时期均属匈奴,三国时期属鲜卑,宋朝后,布尔津一带恨铁木真统有,是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元朝,属元朝中央政府管辖。明代属卫拉特部首领管辖。清代,以满族为代表的中国中央王朝统辖蒙古草原和西域。清政府在漠北、职权勒泰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府、科布多参赞大臣行使军政权力。清光绪30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设阿勒泰办事大臣,归清廷理藩院节制,布尔津归阿勒泰办事大臣管辖。
民国初期:沿袭清朝旧制,阿勒泰作为特区,直属北京中央政府管辖。民国元年,北京中央政府设阿勒泰办事长官公署,为一特别行政区。1919年后,人们省去“河”字称为“布尔津县”,属阿山道管辖。同年8月委任鲁效祖为县治委员。翌年,任命鲁效祖为县知事。
1945年9月1日,伊、塔、职权三区革命,阿勒泰民族军击败国民党军他占领布尔津,建立了布尔津县政府,阿克扎木被任命为县长。
1949年9月25日、26日新疆和平解放后,伊、塔、阿三区组建的布尔津县政府继续行使管理权,1950年8月,在布尔津县城召开了首次各民族各界人民代表会仪,选举产生了布尔津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布尔津县辖1个镇:布尔津镇;5个乡:阔斯特克乡、杜来提乡、窝依莫克乡、也拦孜托别乡、冲乎尔乡;1个民族乡: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61633人,其中布尔津镇17066人、窝依莫克乡15289人、杜来提乡7659人、阔斯特克乡4184人、冲乎尔乡11210人、也格孜托别乡4395人、禾木哈纳斯蒙古乡1830人。
水资源:布尔津县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74.72亿立方米,为阿勒泰地区之冠,额尔齐斯河是国际性的外流河,自东向西横贯县境穿哈巴河县,注入北冰洋,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境内全长8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62.52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8.86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640
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源自友谊峰,自北向南纵贯全县,在布尔津镇西汇入额尔齐斯河,全长269.6公里,流域面积9960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42.73亿立方米,受降雨的影响,径流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为0.224,年内分配不均6月--8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4.9%,最大年径流量63.3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20立方米/秒(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
森林资源:布尔津县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木材蓄积量极高,布尔县森林分布可分为4个类型,一是高中山针阔叶林,森林面积共有187.29万亩,木材蓄积量2862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新疆红松、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树杆直、木质优良,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二是平原河谷次生林面积10.63恨亩,木材蓄积量74.8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白桦、新疆银灰杨、柳树等;三是荒漠植被乔灌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沙漠前沿,面积23.19万亩,主要树种有梭梭、沙棘、毛柳、胡杨等;四是人工林,分布于山前平原的灌溉农区,面积1.29万亩,主要树种有柳、杨、沙枣等。布尔县森林覆盖北14%,在新疆和阿勒泰地区是较高的。
野生动植物资源:布尔津县是野生动植物的王国,布尔县野生动物有月熊、棕熊、猞猁、扫雪、狼、豹、野猪、草兔、沙鸡、等,野生药用植物有贝母、党参、掌参、麻黄、甘草等100余种,菌类有蘑菇、赤灵芝、虫草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新疆土产鱼类种类有2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当地珍稀鱼种,鲟鱼、哲罗鱼、长颈白鲑、细鳞鲑是布尔津县4个名贵鱼种,还有鲤鱼、鲫鱼、河鲈、东方真鳊及中小白鱼等品种多达21种,另外还有河虾、菱角、河蚌、芦苇、藻类等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布尔津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矿种齐全配套。经地质部门勘查探明,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云母、粘土及硅、铜、铁等30余种矿源,其中有近20种矿产被开发利用,潜在经济价值极大。到目前为止,顺县境内已通过多种途径民现49种矿产计12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它们多集在于县境中部人烟稠密区,主要有沙金、岩金、铍、铌坦、铜、铅、锌、白云母、滑石、高岭土、大理岩、耐火粘土、兰晶、以及紫牙乌、碧玺等12余种宝石,北半部则以沙金、铜、镍、矿点和矿化点。占全县近1/4面积的南部山区,主要有金、铜、镍、钛、锰、煤等矿产。
经初步探明,开采或正在工作产采一定经济价值的矿产13种,多分布在县境中部地区,主要是:切巴拉尕什等地6个大中型的云母矿,储量达万吨;铍矿,分布在也拉曼等地,储量近4吨,滑石矿产分布在海流滩,储量228万吨,质量优良,硅石分布于阔帕地区,储量25万吨,石灰石分布于托乎木台地区,储量1900万吨,高岭土分布于阔斯特克等地,总储量近1500万吨,另外,还有煤矿、芒硝、石榴石、兰晶石、沙金、等矿藏,都有不同储量的分布。此外,哈纳斯等地矿泉水,因为处于北部原始山区,人烟稀少,无污染,经水样分析,含2—3项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硒、锌、锂、碘、偏硅酸等,已达矿泉水标准,布尔津县有近200个泉水点。
在已有的各类矿产中,待扩大开采的有滑石、石灰石、硅石等,待开发的有高岭土、建材大理岩及也拉曼的硅灰石矿和矿泉水。此外,金、铜、镍、宝石和菱镁矿等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风能资源:布尔津县位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处于风区核心区域,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已开发建设并网风电场4个,装机容量共计149.7MW。
农业与野生动物:布尔津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春大豆、春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布尔津县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布尔津县有狗熊、棕熊、猃猁、狼、豹、狐狸、马鹿、驼鹿、野猪、獾、北山羊、盘羊、鹅喉羚、雪兔、草兔、天鹅、雪鸡、沙鸡、石鸡等10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名胜古迹:布尔津县有新疆五大景观之首——中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闻名于世的喀纳斯湖自然景观区,景观区内的喀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浮木长堤”。传说中的“湖怪”更为喀纳斯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其独特风光被誉为“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还有鸭泽湖、卧龙湾、吾木尔台墓等名胜古迹。
吐鲁克岩画:位于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乡境内,地理坐标北纬48°53′39″、东经87°08′44″,海拔1440米。在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的变质千枚岩上,基岩经古冰川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景观——羊背石,岩画即附雕其上。岩画地理位置优越,迎面俯视湖面,傍依优美壮丽的夏牧场。现画面共分两处,间隔50余米,第一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磨光的刻蚀槽内,岩画面积3平方米,岩画大部分模糊不清,只有少许图案可见刺猬、野猪、山羊、雪鸡等动物造型。第二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的小陡坎上,面积110×94厘米,图案多清晰可见,分上下两排,上排8个图案,下排9个图案,内容是以动物如马、羊、狼、狗、鹿、雪鸡等为主。最大的一幅为梅花鹿图案,其尺寸为23×10×8厘米,鹿角向上,眼睛俯视前方,悠闲自得,整个岩画雕刻手法细腻、朴素、造型优美,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阿勒泰岩画:多从唐代突厥民族时期开始,不断延续至近代。吐鲁克岩画可能为图瓦民族的杰作。岩画裸露于地表,因交通不便,知者甚少,偶有游客光临参观。随着喀纳斯湖东岸观光游览线路的推出,岩画会成为湖区的又一个观光热点。
库须根岩画:位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境内,交通便利,越野车可直达。地理坐标:北纬48°09′″,东经87°11′13″,海拔770米。岩画在冲乎尔乡政府以东5公里左右的库须根沟的沟口地带。是当地牧民转场的重要牧道,每年春、秋两季,均有大批牲畜从此经过。岩画分两片,第一片在沟口的乱石堆里,原规模较大,因当地人砸石外运,仅残存部分岩画。画面面积54×50厘米,仅有3个动物造型,从画面判断,上为狗,下为猫,中间不详。第二片岩画面积分布较大,距第一片岩画1公里,画面面积10×30厘米左右,图案繁多,错综复杂,且新旧岩画叠加现象很多,内容多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如山羊、狐狸、狗、马及人骑马图案等。库须根岩画是布尔津县规模较大的一处岩画,集中分布,且距布尔津至喀纳斯湖的道路较近,旅游开发价值高。
油塔子:形状似塔,色白油亮,面薄层次很细,香软油多而不腻。油塔子的制作,是先用温水把面和好,加酵面揉成软面,发约一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饧。根据制作需要,揪成数块,外抹清油待用。取其中一块,擀薄拉开,抹上炼羊尾油,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旺火蒸半小时,即可启笼食用。
旅游风光:布尔津县风景独特,新疆五大自然景观之首——中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境内拥有久负盛名的高山湖泊、雄伟壮丽的冰川河流、气象万千的原始森林、绚丽多姿的草原秀色、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原、巧夺天工的雅丹地貌、绝无仅有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悠久淳朴的人文古迹。而中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有着“亚洲唯一瑞士风光”之称的喀纳斯自然生态景观区,就在该县境内。闻名于世的哈纳斯自治区景观区,景观区内的喀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浮木长堤”。传说中的“湖怪”更为喀纳斯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其独特风光被誉为“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还有鸭泽湖、卧龙滂、吾木尔台墓等名胜古迹。
阿克吐别克雅丹地貌:位于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境内,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东南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柏油路可直达该地,地理坐标北纬47°48′56″、东经86°39′10″,海拔480米。此处由流水侵蚀切割风蚀作用形成。在阶地斜坡上,沟壑纵横,沟谷与小土梁相间发育,间宽5米--10米,土梁高一般为5米--15米,最高25米,分布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沟与梁的密度每平方公里150个。由切割裸露微倾斜的上第三系地层构成,岩性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泥岩及砂砾岩组成。由于各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程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的轮廓,加上色泽各异的岩层,五彩缤纷,形状象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成为典型的雅丹地貌。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年降水量118毫米,每年大风日40余天。当大风刮起时沟谷间发出不同的声响,颇有神秘与恐怖气氛。
友谊峰冰川,位于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乡境内,喀纳斯河源区奎屯山、友谊峰西南坡,南距布尔津县城210公里,从喀纳斯湖骑马向东北66公里可达冰川区。
冰川末端地理坐标北纬49°06′17″、东经87°49′17″,海拔2416米,友谊峰冰川是阿尔泰山脉最大的冰川,由友谊峰西南坡发育的两支冰川而形成的山谷冰川。其上端拥有多级粒雪盆,全长1078公里,面积31713平方公里。冰川最高点海拔4374米,呈西南向,流线为直线型,两支冰川上部由一山脊分隔,末端相连。冰川最大厚度130米,最薄9米。冰面坡度极缓为1.5°--1°,冰舌前端出现小融蚀洼地、冰蘑菇、裂隙和冰洞。冰川表面各冰流间的几条中碛垄一直延续到冰舌末端,似长蛇在蜿蜒前行。
友谊峰冰川: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山谷冰川。气势磅礴的巨大冰川与古冰川强烈作用所刻蚀的各种地貌形态,堪称天下奇观。在喀纳斯河源及以下河谷由于长期经受第四纪冰川的作用,不仅古冰川遗迹广布,并保留有完整、典型的冰斗、U型冰槽谷、刀脊、角峰、冰刻槽和羊背石等冰蚀地貌,而且还残留着各种冰碛物和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堆积地貌。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山或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以千计形态极为完整,大多呈圈椅状的冰斗,斗壁高而陡,一般高度为200米--280米,斗底较小并积水,成为各自独立分布的小湖泊,面积在0.7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左右,呈椭圆形或圆形。
通过科学考证,国内学者将冰碛物分为布尔津县山口冰期、骆驼脖子(卧龙湾)冰期、喀纳斯早、中、晚期3个阶段,代表了喀纳斯河流域冰川的发育过程。友谊峰冰川由于纬度偏北,海拔不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将成为冰川科学考察和冰川奇观探险旅游的热点。
喀纳斯湖: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内,布尔津河源头地带,距阿勒泰市西北265多公里处,面积5588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以喀纳斯湖为中心,主要为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
喀纳斯蒙古语意“美丽而神秘”,地处新疆阿尔泰山中部的布尔津县境内,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联合国环境保护官员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喀纳斯湖为复合冰川融汇而成,湖面海拔1374米,湖长25公里、最深176米,湖周植物茂密,是鱼类和水禽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湖四周雪峰耸峙,绿坡墨林,艳花彩蝶,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喀纳斯湖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有兽类39种,鸟类11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湖中鱼类7种,昆虫类300多种。马鹿、貂熊、雪豹、雪兔、紫貂、石貂、岩雷鸟、林蛙等珍稀动物在此出没。湖中有哲罗鲑、细鳞鲑、北极烟、江鳕、西伯利亚齿鳊等冷水鱼。许多种类的花木鸟兽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秀美,地貌奇特,在海拔4000多米的友谊峰下,有现代冰川和永久冻土带。雪线下有古冰川遗迹和明显的羊背石。盛夏,在一天之内,可以领略到春夏秋冬四季风光。高处的阿勒泰峰,银装素裹,俨然北国寒冬。中山带则是松林苍苍,秋高气爽。低山带千里光、百里香等盛开的山花,似雨后彩霞,万紫千红,彩蝶纷飞。山下喀纳斯湖边,碧波荡漾、海鸥鸣叫。
喀纳斯为避暑和游览胜地,主要的景点有喀纳斯湖、月亮湾、卧龙湾、图瓦人村落等。

喀纳斯湖观鱼亭

喀纳斯湖

图瓦村

五彩滩----三羊开泰

五彩滩美景

额尔齐斯河

五彩滩美景之一(网照)

五彩滩美景之二(网照)

五彩滩美景之三(网照)

布尔津-白桦林中的日出(网照)

布尔津白山布广场(网照)

布尔津-禾木村(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草原(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度假村(网照)

布尔津县阳光沙滩(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禾木河大拐弯(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河旁的小村庄(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湖二道湾(网照)

布尔津-初秋的喀纳斯河卧龙湾(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湖月亮湾(网照)

布尔津-喀纳斯湖观鱼亭(网照)

喀纳斯-五谷轮回之地(网照)

友谊峰(网照)

岩画(网照)

特色美食(网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