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洛阳黄河澄泥砚

标签:
黄河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为唐宋贡品洛阳新安县在唐代盛产书画名家文人雅士所表苏东坡、米芾、朱元璋 |
分类: 杂谈 |
洛阳新安县早在唐代就盛产澄泥砚,为唐宋贡品。与端·歙·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洛阳黄河澄泥砚荣誉: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洛阳新安县古属虢州辖区,早在唐代就盛产澄泥砚,为唐宋贡品。与端·歙·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中国国礼指定产品:2010年4月,洛阳澄泥砚的“卢舍那大佛”、“飞天牡丹”、“佛国花香”等3款产品被送国务院行政司参评国礼;同年9月,国务院行政司有关负责人来到洛阳实地考察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同年11月,洛阳澄泥砚正式入选国务院外事礼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洛阳澄泥砚”与端、歙、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三大旅游产品之一:洛阳澄泥砚历来为书画名家,文人雅士所表睐。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并记述之。乾隆皇帝赞其“抚如石,呵生津”。澄泥砚以鳝鱼黄、朱砂红最为名贵。洛阳新安县生产的澄泥砚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书画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科技日报》、《解放日报》、《大河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纷纷登载。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栏目,《民间艺术风采》栏目和七频道《致富经》栏目及九频道对海外栏目拍专题片四个,播放24次,在全国以至海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全国书协副主席铎为澄泥砚题词“砚宝”,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全国政协副主席都给予洛阳澄泥砚极高的评价。洛阳澄泥砚被确定为洛阳的三大旅游产品之一。
其他荣誉:黄河澄泥砚相继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中国旅游产品博览会天马金奖”、“第46届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第七届中国发明专利特别金奖”、“美国爱因斯坦科技贡献奖”等50多项大奖。
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华夏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无不巧夺天工、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评鉴确认,完全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特点。
它,从沉淀千年的黄河泥中脱胎而出。上千度高温的锻造和能工巧匠的雕刻,赋予了它灵动剔透的生命。从盛唐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将万千情愫倾注于它,把它视为收藏赏鉴的上品。
它,就是位列中国四大名砚的澄泥砚。因工序繁复而一度失传的澄泥砚制作工艺,在20世纪90年代新安县民间艺人手中奇迹复活。如今,重获生机的新安县澄泥砚已入选中国国礼,向世界传递着文化与友好的讯息。
这一文化特产,是一方砚台,原料就取于与虢州邻近的黄河河底,经过过滤沉淀、火锻气化,升华出“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的神奇效果。
古虢州的范围,大致包括现在的新安及周边的陕县、义马、灵宝等地。这些地方出品的砚台,当时统称“虢州澄泥砚”。
虢州澄泥砚最早出现于汉代,唐、宋皆为贡品,明朝时技艺已炉火纯青。
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shè,音同社)砚、洮(táo,音同桃)河砚、澄泥砚中,唯独澄泥砚为陶砚,其它均是石砚。据专家考证,澄泥砚的诞生,很可能是古人受到秦汉间砖、瓦当的生产过程的启发,改进原始陶砚的制作方法发展而来的。
唐代,澄泥砚已研制出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檀香紫等各种赏心悦目的色彩。当时名噪一时的诗人刘禹锡、李贺、韩愈和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都有吟颂澄泥砚的诗句和收藏澄泥砚的故事存世。
根据史书上关于澄泥砚制作工艺的记载,在将黄河原泥挖回来后,第一个步骤是过滤——这一过程就叫“澄泥”,即将泥化于水,让其中的杂质沉于水底,以获得更细腻的泥。
古人制作澄泥砚的工序,每一步都极其规范,繁复得让现代人都难免吃惊。
首先是黄河原泥的取得。将缝好的绢袋放置于水中,袋口迎浪张开,过袋之浪,吞吞吐吐,水流走,泥留下,如此二三年后,绢袋中的泥越来越细,方可取泥制砚。
随后,还要经过再沉淀、摔泥制坯、修整雕刻、抛光打磨、墨蜡熏蒸,最后才进窑烧制。整个生产过程多达几十道工序。
上等的澄泥砚“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让人不得不叹服造物的神奇。
宋代欧阳修曾说:“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最有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句赞语,他说澄泥砚“抚如石,呵生津,乃砚中一绝”。
复活:失传300年,古老技艺重焕生机。
作为文人雅士赏玩的文化产品,澄泥砚的传奇身世随历史的兴乱而沉浮。
在宋、明时期达到顶峰后,由于工序太过繁复,澄泥砚在明末清初逐渐衰落,在之后的300余年里几近失传。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新安县仓头乡(现为仓头镇)人李中献继承祖上技艺,并寻访民间老艺人,查阅古籍资料,历时两年多,终于成功烧制出澄泥砚。
失传已久的澄泥砚的“重出江湖”,迅速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新安县生产的澄泥砚一时风行,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新安县澄泥砚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中献也被国家授予“中国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的称号。
绵延5000多公里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为何只有新安县所处的古虢州一带用黄河泥制作的澄泥砚最为著名?这个疑问也随着新安县澄泥砚的复活而重新被世人提起。
据科学研究,古虢州位于黄河流经的平原地带,这里的泥土积淀最多,泥土中所包含的成分也最为丰富。再加上澄泥砚两千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尤其讲究雕刻技术,大气洒脱,古意盎然,妙趣天成。因此,澄泥砚一直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偏爱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四大名砚”均属民间传统工艺,制砚技术向来不外传。2010年的5月,李中献的儿子、新安县虢州澄泥砚的第六代传人李赞,拜广东端砚宗师黎铿为师,打破了这一承袭上千年的门户之见。
“澄泥砚的浮雕较圆润、线条粗、造型厚,一般的雕刻刀具就行;端砚石质细腻,线条和造型瘦而薄,立体感强,必须用合金刀。能否将端砚的雕刻技术用于澄泥砚,对澄泥砚进行二次创作?”为了求得澄泥砚制作工艺上的突破,李赞通过业界前辈推荐,提出向端砚宗师黎铿拜师学艺,黎铿欣然答应。
这一举动,在中国制砚界传为美谈。有人评价道:“中国名砚从此走上了交流、包容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新安县,制作澄泥砚的厂家已发展到了六七家。各家彼此间是商业对手,更是切磋、交流的朋友。“传承、创新,挖掘澄泥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把酒问月(网照)
博爱(网照)
抄手(网照)
仿汉云龙砚(网照)
仿汉瓦(网照)
大富贵(网照)
富贵功名(网照)
高风亮节(网照)
龟(网照)
海上升明(网照)
河图洛书(网照)
河洛双绝(网照)
荷韵(网照)
红石峡(网照)
花好月圆(网照)
九九归一(网照)
国礼--卢舍那大佛(网照)
龙马负图(网照)
龙珠(网照)
牡丹仙子(网照)
盘龙(网照)
平步青云(网照)
十二峰(网照)
十二生肖--兔子背(网照)
双龙砚(千禧龙)(网照)
孙子兵法(网照)
卧佛(网照)
卧牛(网照)
五子登科(网照)
仙童献寿(网照)
仙子降幅(网照)
中华龙(网照)
周公(网照)
竹林七贤(网照)
庄周梦蝶(网照)
自然景观--云台天瀑(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