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特色小吃

(2008-12-21 10:51:46)
标签:

扬州市是淮扬菜之乡

扬州菜以三头为代表

煮干丝三套鸭十大名点

扬州炒饭十佳风味小吃

扬州酱菜十佳特色小吃

分类: 杂谈

     扬州市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大煮干丝则充分体现了淮扬菜的刀功,“三套鸭”则将菜鸽藏于野鸭腹中,再将野鸭藏于家鸭腹中,独特的创意,大胆的创新造就了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无上美味。扬州出名的还有各色扬州的点心和小吃。扬州十大名点: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扬州炒饭、牛皮糖、扬州酱菜、扬州煮干丝、馋神风鹅、黄珏老鹅。

拆烩鲢鱼头:扬州有谚:“鲢子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扬州大花鲢,胶汁多,肉肥茸,无土腥气,入冬后的大花鲢更是肉嫩肥鲜。此菜烹制过程并不复杂,将5公斤以上的大花鲢头拆骨后与豆腐同入锅,再辅鸡肫、鸡腿肉、火腿等,加水后文武火兼炖约3小时。拆烩鲢鱼头,鱼头无骨,口感肥嫩,汤白汁稠,营养价值极高。食用时用匙不用筷,别具风味。

扒烧整猪头:将刮洗干净的整猪头在后脑中间劈开,剔去猪脑和猪骨,在清水中漂2小时,入沸水锅煮20分钟捞出,挖出眼球,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尖,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加清水用旺火煮2次,每次约20分钟。把香料扎成香料袋。锅中用竹箅垫底,铺上姜片,葱结,放上整猪头肉,加冰糖,酱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盖上锅盖旺火烧;改用小火焖约2小时,直至汤稠烂。出锅装盘时按顺序摆好舌头、头肉、腮肉、猪耳、眼球,整成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菜心即成。其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浓郁。

蟹粉狮子头:扬州人对自己家的菜式、口味有着不容更改的偏好。粤菜风行之际,扬州人也吃早茶,但从点心到吃法都是地道的维扬式,边吃边加上评论:“我们扬州老早就有早茶了”。清炖蟹粉狮子头据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到现在还是百吃不腻。所谓“狮子头”,用扬州话说是大劗肉,普通话就是大肉丸子,但肉里面还有螃蟹肉、蟹黄、调料,下面再垫上青菜心,上笼焖。用扬州人的话说:“猪肉肥嫩,蟹粉鲜香,菜心酥烂,须用调羹舀食,食后清香满口,齿颊留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三套鸭:是扬州地区久负盛名的一款传统名菜。扬州和高邮一带盛产湖鸭,是金陵制作“南京板鸭”、“盐水鸭”的优质原料。扬州厨师早在古代就利用鸭子制成各种菜肴,如“鸭羹”、“叉烧鸭”以及明代的“清汤文武鸭”等。到了清代;又用鲜鸭和板鸭蒸制成“套鸭”。清代《调鼎集》上曾记有套鸭的制法:“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当时扬州菜馆厨师又利用湖鸭、野鸭。菜鸽3禽相配,用宜兴产的紫沙锅,文火宽汤炖焖而成,家鸭肥美,野鸭香酥,菜鸽鲜嫩,风味独特,滋味极佳,是扬州各种鸭菜中最著名的一种,全国仅扬州独有。

三丁包子:所谓“三丁”,是指鸡丁、肉丁、笋丁,以这三丁作馅,鲜、香、脆、嫩俱备,肥而不腻。在此基础上加入参丁、虾丁的“五丁包子”更是营养滋补。 品评要诀:鸡、肉、笋三种原料按1:2:1的比例搭配,要求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肉要选五花肉,过肥过精都不好;对鸡肉的要求是肥嫩,讲究的一定要选用隔年母鸡;笋则是越新鲜越好,能吃出脆嫩的口感才算合格。

五丁包子: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铬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名厨想出:海参滋养,少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过软。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备,如各味用料量少一点,那就可达到“-过”的要旨,按此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三丁大包:是扬州富春茶社传统名点之一,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扬厨为其准备御膳早点,创制了“五丁包子”。用海参丁、鸡丁、肉丁、冬笋丁、虾仁为馅做成包子,乾隆品尝包子后,十分高兴地说:“扬州包子名不虚传”。考虑到平民的消费水平,将五丁大包改为“三丁大包”,百余年来颇受各界欢迎。

翡翠烧卖:江苏特产,皮薄馅绿,色如翡翠,糖油盈口,甜润清香。是江苏传统名点,由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始人陈步云首创。“要得甜先放盐”,放盐提鲜衬甜,能保持叶绿素。此点是扬州点心双绝之一。

红烧狮子头:是中国逢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也称四喜丸子,是取其吉祥之意。这是一道淮扬名菜,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鲜艳的色彩加上扑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动食欲,醇香味浓的肉块与汁液,是令人无法抵挡的顶级美味。狮子头要柔软好吃,肉最好自己剁,另一个重点是在容器上,要细火慢炖,以砂锅为最佳,己故国画大师张大千传授夫人的一道拿手好菜就是“红烧狮子头”,大千先生的作法是,十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红烧狮子头是一道淮扬名菜,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菜掩映,鲜艳的色彩加上扑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动食欲,醇香味浓的肉块与汁液,是令人无法抵挡的顶级美味。 

笋肉锅贴:扬州风味小吃,以面团糊制皮,包入笋肉馅,经炸至而成;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口味鲜美。

扬州灌汤包:扬州,一座文明的古城,当年乾隆下江南的第一站,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静静的运河、美丽的瘦西湖仿佛把游人带回到了久远的梦乡……。

如果你有幸到扬州走一趟,你定会被她迷人的风貌所倾倒,如果你更有幸结识一位扬州的朋友,他也许会告诉你扬州人常说的一句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初来乍到的你也许会茫茫然,但热情好客的友人定会在晨起时,带你到依着运河或小湖畔的茶楼,请你品着散发淡淡清香的龙井,而后上一笼有名的扬州灌汤包,向你娓娓道来这句话的典故:扬州人早上起得很早,不赶着上班的人早起喜欢到茶楼喝茶、吃一笼灌汤包,啜着浓浓的汤汁,嚼着醇香的肉馅,而到了晚上,他们喜欢把自己泡在浴盆中,浴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尘埃和疲劳。可从前的扬州人也天天沐浴,是否太勤?有点西化的味道?不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日日沐浴热水能增加人体全身的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不禁心中暗暗称道。坐在运河之边,瘦西湖畔,听着这久远的故事,联想到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迷人的江淮文化,她在我面前总戴着一层薄薄的面纱,让我沉思,让我遐想……

油炸臭干:是扬州的标志性小吃,在扬州的市区,随处可以闻到一股并不难闻的臭气,这就是油炸臭干的气味。一块块小小方方的臭干被放在油中慢慢地炸得泡起来,松松脆脆的,剪开来,烧上用稀释了的酱油、辣椒酱做成的调料,搁些黄豆芽、香菜末,那味儿就甭提多鲜美了。扬州人说臭豆腐是生臭熟香,这一点你站在油炸臭干的摊子前面就一定会有很真切的体会。

扬州春卷:春卷是扬州春令小吃。“调羹汤饼佐0,春到人间一卷之。二十四香风信过,纵教能一也非时”。这是清代一位诗人写扬州春卷的诗。“春到人间一卷之”,这就把扬州春卷的应市时令和制作方法描述得恰到好处。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一手执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揿一张,操作干净利落,烙成的春卷皮,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以皮包馅,卷成长条,两头以面糊相粘,入油锅煎炸,至红焦色即成。扬州市场上供应的春卷,多以猪肉、芽笋、韭黄、木耳、冬菇、胡萝卜作馅;筵席上的春卷还配以鸡丝、海参、虾仁等高档原料。春卷多为长形,但也有三角形、长方形、方形。除咸味外,还有鲜咸味、香辣味、酸甜味,各各味不雷同。

虾籽饺面:顾名思义,饺面就是饺子加面条,不过其中所谓的“饺子”其实是馄饨。馄饨皮薄如纸,肉馅鲜美饱满,面条筋道爽滑。以虾籽熬汤,再撒上蒜茸,香气扑鼻。品尝要诀,不要看一碗酱色的汤毫不起眼,鲜美滋味尽在其中,如果吃完饺面不喝汤,就亏大了。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扬州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

扬州煮干丝:同“镇江肴肉”一样著名,凡是到镇江、扬州去的人,大都要品尝此菜。据说此菜的来历与清乾隆皇帝有关。一次乾隆到扬州,当地官员聘请许多名厨为乾隆制菜,其中有款菜叫“九丝汤”,是用豆腐干丝和火腿丝等加鸡汤烩制而成,其味异常鲜美,尤其是于丝切得细,经过鸡汤烩煮后吸进了各种鲜味,吃口特别鲜美。于是“扬州煮千丝”就闻名全国,后来就不再称“九丝汤”而概以“煮干丝”代替了;用鸡丝、火腿丝加干丝制作的称“鸡火干丝”,用开洋(即虾米)加干丝制作的称“开洋干丝”,用虾仁制作的称“虾仁干丝”等。许多国外来宾品尝后,都赞不绝口,称它为“东亚名肴”。

高邮鸭蛋:高邮鸭产蛋多,蛋头大,蛋黄比例大,尤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其蛋质可用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概括,汪曾祺《故乡食物》中曾有绘形绘神的记述:“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起”。“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河沟港汊,湖泊荡滩,无处不在的优质水面资源,是高邮鸭天然的饲养场。水面浮游的、水下栖身的各种小动物,为高邮鸭提供了最可口的“活食”。这也为近年来发展生态养鸭、开发绿色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已经开发出红太阳、三湖、秦邮等一批获得知名和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标志的优质品牌。

文化典故:高邮人养鸭、腌制咸蛋事,北宋秦观的诗文中就有提及。清代大诗人、美食家袁枚对高邮咸蛋倍加推崇,其在《随园菜单·小菜单》有关于“腌蛋”的记载,名人和美食家的赞语让高邮鸭蛋扬名天下。 高邮人养鸭和高邮境内有众多的水域不无关系。京杭大运河、高邮湖、邵伯湖等河湖港汊连绵成片,水面占了区域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在湖荡河沟及草滩中,有大量的鱼虾、螺蛳、蚬蚌和水生植物,为牧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高邮鸭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条件里,自然就育出了优质的高邮鸭和双黄蛋。物华天宝,高邮鸭是大自然对高邮的慷慨馈赠。 如今高邮鸭和双黄蛋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获意大利维纳斯第43届农博会金奖,1995年高邮双黄蛋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3年、1995年两次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2002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同年10月,高邮鸭蛋又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高邮鸭”又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证明商标”。

滨江鲥鱼:鲥鱼是江都的水上特产,并且早就有了文字记载。民国《江都县续志》记载:“鲥鱼形秀而扁,似鲂而身长。白色,鳞似梅瓣,其肪肥美,多鲠大而长……四月始由海入淡水,滨江处时有之”。谷雨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是捕捞鲥鱼的大好时光。古谚云:“蒸鲥鱼赏牡丹”,真正既“时”又“贵”。味美,尤鳞下多脂,吃在嘴里,肥腴醇厚,香味扑鼻,非一般鱼类能够媲美。江都人吃鲥鱼多用红烧,但红烧难尝膏脂风味。所以许多人都喜欢清蒸,加上芽姜、笋尖,配用猪油,那脂质尽融于汤,吃起来嫩而鲜,肥而美,食鱼肉滑溜细腻,品鱼汤肥腴醇厚,真有难以言表的妙处。烧鲥鱼一般不去鳞,有的人不知鲥鱼鳞可食,待那有鳞之鱼奉上餐桌以后,嫌有鳞而不食,结果大呼上当。鲥鱼性烈,一般触网不久即死,所以世人吃活鲥鱼者为数寥寥。有人曾和渔家一起到三江营捕鲥鱼,享过“近水楼台”之乐。他们大概是为了显示渔家独特的乐趣,未捕鱼前已将锅置于船头,拉网时碰上刚刚触网的活鲥鱼,随手拈来,立即剖肚取肠,洗刷干净随即下锅。也不过是河水煮河鱼,再搁了一点盐而已,但那种出水鲜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不仅国人皆知,国际上也享有盛誉。随着江都进一步开放,一定会有更多的国内外友人尝到江都的鲥鱼。

蟹黄肉包:高邮螃蟹是高邮湖盛产的水产品之一。高邮湖螃蟹的特色是,体形肥大、肉质白嫩、滋味鲜美。

江都河豚:长江,江岸线长达40.8公里,沿江一带产河豚。据《药典》载:河豚,古称侯鲐,多生于水之咸淡相交处,小口大腹,无鳞,触之则胀大如球,能补虚、去湿。《本草纲目》上说:河豚有大毒,味虽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经生物学家研究,河豚的毒素在30分钟内使中枢神经麻痹,0.1克就能使体重10公斤的狗毒死。它的毒主要集中在血、肝脏、卵巢中,其中以卵巢含毒最剧。所以江都民间有“血麻、籽胀、眼发花”的说法。解放前,叫花子误食垃圾中的河豚籽而意外身亡的事每年都有发生。可见,河豚之毒实在不可小觑。人们却又难以舍弃河豚的美味,常用苏东坡的诗提示别错过吃河豚的季节:“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河豚很有吸引力。故而,“拼死吃河豚”成了江都一句很有名的说法。江都民间历来就有烧河豚、吃河豚的习俗,每年清明时节,河豚之香飘漫江边。河豚之美关键在于它的奇香,河豚一烧,那独特、浓郁、诱人的香气便立刻溢满门户,顺风可飘出一条巷、半片村。传说连睡着了的人也会被它“香”醒过来。所以,过去江都人在办宴席时,总是将烧河豚放到最后一道才端上来,因为一尝河豚,则百菜无味。江都人烹饪河豚,传统的有红烧、白煨等等,而最著名的还是河豚烧黄花草。取那叶子碧绿的黄花草,热油焙过,加入浓稠的老鸡汁,放在河豚一边同烧,据说能将河豚的香味一点不留全吊出来,那黄花草之味甚至胜过河豚肉。

丁沟水饺:是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的特色小吃。丁沟水饺的特点,在于江都是鱼米之乡,丁沟厨师将鱼与水饺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以鱼汤下鲜肉水饺,形成了汤质浓而不腻,水饺美味可口的独家特色。水饺是北方人的家常便饭,尤其是除夕夜的水饺,既丰满而又富有特色,让南方人难以企及。然而,地处南方的江都丁沟,其水饺可算是一枝独秀,不仅可以与北方的水饺媲美,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方闻名遐迩的传统小吃。

樊川小肚:是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的特色美食。樊川小肚,俗称蒲包肉。樊川小肚可溯至清代早期,距今约有300余年之久。相传,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制作“小肚”,一日,陆高俭外出,无意中捡到“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丢弃的破蒲席,带回家后在蒸“小肚”时当做杂物扔进灶膛烧了,哪知,破蒲席点火烧着之后,满屋生香,那灶上正在蒸着的“小肚”也有了股奇异的香味,食之令人满口生津,不忍停箸。此后,樊川小肚的名声也就传开了,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加工、改进,如今,“樊川小肚”声名远播。南京香肚是腌腊制品,樊川小肚是鲜肉卤制而成的,俗称蒲包肉。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小说《异秉》中曾提及。

黄珏老鹅:是扬州市邗江区黄珏镇(现合并为方巷镇)的特色美食。黄珏老鹅选用本地放养的白鹅,以中药材和秘方配料,加水烧煮而成,成品形整似活,烂而不散,色泽金黄,肉质肥嫩,咸鲜味美,久食不厌。黄珏老鹅的制作工艺始于公元1750年前后(清朝中叶),其时,联合村一张姓家庭首创盐水板鸭制作。不过,有记录的是清末民初。那时,在繁忙的胶庄码头,张恒霞与儿子张长兆在黄珏桥西街经营盐水板鸭生意,并开了一家“正兴源”店。经过张氏几代人的经营和钻研,做盐水板鸭的功夫算得上独步一方。1960年前后,鸭子少了,在原材料缺失的情况下,张长兆与其子张福正以鹅代鸭,开始煮盐水老鹅,并将店名改为“张正兴”。还是用老汤老卤,还是用同样的作料。经过多番实验,煮出来的“老鹅”与“老鸭”不分上下,味道同样鲜美。逐渐地,“老鸭”就变成了“老鹅”,并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以“黄珏老鹅”冠名。如今,黄珏老鹅已遍及扬城,市区的各类黄珏老鹅专卖店、专柜、熟食摊200多个。在黄珏老鹅的诞生地联合村,制作黄珏老鹅的人家就有10多户,原黄珏镇共有50多户。而“黄珏老鹅”正在登堂入室,从宾馆饭店招待贵宾的筵席,到普通居民的餐桌,都能见到色香味俱全的“黄珏老鹅”。

杨寿豆腐圆:是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的特色美食。豆腐圆是扬州话的俗称,是一种内似于红烧狮子头的菜肴。历史上,杨寿镇上几乎家家做豆腐,生产盐卤豆腐、石膏豆腐、豆腐圆子、豆腐皮卷、臭大元、百页、皮棍等豆腐制品,即使现在,杨寿镇的豆腐制品也在扬州鼎鼎有名。在杨寿的豆腐制品中,以豆腐圆子最具有特色。“豆腐圆子”亦称素肉圆。据邗江县志记载:自清代开始,豆腐圆子就在杨寿出现,历史上杨寿人每逢佳节尤其是春节,民间各家各户都有制作豆腐圆的习俗,以示清清白白、团团圆圆。杨寿豆腐圆子用料十分讲究,主要原料豆腐要选用新鲜的上等黑豆,磨成豆浆后要用盐卤点制,豆腐制成后不要放水中,就在模板上将黄水滴净,然后放入容器中,加入事先切好的肉丁、香菇、竹笋、虾米、鲜贝、大葱、生姜丁及各种佐料进行搅拌,为保其鲜嫩可口、黏合不散,需加入适量的鸡蛋清,拌匀后,做成一个个如肉丸大小的豆腐圆放入水锅或菜锅中,用文火煮熟烧透,即可食用。后来,为了便于烧制和携带,便做成像今天这样的扁圆形豆腐圆,用平铁锅加油烙制而成。豆腐圆子的吃法多样,可红烧,可清蒸,可下火锅,可清炖;口感韧、嫩,豆香浓郁,营养丰富,深受群众的喜欢。这种制作技艺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从前在杨寿镇以家族传承为主,现在也在师徒间传承,目前有数十家制作。

龙抱凤蛋:乾隆皇帝3下江南时,有一天,他来到扬州,乘兴游玩了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后,又听说城外还有一处明代建的古迹——鱼鳞寺久负盛名。寺内雕梁书栏美丽异常,更叫人赞叹不已的是寺内大殿,全部用鱼鳞、鱼刺、鱼骨堆筑而成,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没有一颗铁钉,没有一寸木材。乾隆听罢十分好奇,决定去一趟以饱眼福。第二天,乾隆便上路了,刚走出十多里,抬头一看,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子,村内家家屋子周围都有用毛竹编的篱笆,又整齐又好看。进得村来,只见前面一家院子的门前趴着一群鸡在晒太阳,乾隆传旨,就在此村暂时休息片刻。一行人刚向门前靠近,门前的一群鸡吓得四散奔逃,独有一只又肥又大的鸡没跑,反而一边抖着全身五颜六色的美丽羽毛,一边不断地伸脖晃脑冲着乾隆直叫,好像是欢迎他。乾隆见此情景,龙颜大悦,示意太监将鸡抱起。无巧不成书,正在乾隆左右端详着这只鸡那满身美丽的羽毛时,只听鸡咯咯叫了两声,下了个大蛋,太监躬身将蛋递给皇上,乾隆接过鸡蛋哈哈大笑:“真乃金凤之蛋也”。“金凤蛋得有真龙抱”。随声音从屋里出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乾隆面前高呼:“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罪该万死”。乾隆听罢一惊,心想,他怎么知道我的底细呢?于是放下手中的蛋问:“你是何人”?“臣赵吉曾在圣祖驾前称臣,只因得罪0党被革职为民”。“你怎么知道朕今天要到此呢”?“臣昨夜偶得一梦,梦见一条金龙驾着云霞飞到我庄。臣想此乃大吉大喜之兆,今日果有应验”。乾隆自然一番欢喜,进到屋里,赵吉赶紧吩咐家人准备酒饭。乾隆吃的非常满意,尤其对那个用膳鱼做的菜,更是赞不绝口。“此菜叫做何名”?“启奏万岁,此菜叫做龙抱凤蛋”。乾隆闻听喜上心头,命人将此菜的做法抄下,传入宫廷,作为皇家御菜。不过,相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吃到的“龙抱凤蛋”在制作上已经走向民间化了,所以原料也不尽相同。

洲八样:“穿在杭州,吃在扬州”,仪征菜肴不仅传承了淮扬菜的精髓,格调高雅,富有品位,同时仪征还创造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全牛宴、全鱼宴、全鹅宴、江滩野蔬“洲八样”等,此外“油港龙虾”、“新城猪头肉”等也远近闻名。“洲八样”仪征为滨江城市,沿江土壤独特,物产丰富,盛产野菜,有“洲八样”之说。常见有芦蒿、芦笋、马兰头、洲芹菜、鲢鱼苔、野茭白、柴菌、地藕等。

赵刚风鹅:仪征市赵刚风鹅厂在传统腌制咸鹅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传统食文化的精华,广采百家之长,创制出“大仪风鹅”这一色香味俱佳、极具地方特点的特色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佳雪龙虾:是仪征龙虾烹饪技术最强的知名品牌之一,具有体大、色红、壳薄、肉嫩等特点,作为主打特色菜肴,已成为招待贵客朋友不可缺少的名菜。

三六盐水鹅:是仪征特产之一,腌制期短,加工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仪征市三六盐水鹅更具有鲜嫩爽口、肥而不腻、味道清香、风味独特等特点,受到广大市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新城猪头肉:是仪征的传统名菜,历史悠久。新城猪头肉更因其具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味纯而嫩等特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油港龙虾:是仪征龙虾烹饪技术最强的知名品牌之一,具有提大、色红、壳薄、肉嫩等特点。

张嫂酱鸭:亦称酱板鸭,是经上等酱油炮制后,经特制烤炉卤制而成,其色泽油红,皮肉酥脆,香味扑鼻,仪征市张嫂酱鸭以酱鸭宴闻名。

竹叶蒸鸡:特点是竹叶清香、鲜嫩爽口。

马蹄桂鱼:取桂鱼中间鱼肉批成大薄片腌入味,胡萝卜切成细长条,过油,用鱼肉片圈成马蹄花样,中间插一根胡萝卜细条,上笼6分钟,鱼嘴中放入一段硬物,同鱼尾一起上笼蒸熟,装盘,原汤汁加入少许鸡汤、盐、味精勾芡,淋色拉油。再用红樱桃点缀鱼眼和鱼嘴即成。其特点是色泽洁白,香润腴美。

蛋饺蛋烧:蛋饺、蛋烧卖主要原料是鸡蛋和虾仁或肉泥。制作是先把鸡蛋打碎放在一个碗内,加盐,用筷子搅拌。再把小手勺放火上烧热,擦油,把蛋液舀进小手勺,四圈摇动一下,再上火少许烧一下,变成蛋皮。然后把虾仁或肉泥放进蛋皮,做成蛋饺形。可用菜心或其他植物原料烧烩一下,放盆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两色分清。

邵伯龙虾:源自邵伯湖。邵伯湖位于运河西侧,湖区面积14.7万亩,湖水清澈,水草丰美,盛产龙虾。邵伯湖龙虾从外型看,壳是青中带红,肚皮发白,个头大而饱满,既干净卫生,又味道鲜美,与内河沟塘龙虾大不相同。邵伯龙虾再配以炒螺蛳、腰子汤、炒面、脆皮豆腐等,就形成了今日风靡餐饮市场的“龙虾宴”。如今邵伯每年举办“龙虾节”,各路名厨献艺,吸引大批食客,使邵伯龙虾风靡全国。

粽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小吃,每年要到端午节前后,卖粽子的才多起来。扬州粽子做得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火候到家。《随园食单》“扬州洪府粽子”。云:“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入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粽子的品种也不少,有咸肉粽子、鲜肉粽子、赤豆粽子、蚕豆粽子、白糖粽子、花生粽子等等。包粽子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形状有枕头形,扬州人称为小脚粽子;锥形,扬州人称为三角粽子,不会包的人捏来捏去什么形都出不来。

范水素鸡:出产于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相传范水素鸡起源于宋朝。有李氏厨师将卜页制成多种食品,其中就有素鸡。当时称为“素大肠”。到清代晚期,范水厨师朱正,在当时素大肠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种天然植物香料,经过很多次的试验,终于制作出了现在的范水素鸡。此品一经推出,深受广大群众和美食家的厚爱,朱氏将其视为不传之秘,一直流传至今。范水素鸡由于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软绵可口、老少皆宜、一经品尝、终身难忘。其独特的加工工艺,百年祖传秘方,使范水素鸡在全市独树一帜。冷盘、红烧、火锅等皆可。不咸不淡,不荤不素,可做菜、可下酒、可充当食物使用。现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必备,宴会上的佳肴,送人的好礼。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曹甸小粉饺子:曹甸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稻麦、杂粮、鱼虾蟹鳖、菜蔬瓜果,物产丰富,京苏大菜,淮扬名肴,扬州火烧文楼汤包,各式茶点竟相入市,饮食文化底蕴深厚。曹甸“小粉饺”始创于清代末期。据传当地一张姓捏面人高手遇大雪封门,无法以业谋生糊口,踏雪至曹甸富豪郝云汉(字海门,人称“海大太爷”,曾任山阳知县)家,与郝氏家厨陆汉章计议合作制成小粉饺。海大太爷品尝观赏一番,赞不绝口,色、香、味形非同一般,就此流传于世。当时曹甸为淮扬名镇,举人贡生数百,赋诗饮酒,小粉饺已成为餐桌上常备点心,内馅以猪油,菜泥增加了枣泥,更受人青睐,客商来宾赴曹公务常为佳品待之。曹甸“小粉饺”是曹甸地区历史上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之处,“小粉饺”色、香、味、形俱佳。曹甸“小粉饺”是淮扬餐饮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极具特色,工艺繁杂,颇有影响,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应全藕席:是维扬菜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始于清代,建于民国。盛于20世纪80年中期。全藕席以藕为原料,通过炸、熘、爆、炒、烹、炖、烩、煎、贴、煮、蒸、烤、熏、炝、涮、拌、卤等道工序,制作出香、甜、咸、酸、辣等五味俱全的百种以上精品佳肴,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其中多种极品菜肴如捶藕、鹅毛雪片等被列为皇室贡品。1987年党的13大期间,宝应县特级厨师吉杏奉命进京在大都宾馆制作了4桌全藕席,共50多种精品藕菜,令与会代表和外宾汉为观止。受到中央领导好评,并被列入“国菜”系列。作为美食文化精品,全藕席在推动荷文化的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历史文化名人在宝应咏荷、颂藕的诗、词、歌、赋、联、杂文逾数百篇,还有荷仙姑等系列神话传说,已成为全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全藕席作为维扬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已成为宝应一大特色,一方各气、一张名片,它是藕制品与美食文化结合的典范,1998年宝应被国家6部委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全藕席唯一产地。

蜜饯捶藕: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曾载入清宫御食谱。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饯、白莲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饼、蜂蜜等佐料,经焖、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它色泽酱红,香甜酥烂,素而不淡, 浓而不腻,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减肥降压、益肾固精之功效 

泾河大糕:口味纯正,历史悠久。相传东海龙王太子小白龙曾在泾河一带遇难,有一位热心的泾河人每日将自己制作的大糕送其充饥,东海龙王得知后,龙颜大悦,下令浚理了泾河,为泾河百姓消灾送福。“白龙牌”泾河大糕便因此而得名了。其实,早在公元19世纪,泾河镇上的“郭记茶食店”生产的精美茶食就已名贯淮、宝两县了。当时的“郭记茶食店”的店主人叫郭恩泽,他秉承祖上传下来的衣钵,专门从事生产方酥、大糕、京果、麻饼、茶馓、桃酥等精美食品。之后,到了其曾孙郭洪元时,已是上世纪中期,这个时候的“郭记茶食店”的“郭记方酥”尤为出名。1958年,“郭氏方酥”的传人,郭洪元的长子郭燮臣、次子郭燮棠曾被当时的宝应糕点厂聘请去专门传授制作“郭氏方酥”的生产技艺。1974年,初中毕业的陈书元拜郭燮棠为师,学习制作方酥和大糕的技艺,亦成了现今“郭记茶食店”的传承人。经过陈书元在“郭氏方酥”基础上的精心研制,大胆改进,以民间传说命名的“白龙牌”泾河大糕更是名扬遐迩。泾河大糕选料特别讲究,需选用泾河特有的香醇糯米和纯净白糖、精练油脂、上等果脯等,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其产品具有绵、软、细、白、香甜可口,能卷可燃、入口即化等特点,是旅游、喜庆节日、馈赠亲友的绝佳礼品。泾河大糕已成为本地区的知名品牌,产品覆盖面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销售渠道越来越畅。

瓜姜鱼丝: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名菜,它同“瓜姜肉丝”一样是夏令季节的名菜。它以青鱼或鳜鱼作主料,配以酱瓜、酱姜等辅料制成,鲜咸入味。清代的一些文人雅士对其十分推崇。清代名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曾介绍了当时一些官府吃鲟鱼重用瓜、姜的烹调方法。他说:“尹文端公自夸治鲟鳇最佳,然煨之太熟,颇嫌重浊。惟在苏州唐氏吃炒鳇鱼片甚佳,其法,切片油炮,加绍酒、秋油(秋油,又名母油。以黄豆为原料,略加面粉,在大伏天中经水煮熟,发酵。然后加烧开的盐水,一起放在缸里,置露天,经日晒三伏,晴则夜露,至深秋酿成的优质酱油),滚三十次,下水再滚,起锅加作料,重用瓜姜、葱花”。到清末民初,江苏各地也盛行制作“瓜姜鱼丝”、”瓜姜子鸡”等菜肴。

桂花糖藕粥:将糯米在清水中淘洗干净备用。藕洗净去节,用刀切成段,刨成浆,去渣留汁。将藕汁和糯米一起倒入锅内并酌情加清水,煮熟后加入白糖和桂花酱,再煮沸即可食用。

鸡丝卷:松、软、甜香适口。

仪征土黑鸡:最大特色是营养丰富,具有保健治病功效。专家检测,黑鸡不仅营养价值是普通鸡的的3倍,还含有硒、锌、碘、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等多种维生素,具有多种氨基酸,其中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高于普通鸡的6倍和3倍。黑鸡据《本草纲目》等中医书上记载,乌鸡性平、味甘、无毒,具有补肝肾、养育气血、退虚热、调月经、止白带等功效。黑鸡对心血管、肠胃病、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有明显改善作用,并有降低血压,延年益寿等功效。孕妇食用有益婴儿健康发育,儿童食用能促进生生、增强记忆力、提高智商。土黑乌鸡,一般鸡肉相比,土黑乌鸡有10种氨基酸,其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的含量更高,而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则很少,难怪人们称乌鸡是“黑了心的宝贝”;所以,土黑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本草纲目》食用土黑乌鸡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是滋养肝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的良药。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是形容土黑乌鸡营养价值较高,所含蛋白质中有许多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故对老年人、体虚病弱者、开刀病人、孕妇及儿童有恢复体力、愈合伤口、增强脑力和视力的功用。

蝴蝶海参:海参,作为一种海鲜珍味,与燕窝、鱼翅等相列为“八珍”,在明清时代已十分盛行,至今仍是宴席之上品。在全国各地方菜系中,“蝴蝶海参”是扬州名贵的一道海参大菜,也是宴席中的佼佼者。身价高贵的海参,食用的历史并不太久。据目前所见最早者,是元代贾铭著的《饮食须知》:“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这里仅言其性,未知其食法。直到清代时,言海参入馔者才日见增多。如孔府名馔“竹影海参”的传闻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一生酷爱书法,对画竹也颇有兴趣,时常约一些文人作诗绘画。一次,孔令贻聚朋饮酒时,厨师用鸡脯肉剁泥制成竹节形,加入海参,冲入3套汤上席(此菜原名“清汤海参”)。主人即景生情曰:何不以“竹影”为名。遂易其名流传至今。以后海参菜成为“满汉全席”中的名菜。继而又有“海参席”的出现。不过这种海参席,并非席中菜皆海参,而是以海参菜为主菜而得名的。上海扬州饭店名厨莫有财烹制“蝴蝶海参”一菜,已有40多年历史,在操作上有新的改进,他制作的此菜,浓汁白汤,味鲜醇厚,海参片形似蝴蝶,入口滑润,软韧而嫩,深受中外宾客的称赞。

火腿酥腰:是扬州传统名菜。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是各种腌腊肉食品中的上品。它香气浓郁,风味独特,味道鲜美,故自古至今,闻名中外。在宋、明、清时期,它是宫廷席上的珍贵佳肴,在清代著名的“满汉全席”中也有“金华火腿拼龙须菜”和“火腿笋丝”。在制作各种山珍海味菜肴时,也需要用火腿搭配,其味才佳。扬州名菜中最受人欢迎的是“蜜汁火方”和“火腿酥腰”。

炝虎尾:是扬州、淮阴地区的一款传统名菜。它是用鳝鱼尾背一段净肉,经开水稍汆加浓计调味拌制而成,因其形似虎尾,故名。鳝鱼通称黄鳝,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将它列为鱼中上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具有补五脏、疗虚损的功效,历代一些著名中医常用以治病补身。在夏季食用功效更显著,曾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用黄鳝制作菜肴,据说始于汉朝,到唐宋以后,较为盛行。江苏淮扬地区较早开始制作鳝鱼菜肴,烹调经验丰富,许多中外顾客在当地品尝这道历史名菜后,对其滋味之鲜美,均赞不绝口 

荷包鲫鱼:“荷包鲫鱼”又名“荷包鱼”,是扬州地区名菜之一。相传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曾在其好友于叔度家烧了一道菜叫“老蚌怀珠”,其外形像河蚌,腹中藏明珠,滋味极佳,食者赞不绝口。到乾隆时期,扬州地区制作的“荷包鲫鱼”(又名“怀胎鲫鱼”),与“老蚌怀珠”相似。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它就是当年曹雪芹烹制的那种“老蚌怀珠”,故食者众多,其声誉与日俱增。其实它们只是形状相似,用料与制法都不相同。扬州的“荷包鲫鱼”是用鲫鱼与肉未制作,将肉末加调味拌和成肉饼状,塞入鱼腹中,周其形似荷包,故称“荷包鲫鱼”。

嘶马拉豆腐:豆腐可谓平常而又平常之物,而嘶马好的厨师却能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菜来。首先将1/3素油在锅中烧熟,将豆腐放下锅捣烂,放砂糖、酱油、姜米,急火烧到豆腐沸腾时,放入1/3粉芡,用勺子在锅内不停地搅拌,使粉芡与豆腐均匀。拉着锅内豆腐起糊了,此时加第二次油,再加粉芡,搅拌两分钟后再加第三次油和粉芡,同时一边搅拌一这放入味精、香菇末、竹笋末、菠菜末、蒜花,文火烧片刻起锅,装碗,浇麻油上桌。上桌的拉豆腐,下面是洁白如玉的豆腐,上面是一层色若琥珀的素油,油上又点缀他物,有竹笋的黄、香菇的褐、菠菜的绿。入口后,豆腐的高爽中,有香菇的油腻、竹笋的清脆、菠菜的酸鲜、蒜叶的香醇,如同脂羹般,美不胜收。

小纪熬面:面是江都人普遍喜爱吃的,多人早晨喜欢吃面条,有面有汤,爽口得很。熬面就更为可口。做时,先将鸡肉煨熟拆成鸡丝,猪肝切片,猪腰切花,下油锅片刻捞起;虾子单独,下油锅即捞起;鳝鱼下油锅炸脆;小青菜、菠菜开水烫熟。再将肉食等用鸡汤下锅,放入佐料,烧煮15分钟,称为“高料”。与此同时,将面条用清水下熟,叉到开水里过清。然后将面与高料同放一锅,略煮后分装,再放上脆长鱼、小青菜、菠菜,一碗色质鲜艳,味道鲜美,酥脆爽口的面条就下出来了。

邵伯焖鱼: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的特色美食。邵伯焖鱼作为正宗的清代宫廷菜,色香味形气俱足,食者无不叫绝。

千层油糕:糕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甜糯适度而爽口,在掌握酵面、糖、油性能的基础上运用自如,1983年扬州的特一级点心师董德安参加了全国烹饪大赛,以包括千层油糕在内维扬点心艺惊四座。荣获全国最佳点心师称号。

冷盘围碟:主盘:王母蟠桃。围碟:珊瑚雪卷,水晶肘花,牡丹酥蜇,凤尾大虾,金钱香菇,凫卵双黄,美味翠瓜,玫瑰牛肉。

宝应藕粉: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

扬州鸡蛋菜: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鸡蛋也有丰富的营养,是重要的烹饪原料,可以制成各种美食。比如鸡蛋糕,是中西各国男女老幼生日的吉祥礼物。扬州人家常吃的还有爆米花鸡蛋、糟蛋、松花变鸡蛋、咸鸡、韭菜炒蛋、烩蛋白、虾涨蛋、蛋浇卖、蛋饺、虎皮蛋、八宝蛋、如意蛋卷、炸蛋卷、玛瑙等等。蛋饺、蛋烧卖主要原料是鸡蛋和虾仁或肉泥。制作是先把鸡蛋打碎放在一个碗内,加盐,用筷子搅拌。再把小手勺放火上烧热,擦油,把蛋液舀进小手勺,4圈摇动一下,再上火少许烧一下,变成蛋皮。然后把虾仁或肉泥放进蛋皮,做成蛋饺形。可用菜心或其他植物原料烧烩一下,放盆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勾芡即成。蛋饺和菜心,黄绿两色分清。八宝蛋的制作。将作仁、火腿、鸡蛋清、蛋黄糕、青豆、冬菇等原料和少量调为盐、味精等拌一下。把生鸡蛋一头蛋壳轻轻打开,把鸡蛋黄加盐调成蛋液,上笼蒸熟,切成小丁。以上的原料也切成丁,放入蛋壳内。再把蛋清放入蛋壳,至满。将蛋壳破的一头用胶纸封好,上笼蒸,用小火把鸡蛋蒸熟,再去掉全部蛋壳,变成八宝蛋,改刀成3分厚圆片,放盆内加一些绿色素菜和一些动物肉类的菜肴,勾芡成菜。八宝蛋也做成冷菜。蛋白、蛋黄、蛋松是多种烹饪工艺等不可缺少的原料,比如冷盘用的黄色、白色蛋糕,还有烹饪日常用的脆皮糊、蛋黄糊、高丽糊等,都不能与鸡蛋分开,炸、烹、滑熘、各种爆炒也少不了鸡蛋。比如扬州蛋炒饭同样少不了鸡蛋。

蜜汁火方:色泽火红,卤汁透明,火腿酥烂,滋味鲜甜,该菜色泽红润,口味香浓,甜咸适宜。

扬州特色小吃
拆烩鲢鱼头(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扒烧整猪头(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蟹粉狮子头(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三套鸭(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三丁包子(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五丁包子(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三丁大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翡翠烧卖(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红烧狮子头(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笋肉锅贴(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扬州灌汤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油炸臭干(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扬州春卷(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虾籽饺面(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扬州炒饭(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扬州煮干丝(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高邮鸭蛋(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滨江鲥鱼(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蟹黄肉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江都河豚(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丁沟水饺(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樊川小肚(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黄珏老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杨寿豆腐圆(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龙抱凤蛋(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洲八样(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赵刚风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佳雪龙虾(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三六盐水鹅(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新城猪头肉(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油港龙虾(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张嫂酱鸭(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竹叶蒸鸡(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马蹄桂鱼(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蛋饺蛋烧(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邵伯龙虾(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粽子(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范水素鸡(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曹甸小粉饺子(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宝应全藕席(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蜜饯捶藕(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泾河大糕(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瓜姜鱼丝(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桂花糖藕粥(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鸡丝卷(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仪征土黑鸡(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蝴蝶海参(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火腿酥腰(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炝虎尾(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荷包鲫鱼(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嘶马拉豆腐(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小纪熬面(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邵伯焖鱼(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千层油糕(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冷盘围碟(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宝应藕粉(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扬州鸡蛋菜(网照)
扬州特色小吃
蜜汁火方(网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