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岁月……

(2013-12-08 11:21:56)
标签:

奉献精神

知青

杂谈

分类: 生活

难忘的岁月……
当过知青,所以不会忘记那段岁月……

周二,与“我们的旗帜火一样红”圈友一起参观“与共和国同命运”巡展。回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侯隽用的那把口琴与我带到农村的一样、让我忆起飘在土房子里的缕缕乐声?还是“点葫芦”那个装种子的口袋让我又一次感到沉重?说不清,理还乱……

 

这次巡展是全国最大的知青馆(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知青博物馆”)馆长刘树新带过来的部分展品,他要与北京知青一起怀念那个年代。刘馆长为我们担任解说,他说“每个展品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反映了那一代人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难忘的岁月……
刘馆长在讲,我们在忆……


难忘的岁月……   伫立在14位知青的遗像前……那是1970年11月7日兵团三十五团战士在扑灭山火中,十三位女知青、一位男知青壮烈牺牲。  40多年过去了,我们怎能忘记这烈火中的年轻面孔?!

刘馆长哽咽着对我们说:“史丽露(第二排左起第二位)的老母亲前两天也来看展览,老人家用手抚摸着女儿的遗像泣不成声”……

可以想见,这么多年来,14位知青的父母会多少次从噩梦中醒来?他们要有多少话对儿女诉说?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地埋葬在黑土地上了!

 

难忘的岁月……

这次巡展的内容涵盖全国各地知青当年的生活。当年我们离开城市都要有这道手续——迁户口……

 

难忘的岁月……
 当年,我们每人都有这样一个大木箱……

 

难忘的岁月……

  当年,我们到了农村都会抡起锄把干农活——从陌生到熟悉~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侯隽的这把口琴与我带到农村的一模一样~

逢到雨雪天气不能出工、想家的时候,我会拿起口琴小声地吹一段“思乡曲”,让心情在土房子里飘荡……

 

难忘的岁月……
  在大笸箩和“点葫芦”前, 我看了很久,主要看右边这个“点葫芦”。

难忘的岁月……
“点葫芦”是过去北方农村种地点种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播种高粱、谷子、稗子等小粒的庄稼种子。
用“点葫芦”点种,技术含量比较高。播种的人肩膀上扛着粮袋(里面大概装20多斤种子),左胳膊夹着长方形的木筒,右胳膊拿一棍敲打木筒。敲打木筒的劲儿和敲击的点数都要均匀。边走、边敲击、边减少重量。袋子里的种子逐渐往筒里流动,播种的人用小棍的敲击来控制种子的均匀程度。筒的前头开个天窗,天窗均匀地别上几根小蒿杆,根据种子的稀稠而确定小蒿杆多少。待天窗蹦出的种子又落在头梢的帘片上,再落到地垅上,起到均匀散落的功能。所以说用此农具点种是需要技术的!

 

难忘的岁月……

种子落地后要进行“掩土”,就是跟在“点葫芦”后面赶紧把土掩盖在种子上(保持土壤水分)。这位曾经的北大荒知青说:“‘掩土’这活属于轻活,一般让女生干,要求脚印踩得溜直、均匀。穿什么鞋——大头鞋!因为大头鞋底的面积大,底子宽,这样踩的严实啊。但大头鞋沉重,走一天20多里地也真够劲”!  现场我和博友“十宝儿”走走试试,按照那“溜直”的要求,简直比走猫步还难,长时间走下来两条腿准都变形了!听说当年知青们为完成任务,通常一天下来裤子里侧都磨破了!艰苦的岁月,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他在回味当年?展柜里有他熟悉的物件……

如今虽已鬓发斑白,但心中仍在唱着年轻时的歌~


难忘的岁月……  这是一张各省市知青数量的分布图~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难忘的岁月……  来参观的人里有像我们群体一起来的,也有老夫妻同来的,还有祖孙同来的~


难忘的岁月……  这小家伙的奶奶曾经在北大荒奉献青春。今天,奶奶带着他来参观,两岁七个月的他要和耕犁比比谁高呢! 

这种教育应该持续,应该让后代知道我们当年的生活~
 

 后来我了解到:馆长刘树新就是当年留在黑土地上的北京知青。1958年,3岁的刘树新随父母的医疗队从北京来到北大荒。并于1970年下乡插队,和父母一样做了知青。虽然如今他已经一口东北话,但他说“从内心对北京、对北京知青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长女,知青们牺牲了十年的美好时光,放弃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全国各省农村广阔天地开发荒原、森林、煤矿、能源,挥洒青春的热血。祖国和人民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这一代人的努力奋斗。“我们对他们有所亏欠”——这就是刘树新建设知青博物馆的动力。他做为知青教出的高中生、北大荒的第二代知青,下决心筹建知青博物馆,要让后代了解这段历史。

知青博物馆的建设资金95%由知青投资。历时八年,面积6000平米的知青博物馆于2009年8月11日建成开馆。馆内展出的全国知青油画精品、文物、照片、艺术作品等,都是知青下乡时用到、看到和创造出来的。可以说这座博物馆所有的一切都来自知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