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高手——岩羊

标签:
贺兰山岩羊攀岩群居旅游 |
分类: 小动物 |
我们在15天的行程中共游了大小景点十余个——乌梁素海、贺兰山、黄河壶口瀑布、麦积山、冰沟……最难忘7月11日在贺兰山看岩画时,非常幸运地看到岩羊攀岩!而岩石上几千年前的岩画也恰好刻有岩羊的图案!
2、我们随导游观看山体上的岩画。走到瀑布旁时,游客们突然止步,原来是看到了岩羊!大家怕惊扰了那一对宝贝,马上放小了说话的声音~
岩羊在夏季常结成10至数10只的群,冬季则结成数百只的大群,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主要在黄昏活动。常有1只或几只公羊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当敌害开始接近时则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由于毛色与岩石极其相近,故不易被发现。夜间及中午在岩石旁休息。晨昏到小溪边饮水。喜群居,很少独栖,雌雄携幼小终年一起生活。雄雌性比约为1:5,但在夏季年老的雄羊常离群独栖,有的雄羊也单独结群。
5
6
8、突然,这对宝贝奔跑起来,朝着山上——它们要为我们表演攀岩啦~
它们的毛色与岩石的颜色极为接近,是非常好的保护色。怕您看不清这些可爱的羊儿,我特意用箭头标注了。
9、小不点紧跟在妈妈身后。
10、在一平台处,羊妈妈稍作停留,好像是考验孩子——你选哪条路上山?
11、小羊选择了陡峭的路——上!真勇敢!
12、岩羊在陡峭的山石上辗转腾跳,几乎是直立行走,极为轻盈。我心里惊呼“太棒了”!
13
14、岩羊是典型的高山动物,栖息在4000-5500m的林线以上高原、丘陵和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甸(有文献记载最高达6600m)。无固定兽径和栖息场所。它们在悬崖峭壁只要有一脚之棱,便能攀登上去。一跳可达2、3米,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10多米而不致摔伤。注意,是“一脚之棱”哦~
20、看小羊的后腿腾空呢!
21、它们跑得飞快,而且毛色就是岩石色。有一阵我的镜头里找不见它们了,急得我,找、找、找……原来它们又下山喝水去了!我赶紧跟踪……
23、
24、旅途中的拍摄根本顾不上构图、角度、光影;从北京带的三脚架一直在车里睡大觉,哪有时间支架子啊?能追拍、能拍全就不错了。
这次拍岩羊很多都是顺光的,而且山体与岩羊一色使主体色彩不清晰。只有这张图我最满意——它们恰好站在侧光处,背景为黑色,也使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岩羊的身姿,继而感到羊妈妈慈爱的眼神和小羊对世界充满新奇的目光~
25、这张图在不影响整体颜色的情况下对小羊做了调整,使小羊稍微清晰些~
26、山坡上的小花也如岩羊般可爱~
28、“猜猜我在哪儿”?这张图我没做标注,朋友们能看清岩羊藏在哪儿了吗?
岩羊有3个亚种,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北部、新疆南部、陕西等地,以及毗邻的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青海省在资源动物普查中查明全省岩羊资源储量约120万只,平均栖息密度为12.2头/平方公里。1989年对甘肃祁连山的岩羊测定平均密度为3.30头/平方公里。
1990年在青海玉树果洛地区测定岩羊平均密度为3.4头/平方公里,在宗伏可达5.8头/平方公里。
在阿尔金山考察一些牧羊点周围时,只见捕猎的岩羊头骨遍地,每户牧民每年至少猎捕40-50只岩羊。秦布拉克有居民300多人,牧羊2.2万只,但附近已少见岩羊活动的踪迹(来自网络)。
岩羊的主要天敌是雪豹、豺、狼,以及秃鹫和金雕等大型猛禽。但对于人类的捕杀,它们同样束手无策。
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