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之不知其意学之无益

(2016-10-01 17:28:35)
标签:

财经

股票

教育

文化

杂谈

   查理芒格曾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啥样呢?为什么40岁前就不能出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呢?
   对于这些智者说出的话,不能那么简单的去理解、认识。孔子曰:40而不惑。什么叫做“不惑”呢?不是到了40岁就没有疑惑了,也不是到了40岁就没有迷茫了。开玩笑,活到老,学到老,100岁了不明白的事更多了,怎么可能没有疑惑的事呢?
  那是说,人到了40岁就开始能够按照事物的规律思考、行事,已经开始明白天下事物发展都是有其规律的,不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了。不惑,是对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这事不再怀疑了。
  唐朝著名的六祖慧能大师什么时候开始出来将禅宗发扬光大的?40岁。那么在五祖门下25岁左右时已经开悟了为什么不马上出来呢?那是在顿悟之后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把原来的习性逐渐去掉,所以六祖又在山里修行了十几年才出来。查理芒格说的这句话正是上面六祖修行过程。
  从《易经》的角度上,当人生到了40岁的时候正好相当于乾卦的四爻,“或跃在渊,进而无咎”。就是,跃上去了,成为飞龙;跃不上去呢,也没有关系,不断努力按照规律去做也没什么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确实是把《易经》读到位了,所谈的都符合《易经》的道理。
  下面将前面文中一些个人的理解谈一下,也希望得到高人指点:
  1、风动还是幡动,那是仁者的心在动。
   最近朋友们学习交流《六祖坛经》,其中有一段比较精彩:说是两个和尚在法会上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旗动。这时候六祖站出来说:不是风动不是旗动,是二位仁者的心动。
   朋友说:听了许多解释,例如:风动旗动是唯物的,心动是唯心的(估计辩证法学多了);认为都对的(那就是六祖错啦);认为如果没有一点意识就不会感觉到什么在动(昏迷不醒?);相对论解释的(爱因斯坦都出来了);万物都由心造(离题万里);什么不要忽视自己的内心(没人忽视自己的内心);属于吃饱了撑的(闹不明白火了)等等。
  朋友问:到底哪种解释比较靠谱?答曰:亲爱的朋友,这些解释都不靠谱,东扯西拉闹不清在说什么。六祖那是古今少有的一代得道大法师,那是大智慧者,怎么可能随便说法?
  那是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去除我相,去除分别心才能得道得法!你有我相就会有分别心,有分别心就会有我见,有我见就会争论。只要起了分别心那么离大道就很远了。为什么?因为你拿自己的主观来判断只不过是从各自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这就不是“道”。为什么说“仁者的心动”?得道得法者那是“心恒清净、如如不动”。换句话说那是六祖很客气的说:你两个没得道。
  2、七粒米与一副碗筷
   最近朋友问了一个禅宗小故事觉得有意思,据说这个小故事还是“千古谜案”。大致意思是:有个人想注解经书,南阳慧忠禅师令侍者将一碗水、七粒米、一支箸在碗上,送与供奉。问云:“这是什么意思?”这人说不知道。禅师说连我的意思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能知道佛说的什么意思?你还能注解经书?
朋友说在网上搜了很多解释没看到有针对性的解释。答曰:这个问题有点含金量,人家南阳慧忠禅师可是唐朝三代大国师,六祖慧能大师的五大弟子之一,那是非常了得的大禅师,出的题目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是很传奇的。其实,本来也很简单,只是后人想得太多,东扯西拉妄念太多,所以想不出来这位大法师在表示什么。
那是禅师是在问:你的“色、声、香、味、触、法、觉”这七尘是否已经清净啦?是否无所“住”而生其心啦?
放上七粒米那是代表七尘;放一碗清水那是问你清净没有。本来是六尘但释迦牟尼佛也说过微尘还有七分。放上一根箸,那是问是否心已经不“住”相了,清净觉心啦。
南阳慧忠禅师所表明的全部符合得道大菩萨的境界,所以这样理解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吧。
有时候很感慨,其实这些大智慧者“不好好说话”或者做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都符合大乘佛法,只不过后来人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弄得越来越迷茫了。
3、睡不着
  最近和朋友们交流禅宗的一些小故事。朋友问:为什么这些“大师”讲的话不好理解?答曰:因为他们不好好说话。本来简单的道理经过这些大师的方便解答就更加混乱迷茫了。
   话说有人问一位禅师,说达摩祖师爷面壁九年,他到底是修什么呢?禅师的回答是三个字叫“睡不着”。这一个“睡不着”闹的后代参禅的人头疼了。
  朋友问:什么意思?
  答曰:那是告诉你:不要认为有什么可以修证、有什么佛可成的。清净觉心是自性是本有的,不是修来的。修也罢不修也罢,不增不减。这位禅师一句“睡不着”彻底破除了“佛是修来的”妄念。
  本来很简单的事,还闹成“著名”的禅宗公案了,弄得后人颠三倒四更加迷茫。似乎是这种“不好好说话”还成了时尚,成了显示神秘、高深的手段。在投资市场,不把国外的投资大师名头挂上,那就张不开口。
  一开口那自然是“价值投资”啦,什么是价值投资呢?巴菲特说:“睡着觉”啦。
  无需心外求法。
  
  以上三个小故事是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从另一个角度说:还是不应该把这些智者说的“闲话”或者叫做“普通话”真就当成闲话、普通话来理解,那就远啦。
  一点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