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我将巴顿比格斯的《对冲基金风云录II》悲剧英雄看了一遍。书中的主人公两手空空进入金融市场,最后,带着一身的病痛、失去温暖的家庭又两手空空离开市场。乔,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太相信他们神奇的模型能够千秋万代不倒了!丧失了对全局的理解和直觉。还有一些杠杆过度使用以及骄傲狂妄等。
最近看到一些比较大的投资机构或者私募基金也比较多的开始使用“模型”在市场中进行运作,进行所谓的“量化投资”。听起来比较让投资者热血沸腾,如同一个印钱的机器,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的就是数不清的钞票。世界上有这种好事吗?做梦去吧!当这些让“洋老师”死无葬生之地的所谓“智能投资法”被他们抛弃后,结果在中国股市开始生根发芽了,还成了制胜法宝,象祖传元宝似的供起来了。
从《易经》中我们可以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在阴阳循环。即使就是那些非常“玄妙”的模型也是如此。本轮行情赚钱,下一轮行情赔大钱的可能性就极高。在书中介绍的时段,价值投资者亏损的一塌糊涂,但在另一个阶段成长投资者又兵败如山倒。
有人说:我就一直坚持着不动。对不起,那市场将一直持续到你不再坚持为止才转向。而这,就是市场神奇魅力所在。为什么现在沪深市场震荡幅度越来越大了?其中就存在用“模型”进行操作的越来越多了的原因。到了某些点位抢着买进,而下跌到某些点位呢?又急着卖出。问题来了:你就是设计再聪明的模型,分析的要素还不是那几条,还能变出多大的花样来?时间一长,各种模型没什么区别了。投资市场的魅力在哪里?就是反向、与众不同。
这一段时间只要银行股下跌我就买上一点。朋友问:为何如此呢?答曰:市场上的广大中小投资者不愿意买啊,其理由是:1、银行业绩下滑;2、盘子很大;3、经济下滑。我买入最核心的一个理由:在漫长的下跌后,很少有散户能够持有。而那些大机构买入银行股的理由是什么呢?首先是便宜,其次控制大盘指数。所以那些超级玩家在本次行情来者不善,那是要在股市这个赌场中做大庄家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者每天念叨的什么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都很苍白了。需要上涨的时候把你那“各种投资理念”拉抬起来赚上一把,需要下跌的时候把你那坚持的投资理念再打得满地找牙也赚上一把。是上涨也赚钱,下跌也赚钱。
据市场分析者观察,沪深股市上方有着惊人的套牢盘,有着天量的大小非等待着减持。既然如此,何必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呢?在目前这些区域来个宽幅震荡,涨跌都赚钱快乐似神仙啊!横上若干时间,那些“聪明模型”也晕头转向了,那些指标也成大麻花了再说吧。
什么时候市场趋势才明确呢?该书中介绍经验:连脚丫试一下水温的胆量都没有了。进场就是错,出局也是错。最后,下定决心听沃伦巴菲特对市场的看法,坚决买入持有,结果呢?死得老惨了。之后,市场一轮较大行情才展开了。
所以别指望市场给予什么明确的提示,如果有这种明确的提示,表明行情已经结束了。也别指望用什么神奇的“模型”来进行“量化投资”。因为在这个市场之中,那些所谓的正常逻辑、思维下的推理、推断、绝对的把握往往与市场结果正好相反。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各路金融专家正准备按照“正常逻辑”大讲特讲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影响的时候,突然发现,欧洲股市已经创出好几年前的新高了。
主的审判随时降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