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村抗洪救灾纪实
(2024-07-21 08:57:15)张庄村抗洪救灾纪实
作者马富海
一
7月16日下午,我离开老家的时候,虽然雨星星的,乌云还是裂了缝儿,云朵的缝隙里有了阳光的红痕儿。也许风再吹一会儿,会露出一线蓝天,一片阳光呢。
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的雨,一阵大一阵小的雨接连下了三天,积雨成灾已经三天了,今儿还是看到了雨过天晴的希望。
傍晚,又有乌云翻滚着,从东南方向的天空涌到了头顶,吞没了新野县城,街上的人们还在惊呼,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还嫌不够骇人,闪电急雷又绕着新野大地来来回回的轰炸,将灾害的恐怖,传染给每一株风雨中摇晃的大树;每一幢风雨中颤抖的楼;也传染给每一位新野绷紧的心脏。
大街上,雨水淌成了河。
街河映着昏黄的路灯,仿佛这街上河水深不可测。雨中行进的汽车如潜水艇在海里出没;雨中的大街如同灯火辉煌的龙宫。可惜,雨中奔跑的人不是蛟龙,是落汤鸡,在水世界里狼狈。
雨怎么还要下啊!
每一声雷都在人们的耳朵旁炸响。
每一道电都在人们的眼皮上方闪光。
每一滴雨都砸在人们的额头上。
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窗外,还是雷雨交加。
这一夜,有多少人彻夜难眠?又有多少人奋战在抗灾的第一线?
我下午离开老家的时候,老家的救灾告一个段落,人们站在村里的大路上,看着渐渐消退的混黄的雨水,才喘了一口气。这会儿,怕是又扛着铁锹,奋战在野地里,溧河边了。
二
七月十四日下午,新野开始大面积降雨,县里转发的防灾通知已经转发到我们村的微信群里。
十五日早上七点,村委员张东浩在群里发通知,村后的溧河涨水,本来东流的河水,开始向西流,河水已经在部分大堤低矮处漫过大堤,向村里灌水。紧接着,张友兰发出图片,张庄南头的低矮处,大水已经围住房屋,个别人家的院子里开始进水。
我们村张庄是一个三百多人的小自然村,老村踞在小高地上,改革开放后,人口增加,村庄向南发展,新发展的村庄处,地势低了三尺有余,那地方被称为南洼儿。南洼的二十来户人家已经陷入水灾的险地。
堵水、抗洪、救灾。正在吃早饭的家人们,感觉饭不香了,扛起铁锨,向村后的溧河走去。
八点,樊文坡在群里喊话:男劳力拿起上铁锨,到村后的渡口处聚齐堵水。
在外地的张佳听了,立马建议说,上挖机!
十点,挖掘机堵水的照片出现在村群里。
张庄北边的溧河,在村后180米处,自西向东流。经过实地考察,溧河水从三个地方漫过大堤:一是村西一里左右的月亮滩,那里河堤较低,河水漫过大堤,从七亩地滚滚南下,向东南,张庄村西头轰隆隆涌过来。第二处是村西头的渡槽处,这里是西坡一大片地排水沟的入河口,大堤的地势最低,倒灌的溧河水,从排水沟越过大堤,滔滔不绝地向南奔流,也涌向张庄村西头。这两处洪水如果再村西头交汇,形势危急。更危机的是,第三处,张庄村东头,张庄的溧河桥头,大水从张庄桥两边,越过数百米河堤,向田里灌水。此处越过河堤的洪水,一部分沿着大路向东南流,一部分,因为大水倒灌,向西流。三处越堤的洪水,都往村西头汇聚,一同奔向村南洼地。
河水已经超过张庄村的地表,以近百米的宽阔水面,齐腰的深度,卷着花生苗、苞谷苗,以势不可挡之势,浩浩荡荡扑向张庄村。
村南洼地,至少低于水平面五尺,大水漫过去,将有多少家的房屋被吞没?还有四面八方拥挤而来的雨水,也在成排的往这儿涌。
加高大堤,水太急,一铁锨土扔进水里,瞬间消失不见。十六个男劳力,加上挖机,奋战到十一点,堵住了渡槽口,水势减缓,大家松了一口气。
下午,大雨继续下着,还看不见雨消停的迹象。村里有人家开始转运家里的麦子。有老旧房屋和院墙开始倒塌。
危机没有解除,抗洪还得继续,必须增加堤坝。
只有一个办法,在河堤外修建第二道大堤,建立第二道防线,在庄稼地里建造一个泄洪区,牺牲一部分庄稼,将洪水阻挡在村北的田地里,在大堤外将越河地而出的洪水,束缚住,逼着洪水向东流。从西坡到东坡,一二里,依据地势,修新堤。
人和机器一起行动,干到夜里下两点。大水被人们管住了。向东流去。村子保住了。
三
村群里,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在打听消息。
十五日晚上七点十分,远在广东的樊乾亮听说忙了半天的家乡父老还没有吃晚饭,依旧奋战在抗灾一线,发微信说:在家的人受累了,我在外面出不上力,捐点钱尽一点心,感谢你们保住了我们的家。
这话听得我眼泪流。
是啊,我们的家糟灾了,堵水的人,除了张东浩、张胜晓、樊宽信三个是四十多岁的壮年,其它的,张炳军、刘保亮、马云海、樊文坡等人都是六十左右的白发老头,在家乡最需要年轻人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心里干捉急,出不上力,搭不上手,靠这些留守老家的十六个小老头大老头拼上老命、抵抗洪水、守护我们的家园,我们除了出点钱给这些风雨里奋力抗洪的亲人慰问一下外,还能为老家做什么贡献呢?
一时间,村群里红霞霞的,红包像雨一样下。忙着的张东浩没时间收红包。在外的每一个张庄人都心系家园啊!
十六日上午,在近处的半老翁张克令、张克军回到老家,我忍不住内心不安,也驱车回家,看到家人们用泥巴垒起的数百米长的二道防线,内心佩服不已。
家人们,真的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
从西到东,三里多长的良田里,苞谷蒙住人,花生绿油油,芝麻半人高,全泡在混黄的雨水里。这些庄稼泡在水里已经三天了,它们即便是不被淹死,今年秋天也会大面积减产,可家人们却在笑着说:还好,我们庄稼入的有自然灾害保险,国家会赔偿一部分损失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保住了咱们的家。连镇里救灾的领导到咱们二道坝上查看,也由衷地赞扬说:张庄的抗洪救灾工作做的好!
我们村里,自发捐款救灾工作做的也很好。捐款还在继续,到现在,只张庄自然村内部人捐款就有66人次共计9400元。一个不到100户的小自然村,在外工作的人几乎个个家庭都捐了款,有的家庭,如樊乾亮樊贡献父子两人都捐了,还有兄弟两人都捐款的。这真是:
村里人,出大汗,
舍庄稼、战灾患;
外出人,献爱心,
鼓干劲,助善款。
全村人,一条心,
同心协力排万难,
不费国家一分钱,
战胜洪水保家园。
四
17日晨,雨停了,心里稍安。
17日上午,村群里看到溧河水消的消息。张东浩在群里说,中午早点吃饭,饭后改水泄洪,把地里淹没庄稼的水往溧河里排,挽救咱们的庄稼。大家吃饱点,恐怕要干到天黑。
四天奋战,保住了家园,我们胜利了!
感谢老家的抗洪英雄!是你们用汗水和牺牲保住了我们的家园。是全村人团结一心保住了我们的家园。
有这样的家人,我们家乡一定会建设得更美好。
作者马富海
一
7月16日下午,我离开老家的时候,虽然雨星星的,乌云还是裂了缝儿,云朵的缝隙里有了阳光的红痕儿。也许风再吹一会儿,会露出一线蓝天,一片阳光呢。
断断续续下了半月的雨,一阵大一阵小的雨接连下了三天,积雨成灾已经三天了,今儿还是看到了雨过天晴的希望。
傍晚,又有乌云翻滚着,从东南方向的天空涌到了头顶,吞没了新野县城,街上的人们还在惊呼,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还嫌不够骇人,闪电急雷又绕着新野大地来来回回的轰炸,将灾害的恐怖,传染给每一株风雨中摇晃的大树;每一幢风雨中颤抖的楼;也传染给每一位新野绷紧的心脏。
大街上,雨水淌成了河。
街河映着昏黄的路灯,仿佛这街上河水深不可测。雨中行进的汽车如潜水艇在海里出没;雨中的大街如同灯火辉煌的龙宫。可惜,雨中奔跑的人不是蛟龙,是落汤鸡,在水世界里狼狈。
雨怎么还要下啊!
每一声雷都在人们的耳朵旁炸响。
每一道电都在人们的眼皮上方闪光。
每一滴雨都砸在人们的额头上。
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窗外,还是雷雨交加。
这一夜,有多少人彻夜难眠?又有多少人奋战在抗灾的第一线?
我下午离开老家的时候,老家的救灾告一个段落,人们站在村里的大路上,看着渐渐消退的混黄的雨水,才喘了一口气。这会儿,怕是又扛着铁锹,奋战在野地里,溧河边了。
二
七月十四日下午,新野开始大面积降雨,县里转发的防灾通知已经转发到我们村的微信群里。
十五日早上七点,村委员张东浩在群里发通知,村后的溧河涨水,本来东流的河水,开始向西流,河水已经在部分大堤低矮处漫过大堤,向村里灌水。紧接着,张友兰发出图片,张庄南头的低矮处,大水已经围住房屋,个别人家的院子里开始进水。
我们村张庄是一个三百多人的小自然村,老村踞在小高地上,改革开放后,人口增加,村庄向南发展,新发展的村庄处,地势低了三尺有余,那地方被称为南洼儿。南洼的二十来户人家已经陷入水灾的险地。
堵水、抗洪、救灾。正在吃早饭的家人们,感觉饭不香了,扛起铁锨,向村后的溧河走去。
八点,樊文坡在群里喊话:男劳力拿起上铁锨,到村后的渡口处聚齐堵水。
在外地的张佳听了,立马建议说,上挖机!
十点,挖掘机堵水的照片出现在村群里。
张庄北边的溧河,在村后180米处,自西向东流。经过实地考察,溧河水从三个地方漫过大堤:一是村西一里左右的月亮滩,那里河堤较低,河水漫过大堤,从七亩地滚滚南下,向东南,张庄村西头轰隆隆涌过来。第二处是村西头的渡槽处,这里是西坡一大片地排水沟的入河口,大堤的地势最低,倒灌的溧河水,从排水沟越过大堤,滔滔不绝地向南奔流,也涌向张庄村西头。这两处洪水如果再村西头交汇,形势危急。更危机的是,第三处,张庄村东头,张庄的溧河桥头,大水从张庄桥两边,越过数百米河堤,向田里灌水。此处越过河堤的洪水,一部分沿着大路向东南流,一部分,因为大水倒灌,向西流。三处越堤的洪水,都往村西头汇聚,一同奔向村南洼地。
河水已经超过张庄村的地表,以近百米的宽阔水面,齐腰的深度,卷着花生苗、苞谷苗,以势不可挡之势,浩浩荡荡扑向张庄村。
村南洼地,至少低于水平面五尺,大水漫过去,将有多少家的房屋被吞没?还有四面八方拥挤而来的雨水,也在成排的往这儿涌。
加高大堤,水太急,一铁锨土扔进水里,瞬间消失不见。十六个男劳力,加上挖机,奋战到十一点,堵住了渡槽口,水势减缓,大家松了一口气。
下午,大雨继续下着,还看不见雨消停的迹象。村里有人家开始转运家里的麦子。有老旧房屋和院墙开始倒塌。
危机没有解除,抗洪还得继续,必须增加堤坝。
只有一个办法,在河堤外修建第二道大堤,建立第二道防线,在庄稼地里建造一个泄洪区,牺牲一部分庄稼,将洪水阻挡在村北的田地里,在大堤外将越河地而出的洪水,束缚住,逼着洪水向东流。从西坡到东坡,一二里,依据地势,修新堤。
人和机器一起行动,干到夜里下两点。大水被人们管住了。向东流去。村子保住了。
三
村群里,在外打工的人不断在打听消息。
十五日晚上七点十分,远在广东的樊乾亮听说忙了半天的家乡父老还没有吃晚饭,依旧奋战在抗灾一线,发微信说:在家的人受累了,我在外面出不上力,捐点钱尽一点心,感谢你们保住了我们的家。
这话听得我眼泪流。
是啊,我们的家糟灾了,堵水的人,除了张东浩、张胜晓、樊宽信三个是四十多岁的壮年,其它的,张炳军、刘保亮、马云海、樊文坡等人都是六十左右的白发老头,在家乡最需要年轻人的时候,我们这些在外的人,心里干捉急,出不上力,搭不上手,靠这些留守老家的十六个小老头大老头拼上老命、抵抗洪水、守护我们的家园,我们除了出点钱给这些风雨里奋力抗洪的亲人慰问一下外,还能为老家做什么贡献呢?
一时间,村群里红霞霞的,红包像雨一样下。忙着的张东浩没时间收红包。在外的每一个张庄人都心系家园啊!
十六日上午,在近处的半老翁张克令、张克军回到老家,我忍不住内心不安,也驱车回家,看到家人们用泥巴垒起的数百米长的二道防线,内心佩服不已。
家人们,真的辛苦你们了,谢谢你们!
从西到东,三里多长的良田里,苞谷蒙住人,花生绿油油,芝麻半人高,全泡在混黄的雨水里。这些庄稼泡在水里已经三天了,它们即便是不被淹死,今年秋天也会大面积减产,可家人们却在笑着说:还好,我们庄稼入的有自然灾害保险,国家会赔偿一部分损失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保住了咱们的家。连镇里救灾的领导到咱们二道坝上查看,也由衷地赞扬说:张庄的抗洪救灾工作做的好!
我们村里,自发捐款救灾工作做的也很好。捐款还在继续,到现在,只张庄自然村内部人捐款就有66人次共计9400元。一个不到100户的小自然村,在外工作的人几乎个个家庭都捐了款,有的家庭,如樊乾亮樊贡献父子两人都捐了,还有兄弟两人都捐款的。这真是:
村里人,出大汗,
舍庄稼、战灾患;
外出人,献爱心,
鼓干劲,助善款。
全村人,一条心,
同心协力排万难,
不费国家一分钱,
战胜洪水保家园。
四
17日晨,雨停了,心里稍安。
17日上午,村群里看到溧河水消的消息。张东浩在群里说,中午早点吃饭,饭后改水泄洪,把地里淹没庄稼的水往溧河里排,挽救咱们的庄稼。大家吃饱点,恐怕要干到天黑。
四天奋战,保住了家园,我们胜利了!
感谢老家的抗洪英雄!是你们用汗水和牺牲保住了我们的家园。是全村人团结一心保住了我们的家园。
有这样的家人,我们家乡一定会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