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坐在门槛上看景致

(2023-02-11 16:56:12)

坐在门槛上看景致

——读张先生天敏的散文《出海》

作者马富海

 

普通人家的门槛,是门框下端、贴着地面的一块半尺高、一寸宽的挡老鼠的长条形的小木板。无所事事的小孩儿,时常坐到窄窄的门槛上,一边吃着碗里的饭,一边看门里门外的景致。那样子相当的惬意自在。

近来,我又坐了一次门槛。

这家门槛可不普通,它高大、威武、霸气,俨然南都城里的那些侯门大家的朱漆大门的高门槛,要坐上去,需要爬五层台阶。坐在上面,自然也如孙悟空站到了南天门上一样,展现在眼前的,是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

这就是我读作家张先生天敏老师的散文《出海》后的领悟。在这篇千字散文里,张先生或明或暗、或详活略、或浓或淡、或清或晦地磊就了五层台阶,让读者在阅读中,没感觉地,就站到了山巅,观看了景色。然而作者并没有刻意写景,她给读者呈现的更多的,是门槛上的思考。

门槛的第一层级,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这是肉眼可见的一层阶梯,从视野逼仄的北方内陆,到南方蔚蓝无垠的大海,深圳西南边的大鹏湾,就是这个门槛。这一层低低的门槛,对于大部分没见过大海的陆国居民来说,虽算不得惊喜,却也算得上是期待了。

门槛的第二层级,是年味儿。这已经从空间上,过度到了时间上,门槛已经虚化,但我们仍然能从过年的方式里感知到新旧交替的界线存在。

门槛的第三层级,是时代的。海边的小渔村成了城市圈的别墅群;内陆来的小青年,成海岸线大城市里的宠儿。别墅的样式、与青年们他言行生活方式,像是已经脱去了的内陆的、旧时代的衣饰,换上了引领时尚的、适应新时代的新衣。这一点,是极其难得可贵的,因为在内地大兴唐装汉服之时,张先生敏感地抓住了时代的、也是青年人的本质:求新、求异、求变。这就提升了门槛的价值和意义,也让坐在门槛上看风景的我们,不能不沉思。

这当然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但张先生并没有止步于此,她还在继续磊高她的门槛,好让我们读者坐到更高的维度上,看中国和世界。

门槛的第四层级,是人生。在文章中,张先生把自己放得很低,似乎是一个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俨然北洋时期穿学生裙的女学生,时间错位般的来到了一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实际上,她是把自己当垫脚石,让读者站在她的肩膀上看人生。因为她的奠基,我们得以脱离老人圈、脱离旧时代的视野,进入青年人的世界,也是新时代的中国。

这一层级是隐性的,它走出了农业文明封闭的小圈子;走出了家庭氏族部落的小圈子;走出了前人的人生车辙印,和无血缘的陌生人一起,用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心态,在同一个屋檐下,用不同形式过同一个年。这是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啊!这才是我们应该享有的幸福生活。

在这里,年,已经是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了。

对待年的不同态度,开放式的过年方式,既温情又幸福、既多样又新奇、既繁闹又自我,这才应该是幸福生活本来的样子,是时代应该呈现出来的自然状态。

门槛的第五个层级也是意识性的,它是文化上的门槛。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随着时代的进步,年的内涵也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局限于篇幅题材,张先生并没有展开,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年这个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年这个文化的发扬者。

年,不是淡了,而是更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里了。

用自己的方式过年,成了年的新特点。个性化、多元化,随意、随性、随心地过年,不仅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不仅是物质生活丰富的结果;不仅是人的个性发展和觉醒的结果;还是社会宽容度增加的结果,所以,它是文化繁盛的结果。如此百花齐放,不正是新时代的文化特征吗?

张先生的《出海》,并不是一篇精心锻造的精品篇章;也不是一篇灵感来袭、一挥而就的神品妙文,仅仅是她随机落笔的日记性的生活记录,但它的思想内涵不亚于一篇鸿篇巨制。信笔而就,更能见识她的格局阔大、见识高远的雄健笔力。

张先生选字用词炼词的功夫极深,文章里随处可见一些精妙的用词句子。比如“又弯又长的岸线绕着村廓”,那个岸线极具中国画大写意的画意,那个“绕”字,变静为动,把村廓给写活了,传神至极。再比如这一小段,“大宝宝叫唤、小宝宝叽喳,老人看看子孙们乐翻天,也少不得偷着乐。”用动物的形态写人,不仅画面感强,更能表现出,人回归到自然原始状态时,就是最快乐的之时的奇妙。

为此,我称张天敏老师为张先生,因为她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