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津贴差额官司:山东聊城与浙江的不同境遇及背后的思考
原创作者: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工伤专业律师陈剑峰律师
咨询电话:13910909615
在工伤赔偿的司法领域里,伤残津贴差额官司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博弈,而山东聊城和浙江不同地区的案例则展现出了这种不确定性的极致。
先看山东聊城某区县的那个二级工伤者。
他打伤残津贴差额官司的经历可谓是极度坎坷,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再到再审,这四个程序一路走下来,均以败诉告终。这对于工伤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那为什么聊城这个二级工伤者的伤残津贴差额得不到支持呢?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全国范围都颇有争议的问题。
伤残津贴差额,看似是一个明确的赔偿项目,但在实际的法律判定和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和执行标准。
再把视线转向浙江省。
在温州,据说有一两个职业病患者也打伤残津贴差额官司,他们的经历与山东聊城的工伤者颇为相似。劳动仲裁败诉后,一二审和再审都是败诉的结果,同样不被支持伤残津贴差额。
然而,同样在浙江省内,当案子到了绍兴,我们北京市常鸿所工伤律师团队承办的一个职业病矽肺二期三级工伤案,也是伤残津贴差额案时,情况却截然不同。在劳动仲裁阶段,就支持了我们一方的差额。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运气成分在作祟。在生活中,有时候运气会在不经意间影响事情的走向。
我们北京市常鸿所陈律工伤律师团队在绍兴的这个案子中或许就是运气不错。但仅仅用运气来解释这一切似乎太过简单和表面。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不同地区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
各地的法院、仲裁机构可能对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者受到当地政策、司法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情况也凸显了我国工伤赔偿法律在统一执行标准方面存在的挑战。
对于伤残津贴差额这样的问题,如果各地的判定结果差异过大,不仅会让工伤者及其家属在寻求赔偿时充满迷茫和无助,也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一个国家,同样的法律条款,不应该因为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法律界不断地探讨和研究,以寻求更加完善、统一的解决方案,让每一个工伤者在寻求伤残津贴差额赔偿时,都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备注:本文系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工伤专业律师陈剑峰律师原创第1288篇工伤原创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