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伤残津贴差额:法院支持并非必然
(2025-02-10 13:47:42)
标签:
财经陈剑峰律师工伤成功案例工伤专业律师工亡方向专业律师 |
分类: 工伤常见问答、伤残标准和研究 |
浙江省伤残津贴差额:法院支持并非必然
文/陈剑峰
在浙江省的工伤赔偿领域,伤残津贴差额能否得到法院支持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
一、法规与现实的落差
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或者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或者支付差额部分费用。这一规定看似为工伤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浙江省差额案例来看,地方法院在裁判时,不考虑或不参考这个地方性法规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法规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就像那位来自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四级工伤者,他的工伤缴费基数为3957元每月,而受伤前12个月实际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有银行流水为证),其伤残津贴差额累计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加起来可能达到五六十万元。尽管有地方性法规的支持,但他能否真正拿到这笔差额,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二、案例中的幸运与风险并存
1.成功案例的启示
常鸿所陈律工伤律师团队办理过的两个浙江省的伤残津贴差额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第一个案例是7
-
8年前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的二级工伤案,在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后调解结案,差额支持了60万元。第二个案例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三级工伤案,在劳动仲裁阶段差额就获得了支持,按月支持差额直至退休年龄,双方均未起诉,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得到了履行(案号为:浙绍上虞人仲案(2021)487号劳动仲裁裁决)。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在浙江省,伤残津贴差额是有可能得到支持的。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成功案例就盲目乐观。这些案例的成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律师的专业能力、证据的充分性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等。而且,在整个浙江省的工伤赔偿案件中,这样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数。
2.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只要官司进入到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程序当中,就必然存在风险。这是因为法律的适用并不是绝对的,法院在裁判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即使有《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这样明确的规定,也不能保证每一个案件都会按照这个规定进行裁判。
例如,法院可能会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证据的证明力、案件的社会影响等因素。所以,对于伤者及其代理律师来说,必须要有风险意识,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地方性法规上。
总结:在浙江省,虽然有《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但伤残津贴差额并不一定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常鸿所陈律工伤律师团队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数情况,伤者及其代理律师在面对这类案件时,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做好全面的准备,谨慎应对。
文/陈剑峰
在浙江省的工伤赔偿领域,伤残津贴差额能否得到法院支持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
一、法规与现实的落差
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或者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或者支付差额部分费用。这一规定看似为工伤者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浙江省差额案例来看,地方法院在裁判时,不考虑或不参考这个地方性法规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法规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就像那位来自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四级工伤者,他的工伤缴费基数为3957元每月,而受伤前12个月实际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有银行流水为证),其伤残津贴差额累计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差额加起来可能达到五六十万元。尽管有地方性法规的支持,但他能否真正拿到这笔差额,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二、案例中的幸运与风险并存
1.
2.
总结:在浙江省,虽然有《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但伤残津贴差额并不一定会得到法院的支持。常鸿所陈律工伤律师团队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数情况,伤者及其代理律师在面对这类案件时,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做好全面的准备,谨慎应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