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春秋时期最厉害的预言大师
(2015-01-23 12:29:28)
10.春秋时期最厉害的预言大师

孔子早年并不主张占卜算卦,预测未来。因为在他看来,只有缺乏智谋的人,才会去频繁的占卜。他原先都是这样教授弟子的。
但是后来过了五十岁,知天命了,渐渐迷上了易经。孔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随身携带,动不动就要算上一卦。
子贡觉得老师前后矛盾,就迷惑不解地向他询问。
孔子指出他理解上的错误,开导他说,《易》产生于“纣乃无道,文王作”的年代,周文王的仁义思想、智慧谋略,都蕴藏在《易经》里面,学易经,是可以增加智慧的。
子贡又问:“夫子亦信其筮乎?”就是说,老师您信占卜吗?这一套,准吗?孔子自豪的告诉他说:“吾百占而七十当。”就是说,我算卦有70%的准头。说明还有几下子,也很诚实,没瞎吹。
至于子贡喜不喜欢易经,精不精通易经,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子贡喜欢猜测行情,善于推理,他的综合分析辨别能力超强,屡屡可以言中事物的结果!
下面的这个预言,足以证明子贡的水平相当厉害。
那是鲁定公十五年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的子贡,仕于鲁国,为大夫。
这一年的正月,邾隐公来朝见鲁定公。
邾隐公是一个荒淫无道傲慢无礼的人,他是邾国的国君,邾国是个小国,是鲁国的附属国,地位近似于鲁国的大夫。
当时,吴国非常强悍,吴王夫差的志向很大,想先吞并掉邾国,再吞并掉鲁国,和吞并越国一样,周边的统统收下。
所以,邾隐公来朝见鲁定公,以加强两国间的联盟。
邾隐公来了,他带着一块宝玉,献给鲁定公。
孔子的弟子子贡当时也在场,参加了这次朝会仪式,他暗暗观察这两个人的举动。
只见邾隐公将那块宝玉奉上,高高地献给了鲁定公。
而鲁定公则心不在焉,好像有什么心事似的,他垂着头,低低地把宝玉接了过来。
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前后也就几秒钟的工夫,一般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里面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子贡却有着惊人的洞察力。
子贡对他的师兄们大胆地预言说:“你们看吧,这两个国君,都离死不远了!”
真是吓人。就凭一个进献宝玉的动作,就看出要死人了!
《左传》原文:“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死”,就是死掉的意思;“亡”就是逃亡的意思。总之,都是极坏糟糕透顶的征兆。
大家当然都不太相信了。
“你怎么知道?”有人问。
子贡说:“我们不是都跟着孔老师学礼吗?从双方会见的礼仪就可以看出来,礼,象征着生死存亡, 兴旺衰微,人人都应该重视。”
大家更不相信了,心想,我们跟老师学好多年了,你才学了多久,我们怎么从没听说用礼仪还能预测未来的事,你就吹吧。
子贡解释说:“鲁定公和邾隐公这两位国君,都不按礼行事,可见他们两人都昏乱迷糊了,朝会都不合乎礼仪,他们又怎会长久呢?邾隐公虽然站在下面,却高高地举着宝玉,仰视着献上;鲁定公虽然坐在上面,却低低地垂着脑袋,俯视着接住。两个人的心都已不在这件事上了。高仰,是骄傲的举止;低俯是颓废的表现。骄傲,则离祸乱不远了;衰颓,则主疾病将要发生。鲁定公为君,君为主,恐怕是鲁定公要先死。”
这是子贡的推断依据。
子贡由小识大,见微知著,善于观察,亿则屡中。对于客观事物未来的走向,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
四个月后,这一年的夏天五月,壬申日,鲁定公果然病死了。而其后,邾国也发生了内乱。
两位国君,都被他说中了。
喜欢猜测行情的子贡,再一次神奇的灵验了。
如此灵验的预测事件,传到孔子那去了,现在,孔子老师又要批评他了。
怎么批评的呢?孔子说,子贡预言的这件事,我们不希望它发生,它居然真的发生了。(对于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了,就叫做“不幸而言中”。)所以孔子说:“子贡,你真是个多嘴的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