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大禹王的子孙
(2014-10-29 11:06:18)
大禹王的子孙

上古时期,洪水滔天,禹受命治水,以定九州。
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启,通过武力,废除了“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帝王。
启的一个弟弟,也就是大禹的另一个儿子,被分封到褒国,做了褒国的国君,褒国在今天的汉中一带,《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这就是褒国的来历。
启的长子是太康。太康继承了夏朝的王位,在一次外出游猎时,被后羿乘机夺去国政,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立了太康的弟弟(启的次子)中康为傀儡夏王。
中康的儿子是相,
相的儿子是少康。
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的长子是杼,杼继承了夏朝的王位。
少康的次子是曲烈,被分封到鄫国,做了那里的君主(侯爵),鄫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一带。这是鄫国的来历。
少康还有一个庶出子(小妾所生,或非婚所生)是无余,被分封到越国,做了越国的国君(侯爵),越国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会稽一带。这是越国的来历。
夏王杼的后代继续为夏王,大约传位十代之后,就到了夏王桀,桀是一位暴君,被商朝推翻后,夏朝也就灭亡,不存在了。
又过了若干年后,商朝被周朝推翻,周武王灭商以后,为寻求更多的支持者,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他们找到了夏桀的后人东楼公,封他为杞国国君,杞国在今天的河南杞县一带。这是杞国的来历。
春秋时期的杞国、褒国、缯国、越国,这四个国家,都是大禹的后裔子孙。
杞国:大禹夏王室最正统的直系后裔;
褒国:大禹次子的后裔;
鄫国:大禹四世孙少康的次子曲烈的后裔;
越国:大禹四世孙少康的庶出子无余的后裔。
大禹
↓ ↘
启
褒君
↓
太康 →中康
↓
相
↓
少康
↓ ↘
↘
杼 曲烈
无余
↓
(鄫国)
(越国)
↓
↓
↓
↓
(约十代)
↓
桀
↓
(夏亡)
↓
↓
↓
↓
↓
↓
↓
(N代后)
↓
东楼公
↓
(杞国)
↓
↓
↓
↓
↓
(38代)
允常(始称王)
↓
越王勾践
↓
春秋前期,周幽王征伐褒国,获得美女褒姒,为博美人一笑而亡国。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后,褒国遂被发展中的秦国所灭。
春秋中期,鄫国被莒国所灭(公元前567年),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鄫国版图并入到鲁国。
杞国是个小国,屡屡被迫迁徙,为我们留下一个“杞人忧天”的成语。《史记》对杞国的记载仅两百多字,还特别说明,杞国微小,其事不值得记载。这个小国艰难的支撑到战国初期,才被楚国所灭。
越国,原先也是一个小国,创国之初,连宫殿也没有,人都住的草棚或树上。论血统,夏王室庶出的支系,没有上面这三个国家尊贵,论封地,远在东南沿海无人区,交通非常不便。
或许越是身份卑微的,越是远离中心区域的,反而灾祸就越小的缘故吧,这个小小的远方之国,从夏朝到商朝、到西周、到春秋,一直都安安稳稳的世代沿袭了下来。
在别的国家被大国吞并已成为宿命的那个时代,他们却躲在各大诸侯的夹缝中,一天天强大了起来。
并且,到了春秋末期,越国突然崛起,居然还进军中原,被周天子封为“霸主”,号称“霸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那么,他们又是凭着什么优势,采用何种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胜出的呢?
(1)大禹王的子孙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