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战场上真实的单挑冲阵

(2013-03-29 01:11:04)
标签:

阵型

春秋

晋国

楚国

战争

分类: 春秋三百年-3:楚

61.古代战场上真实的单挑冲阵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有一项非常独特的作战方式,叫做“致师”。
  所谓致师,就是挑战的意思。两军对垒之际,为了激发己方将士的斗志,派出强壮之人,来到对方的阵营里挑战,用以侮辱激怒敌军,沮灭对方的士气,以便最终战而胜之。
  关于“致师”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商末的武王伐纣,“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史记·周本纪》)。
  尚父,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当时已是耄耋老者了,但他仍能手执长戈以犯敌师,鼓舞周军士气,令人佩服。而尚父致师,也正是周军最后能够大胜纣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公元前597年的“晋楚邲之战”中,楚庄王派出了乐伯、许伯、摄叔这三位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来担任“致师”这个高难度的技术活。

    让他们去单挑冲阵。
  出发之前,三位勇士各自做了一个明确的分工:
  战车由许伯驾驶,称之为“御者”,他说:“单车挑战,驾车的人要疾驰而过,突然狂奔到敌营中,将他们的军旗撞倒,碾烂在我们的车轮之下。当他们反应过来时,我们已经安然回来了。”

  主将是射手乐伯,持弓居左,称之为“车左”,他说:“我站在战车的左边,用弓箭射击敌人,冲到敌营后,就代替御者牵执缰辔,让他下车,整理马匹,以及马脖子上的皮带,然后掉头回来。”
  副将是大力士摄叔,操戈居右,称之为“车右”,他说:“我站在战车的右边,用长戈刺敌,冲进敌营后,将敌人杀死,割下他们的耳朵,然后,再抓一个活的俘虏回来。”

 

  目标既定,三位勇士出发了。
  只见许伯驾车如风,闪电般冲进晋营,把营前的大旗撞倒在地。哪里人多就往哪里直冲,吓的晋兵像分水一样往两边分去。
  晋军中突然出现这样一辆战车,开始还以为是谁不守交通规则,当看清是楚国的战车时,几乎都不敢相信,也有胆子大的围了上来:“你们找死呀……”
  话音未落,就被乐伯连发数箭,当场把他们一一射翻在地。
  与此同时,摄叔也大叫着挥戈乱砍,连杀数人,再也没有谁敢靠前一步了,摄叔不慌不忙,跳下车来,抽出腰刀,从容的蹲下身去,将他们的耳朵都割了下来,装在口袋里。
  一个不怕死的晋国人跳上前来,大喝一声:“看剑!”话音未落,早被摄叔一脚踹倒,轻轻一提,扔到车上,抓了个活的。
  然后,三位勇士掉转车头,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了晋营。
  这就是古战场上“致师”的最高境界,单车冲阵,目中无人的大闹一番,再从容潇洒的安全而返。

 

  这时,晋军中早有人通报了先锋鲍癸。

    鲍癸大怒,连忙率领本部兵马,赶来追杀楚国的三位勇士。
  晋军从后面摆开V字阵型,这个阵型,两边的战车在前,中间的在后,每辆战车都相互错开,不在一条直线上,就像雁行一样,古书上称之为“左右角之”。
  这个阵型的好处是,追赶的时候,互不妨碍,容易从两侧用弓箭射击,当追上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两翼包抄,左右夹击,最终,阵型合拢,即可将所追击的敌人围而歼之。
  《左传》上记载战斗的精彩场景:“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矢一而已。”
  当晋国的角型队列追上来的时候,楚国的神箭手乐伯,左边专射拉车的战马,右边专射驾车的司机,箭箭命中,无一虚发,射的晋军人仰马翻,哭天喊地,那个角型阵法始终围不上来。
  但在这个时候,乐伯的箭囊里面,仅剩下最后一支箭了。
  眼看晋军中路的鲍癸就要赶上来了,乐伯张弓搭箭,正要射杀鲍癸,心中又转念一想道:“我就算射中了他,也无法阻止其他晋军的追逼,而且这一箭射出,就再也没有箭了!”
  恰好此时,从路边窜出一只受惊的麋鹿来。
  乐伯灵机一动,一箭将那头正在奔跑的麋鹿射死了,让车右摄叔拿着死鹿送给鲍癸,说:“追了半天,一定很饿吧,我给你们送好吃的来了!大家身体要紧。”
  鲍癸一愣,刚才他见乐伯箭无虚发,心中正在惊惧,只是不追又不好下台,现在乐伯还有闲情逸致玩射鹿,这不明摆着告诉自己,他能射中奔跑比马快的鹿,就一定能射中自己,心中就更加害怕了。
  可他并不知道对方已是最后一箭,再也没有箭了,但他现在只想快点找个台阶下,于是便顺着摄叔的话,假意说道:“他们的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他们都是君子呀,咱们撤吧!”

 

  就这样,乐伯三人押着俘虏,在欢呼声中回到了楚营。
  一时间,楚军的士气高昂,信心倍增,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与晋军决一死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