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袁绍为什么要另立皇帝
董卓撤退之后, 关东联军也不继续追击, 双方就此罢兵休战, 于是, 东西方之间出现了和局,
很长时间都没有刀兵相见。
这一时期, 天下的局势为:
1. 董卓占据了上面北方的西部, 不足四分之一的地方,
2.
关东联军占据了上面北方的东部, 大于四分之一的地方,
3.
下面南方是没有发生动乱的四个大州, 占全国二分之一的地方。
这三大板块, 在名义上全部都属于皇室汉献帝所有。但是,
汉献帝被牢牢地控制在董老头子手里。
东部关东联军的部分收入, 必须按规定向汉献帝进贡, (主要有两项收入: 一是地方税收, 二是卖官的钱)。但是关东联军不愿上交,
因为一交上去就等于是白送给了董老头子。
但又没有理由拒交, 怎么办呢? 赊帐、拖欠是最好的办法, 口头上还是保证给, 就是不拿出来。董老头子也确实拿他们没办法。这样,
关东联军虽在名义上还是汉献帝的臣下, 但实际上已经是独立了。他们的收入, 各个地方的最高长官各人自己装腰包里,
你董老头子还是继续当你的丞相, 只要不来惹我。
东西方形成了对峙的状态, 谁也战胜不了对方, 由动态的战争演变成了静态的抗衡。如果维持现状, 不发生其他变化, 继续演变下去的话,
只要时间一长, 西边的董卓方就会渐渐占优。
原因是:
占全国二分之一的整个南方, 虽然不是董卓绝对控制的势力范围, 但他们是要定期向汉献帝交“租金”的,
当然是由董老头子代为收管。也就是说: 董老头子享受全国接近四分之三的利益。关东联军享受东北大于四分之一的利益。
董老头子由于多了汉献帝这张牌, 就多了下面整个南方的收入。如果从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 这个局面对关东联军是不利的。注意:
是指就长期战略而言的。
关东联军在不能够消灭董老头子的条件下, 要想长久的和董老头子博弈下去, 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抢下面南方四个大州的利益。只有这样做,
才既可以使自己增值, 又可以遏制打击对手, 缩小与对手间的差距。
所以,
这一方案是关东联军长期战略的优选策略。
全部抢到恐怕是不可能的, 但最可能也是最容易形成的局面是: 西南的益州归董卓, 东南的扬州归联军, 中间的荆州可能会有局部战争,
如果平分, 也是联军占大头, 最下面的交州怎么分都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
关东联军就可以占据一大半江山了, 而董老头子只能占一小半。这个局面就很利于关东联军未来的走向。
能抢到一半,
是最有可能形成的结果, 全部抢到是最好效果, 完全抢不到是最坏效果。
因此, 对于关东联军来说, 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
如何去抢占下面南方四个大州的利益。
首先,
绝对不能武力攻打, 你去打他, 凭什么打他? 他必然要和你拼命, 这样一来,
很容易形成南方的诸侯们和西北的董老头子联手夹攻关东联军。
所以,
不能取代他们, 只能让他们归顺。他们还是继续做当地的土皇帝, 只是原先交给董老头子的“租金”就不用再交了,
而是转交给关东联军。
这样,
对于南方的诸侯们来说,“租金”无论交给谁, 都是一样的, 利益上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甚至交给新老板,
还有可能优惠。
问题是:
南方的诸侯们和关东的诸侯们是同样的级别, 他们交“租金”给皇帝是理所当然的事, 凭什么要交给你关东联军呢?
所以,
关东的诸侯们是没有资格找南方的诸侯们收“租金”的, 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资格。那么, 关东的诸侯们就必须要弄一个皇帝出来,
才能够具备这一资格。
于是, 关东的诸侯们在袁绍的倡议下, 一起来作这个重大的决策:
怎样弄一个皇帝出来。
他们要弄一个皇帝出来, 现在是有这个条件的, 因为他们已经近似于独立了, 并且董老头子拿他们没有办法。
经过商议,
首先, 决定推举汉室宗亲刘虞出来担任皇帝一职。
刘虞凭什么当皇帝? 这不是造反么?
这不是造反。
因为皇帝是汉灵帝的长子, 即少帝, 他已经被董老头子毒死了, 董老头子又另立的这个小皇帝(献帝), 其实根本就不是汉家皇室的骨血,
那是个假的! 天下的诸侯们都被董老头子欺骗了, 长安的众公卿们因为惧怕董贼, 所以也都不敢说。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所以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
这是可以说得通的, 有几个人知道真相? 又有几个人在乎真相呢, 大家一切的信息来源反正都是听别人说的!
如果这个决策一旦通过执行的话, 南方的众诸侯们肯定有人会相信, 会动心,
因为绝对不会100%的人都跟董老头子是一条心的。任何事都是三分之一的人干, 三分之一的人看,
三分之一的人对着干。
南方的众诸侯们不会在乎谁当皇帝是否合法, 因为谁当皇帝都与南方的诸侯们没有什么关系。当年, 董老头子一句话, 这个皇帝不行, 换一个!
大家还不是都默认了。现在, 袁绍如果说, 这个皇帝是假的, 再换一个! 大家的反应会和原先是一样的。
出现两个皇帝之后, 南方很容易分成两半, 西边的归董老头子, 东边的归关东联军。(各占多少可能不等),
有条件形成东西两汉并存对峙的局面。
董老头子的优势,
就是多了皇帝这张牌。而关东联军的这个决策, 另立一个皇帝出来, 既可以使自己行为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增值,
又可以有效的遏制打击对手方的优势。
所以,
这个决策对于关东联军整个大集体的长远利益来说, 是一个优选策略,
至少也是一个优先考虑的方案。因为这个策略可以导致原先四分之三对峙四分之一的局面, 改变成二分之一对二分之一的局面, 平分秋色,
联军不吃亏。
策略是好的,
下一步就是怎样落实的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