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鱼嘴,乘坐景区环保游览车直奔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另外两个重要枢纽——宝瓶口与飞沙堰...
P01.
沿途,只见江水奔腾而下,直接涌向宝瓶口...(上)
P02.
宝瓶口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起着“节制闸”的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jian)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这个人工凿成的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上、下)
P03.
P04.
留在宝瓶口右侧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得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之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上)
P05.
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故有“离堆锁峡”之称,乃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上)
P06.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又称“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飞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疾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筑,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上)
P07.
瞧瞧我们的小导游,一路之上口若悬河,娓娓道来,令众战友个个心悦诚服...(上)
P08.

这条路叫“堰功道”,两旁耸立着许多古代名人与治理都江堰官吏的塑像。老李以一当十,仅选一两位,其它的忽略不计了。
这位大家都认识,孔明-诸葛亮 ...(上)
P09.
这棵银杏树名气不小,《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居然都有它...(上、下)
P10.
P11.
看看树干的这副模样,便知它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上)
P12.
古人立的石碑...(上)
P13.
强望泰,此人多数不知晓。强望泰,韩城人,清道光七年(1827)出任成都水利同知,管理都江堰10余年,每年淘滩作堰,使灌区14个州县旱涝无患,人民安居乐业,在都江堰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
P14.
终于见到一位身着汉服的川妹子...(上)
P15.
诸位战友眼前便是古时都江堰工程常用的竹笼卵石...(上)
P16.
P17.
这大概是余秋雨先生的手迹...(上)
P18.
多数旅游团都是从此门进入景区,而我们则是从此门步出景区...(上)
P19.
南桥,都江堰南面的一座桥,宏伟辉煌,古色古香,成为游客摄影留念的标志性建筑...(上、下)
P20.
P21.
P22.
再见,都江堰!
谢谢各位朋友光临浏览!
祝朋友们周五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