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河夜话】谁把曹操“描”成了白脸?

(2009-09-05 08:13:07)
标签:

白脸

《三国演义》

历史题材

曹操

运河

谁把曹操“描”成了白脸?

 

    意犹未尽。...

   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为什么在老百姓眼里却成了“白脸”?这一笔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所为。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根据记载,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至1400年之间。他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曾一度参加反元斗争。明朝建立后,便专门从事创作,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小说。相传他写有十七史演义。流传下来的一本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也是他根据历史题材撰写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小说问世之前的宋元时期,民间便有了说话的“讲史”。“讲史”讲历史故事,内容丰富,人物众多,需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讲完。其中,三国故事便已广泛流传,并有着极大的影响。罗贯中舍弃旧有传说中一些过于荒诞离奇的情节,依据《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充实了不少史料。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描写的内容不是三国历史的再现,而是那个时期生活和斗争的艺术反映。三国题材只是一个外壳,血肉则是虚构的。虚构的部分在作品中占据头等位置,也是群众最为喜闻乐道的。

    说曹操的脸是被作者罗贯中画白的,此话一点不假。《三国演义》既然是一部根据历史题材虚构的文学作品,就不能不打上作者的思想烙印。人们喜爱“讲史”中的三国故事,是因为三国故事中有许多情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塑造了许多人民大众根据自己的生活愿望和斗争要求渴望看到的艺术形象,因而一传十、十传百,广为流传。如:三国故事中说刘备、关羽、张飞出身社会下层,是锄强扶弱、与人排忧解难的英雄好汉。他们萍水相逢,义气投合,因此桃园结义,结为异性兄弟,同生死共患难,“义重如山”。群众深感兴趣的是他们的贫民身份和草莽英雄的气质。而在罗贯中的笔下,刘备这个人民群众在要求变革现实而又找不到政治出路的情况下幻想出来的贫民,却成了“汉室宗亲”、帝王胄裔,一心“欲伸大义于天下”,延续刘姓君主的统治。在“讲史”中,突出的是活跃的张飞,他心直口快、嫉恶如仇。而罗贯中则笔锋一转,突出了被儒将化的关羽,“深明《春秋》大义”,为了报恩,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曹操更难逃厄运。“讲史”中本来就没说他几句好话,经老罗如此这般一番修饰,一位堂堂正正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摇身一变成了诡谲多变、心狠手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暴君。“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显而易见。这倒是给人民群众上了很好的一课,通过这个形象认清封建统治者的本来面目,识破他们惯于玩弄的鬼域伎俩。可曹操呢?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三国演义》将百年之间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的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环环相扣,不愧是一部代表了历史演义辉煌成就的优秀作品。但是,由于作者的“忠君”思想倾向和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人物描写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了。

    您说,曹操的脸是不是被老罗给画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