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恶”制恶,吓跑小流氓

事情就发生在这片“土如红泥石如林”的地方——宜良。
那是1970年的春节前夕,我们住在黄家庄的几位知青计划春节回家。消息传开,明以则和普龙的一些女知青提出能不能带她们一起走?“同是天涯沦落人”,哪能不带呢。于是,大家悄悄地准备好行装,约定时间到普龙集合,在普龙的知青们那里过了一夜。第二天步行十几里到弥勒,从弥勒乘长途汽车到宜良,再从宜良转乘小火车前往昆明,到了昆明再买回家的火车票。就看这一路倒来倒去的折腾,女同学能不要求和男同学们同行吗?好歹男同学们也是“男子汉”呀,遇到个强盗流氓的也能对付一阵。你还别说,流氓还真让他(她)们遇上了。
到了宜良火车站,当天的班次已经赶不上了,只能等明天的。别看是个小火车,正像“云南十八怪”中所言:火车没有汽车快。但在当时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除了坐它还没别的车可坐。等车可是个难熬的过程,女知青们在候车室里占了一排候车的长条凳,长途跋涉已使她们感到疲倦,索性让她们边看行李边好好休息一番。“男子汉”们可闲不着,搭帮结伙地遛到候车室外去熟悉环境,顺便看看宜良这地方有什么可往家里带的特产。...
要说当时的宜良可真不怎么样,要不是有一条通往昆明的小火车,真比弥勒强不到哪去。
“男子汉”们正闲逛着,一位女同学急匆匆地赶来报信:“你们快去看看吧,一个坏小子在候车室里耍流氓呢。”闻听此言,“男子汉”们不敢怠慢,连忙往回赶。
走进候车室,“男子汉”们的脸都气白了,只见一个个头与他们相仿的当地男青年,正流里流气地对女知青们污言秽语、胡说八道,甚至做出极其下流的动作——掏出他那个不晒太阳也黑不溜秋的玩意儿...(真是难以启齿)。女知青们太稚嫩,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低着头不敢吭声。“男子汉”们嫉恶如仇、无所畏惧,但动手前还是动了一点心计,决定以“恶”制恶。他们认为,但凡这类小混混都是软的欺硬的怕,你不以“恶”的面目出现他才不怕你呢。于是,几个为首的“男子汉”把军帽一歪,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晃动着肩膀迎了上去。走进小流氓二话不说先发制人,上去照那小子屁股就是狠狠的一棍子,而且边打边骂。这一招果然奏效,小流氓当时就蒙了,吓得赶紧收起那黑不溜秋的家伙,提着裤子边退边求饶:“打锅(大哥)、打锅,有话好说。”“男子汉”们哪吃这一套,摆出一副非狠狠教训他一顿不可的架势,连抽带骂,喝斥他立即滚出候车室。小流氓挨了几棍子,又见对手是一群人,个个头戴军帽,瞪着双眼,骂骂咧咧,不像坏人也不像好人,“闹不清楚是哪路神仙噻”。于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乖乖地溜出了候车室。当晚,“男子汉”们下意识地担当起了“警卫”任务,防止那家伙纠集一帮同伙卷土重来。用当时最时髦的话说,叫“绷紧了阶级斗争的弦”。...
这已经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这件事当时如同在“广阔天地里”给这些初出茅庐走上社会的单纯、幼稚的知青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科学”课,令他们刻骨铭心,无法忘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