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顾歌公众微信号: gugeshuo 】甘肃康乐县一位母亲砍杀了自己的四名子女,而后自尽。这起人间惨剧引起极大的关注,许多人都震惊于这家人的贫困。到底这位叫杨改兰的女人为何做出这种惊骇的举动?有人说这是贫困导致的,有人说这个母亲人性泯灭了,有人说是婚姻不幸福,也有人说这是精神病杀人。但人已经死人,真实动机已经无从探询。但顾歌还是想从大处着眼,看看父母暴力子女甚至弑杀子女下的普遍心理。我认为任何父母亲其实都是很爱自己的子女的,因为这不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自己努力付出成本后的”产品”,绝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孩子的现状不如意的时候,父母也会对孩子实施伤害,顾歌认为,这就是期待过度心理。
期待过度,就是把自己内在的欲望过多的寄托在外界或他人身上来帮助其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会产生痛苦的情绪甚至出现不良行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期待,比如“你是我员工,你得努力工作”,“我是你老公,你得照顾我”,这些理所当然的愿望就是一种期待,但如果期待方无视被期待方的个人意愿,或者超出被期待方的能力范围,就会产生冲突。比如你去买东西,如果期待别人把你当上帝看待,稍有怠慢的话,你就会心里不舒服;这些把自己的欲望过多依赖别人去实现,就是期待过度现象,其实是一种自卑表达,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演变成一种变态心理。这种和我们平时对别人带有祝福色彩的高期待是有显著区别的。
回到这条新闻,请注意这样几个细节,这个母亲身处贫穷的环境,老公不努力,自己很乏力,努力带大四个孩子,而自己在别人眼里性格还是个”要强“的女人。可以说,这个母亲放到一个正常环境中,就是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女人,但自己没法成功,于是就把成功的期待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们能快乐成长甚至用成功来弥补她的遗憾。其实这不正是许多父母都有的情结吗。于是孩子只要过得不顺自己的意思,就会让她对不如意的状态更加这是丧失信心,直至产生抑郁情绪,并产生毁灭自己的自己的骨肉的想法。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期待过度心理酿成的悲剧。
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说到底是一种无奈的自私,因为她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绝大多数孩子在逆境中都会生出一种强大的生存力,大多数贫穷的孩子反而很少怨怪自己的父母,而是在长大成人后会同情和感恩父母。所以,父母的过度期待是自己的焦虑和自卑反应。那么记住这种血的教训,并对孩子做出正确的期待。我们从孟母三迁和梁启超教子的故事中就能看出道理来,孟母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把对孩子的期待化在了实际的行动上,环境不行就带着孩子离开,凭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创造新的生活,也给孩子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梁启超呢,作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但是他并有把救国、变革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相反,他鼓励儿子走另外一条路,他的儿子梁思成最终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建筑家之一,孙子梁从诫则是一个环保专家,一家三代分别走出了不同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