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觉真实or不真实?

标签:
心理咨询心灵花园顾恺颉顾刚顾歌读心闻娱乐 |
分类: 顾歌读心闻 |
新闻背景:
12月6日晚,某微博忽然传出金庸去世的消息,在引发一阵骚动后,旋即被证实是假。一个名叫赵楚的网友6日晚发了微博,称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12月6日19时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这个消息如炸雷般迅速在微博中被转载,很多网友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求证其真实性。发微博者很快又发微博致歉:“因本人饭后失察,误信歹人谣言,以为金庸先生真的仙逝,并乱发感慨,此皆因本人为人粗疏,不学无术所致。由此给微博众友造成困扰,我谨此致歉。”
网传金庸昨天去世,现在澄清了。其他还有,今年6月余秋雨被去世,11月,郭敬明微博引发张国荣未死谣言……刘德华、刘晓庆、金庸、江某某每隔一段时间都被传死一回;张国荣、迈克尔杰克逊每隔一段时间都被传复活一回;……为什么怎么说总会有人信呢,而且还越传越真实,这是什么心理呢?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期望影响知觉”理论。
我们先看这这幅图,上面有两个英文单词,你会怎么拼?
是不是THE CAT?你再仔细看看这两个单词各自中间的那个字母。它们的物理特性完全一样,但是在第一个单词中,你将它识别为H,而在第二个单词中,则将它识别为A。为什么?很明显是你大脑中固有的观念或知识影响着你的知觉。这就是期望影响知觉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在1947年还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期望影响知觉的实验,心理学家把一张图片展示给被试者看,图片上有一个拿着刀片的白人,心理学家让这个被试把图片上的故事用语言转述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接着给第三个人,依次下去。到转述给第六个人时,拿在白人手里的刀片被说成是在黑人手里的了。而种族歧视的固有观念正是最终发生传播错误的关键。
那为什么现在一些流言很容易传播开去,很有市场的样子,完全是因为这些都是些名人,而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总预先期待着名人总得有点新奇、新鲜的趣闻出现吧,名人的沉默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不管是名人“诈死”还是“复活”,都能刺激着人们的知觉神经,引起人们的共鸣,茶余饭后就有了谈资,哪怕哀叹或惊讶一番,怎样也算是个乐事。
看到上面的图了吗,从左看到右,你在右图看到什么?那再看看下面这两幅图:
这次又看到什么?上下右边两张图都是一样的噢,但你看到的结果是不是有区别啊。这就是期待影响认知,最终你的认知是怎样的,还真会受到你固有的观念、经验的影响。
客观事实其实总只有一个,但我们却透过我们原有的信息、期望的态度和价值观去看待它,是这些形成了我们对各种事件的看法。
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听到的和领会的其实只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而莎士比亚也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眼里的错误引导着我们的心灵,而错误导致的必定是错误。比如你和一个心情正糟糕的领导去汇报工作,如果你稍有闪失,那可就糟了。领导痛苦正可以指向对你更严厉的批评。如果我们正面对着这些针对自己的错误和偏见该怎么办呢?那就得事先要懂得避风头,而事后呢又要善于果敢地说出来。那些被传得死去活来的名人们同样适用噢,平时要善于躲开民众的视野,过些清心的日子。而真有虚假信息时,更要果断地站起来把实情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