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消费中找到自己

(2011-03-18 15:57:16)
标签:

顾歌读心闻

心灵花园

心理咨询

娱乐

分类: 顾歌读心闻

新闻背景:

在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层的苹果公司旗舰店,如果你询问苹果公司的销售人员,他们会细致地向你介绍产品的性能、使用的情况。但当你问及能否现场购买一支iphone4时,他们会礼貌地告诉你,在旗舰店以及一切实体店当中,都不再销售iphone4,如果您有需求,可以上apple网上商店预约。在中国台北地区,情况也未见得好多少。远大证券手机行业分析师张文慧直言,与电信运营商签约到拿到手机,“至少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现在,无论你是身在美国、中国大陆地区还是台北地区;无论你是通过苹果的销售渠道,还是通过苹果的协议伙伴,想买到一支iphone,都需要经过少则两周、多则一个多月的等待——虽然苹果迷们总是以“最后总能拿到”来安慰自己。

 

                       在消费中找到自己

说起美国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从街头到巷尾,几乎是无人不晓啊,如果说苹果电脑还有些曲高和寡的话,那么从MP3播放器到iPod,那时尚的外观、未来科技的展望及丰富的功能却受到热捧。随着10月1日苹果IPHONE4手机的 正式发售,人们对苹果产品的狂热似乎达到了顶峰。整个全球只要有苹果产品发售点的,,都有成群结队的苹果迷在店前守候,甚至是提前几天露宿,只待识君一面揽君归。苹果热曼哈顿烧到中国各大城市,这一掌见方的铝盒子为何么让人疯狂如此呢?这其中有什么心理呢,其实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中的“自我定位效应”。

 

2010年福布斯10大最值钱品牌,苹果以574亿美元排名第一,排在第二的是微软。我们不妨做个“自由联想”,也就是说提到“苹果产品”、“乔布斯”时,你会联想到哪些形容词?“酷”、“时尚”、“独特”、“科技创新”。而当你拥有一个苹果的产品时,代表你也拥有这种价值观,或者说,你和这种价值观是亲近的。当有一群人都使用苹果产品时,你会觉得,我和这群人是相似的。这群人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果粉”,就在于他们面对IPHONE4心理就象球迷对足球明星的崇拜一样,在那一刻,苹果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这种感召力迅速通过集体的力量被传递和强化,不由自主的就形成了一个“果粉组织”,个体在这个组织中找到的是归属感,而这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是这个组织的队标,这就是消费中的自我定位效应。简单的说吧,就是当社会主流都流行看金庸时你看水浒,就是老土了,如果不想另类,那就赶紧定位。

 

对有些果粉来说,IPHONE的技术含量并不是他们最看中的,相类似的机器,甚至功能更强大的也有,但追逐这缺了口的苹果更像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彰显。他们选择充满科技创新和时尚感、售价不菲的IPHONE4及其他苹果,彰显的是自己的精英身份。难怪我还听说一些并不宽裕年轻人省吃俭用甚至借着钱也要买到IPHONE呢。美国一个营销学教授卡尔就曾说过,一些消费品除了使用功能以外,也在定义着它们的使用者,这是一种“身份标志”功能。于是,那些害怕落伍的人们就争相就更不愿意放弃证明自己的机会了,正如如果谁不懂得IPAD、IPHONE等热门名词的话,一定会被视为古董或异类一样。哪怕只是用IPHONE来打电子游戏,甚至就是买个几百元的“山寨”,那也算是给自己定位了,起码我没落伍!

 

苹果电脑曾经在美国推出了一支六十秒的广告,画面中出现爱因斯坦、毕加索、约翰•列农、甘地、阿里、希区柯克等伟大人物的记录片片断。旁白这样说到:"这里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与社会不同调,在方、圆规矩中不协调,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是规则的破坏者。你可以引述他们的观点,或不同意他们的见解,以他们为荣,或鄙视他们。唯一无法忽视的事--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使得人类进步。当时有人视他们为疯子,现在被视为天才,因为不同凡想,才能改变世界,就像你选择了苹果计算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也因此成为很多喜爱苹果品牌人们的核心理念。这就他们自己的心声!

在消费中找到自己

其实除了IPHONE外,其他手机也会体现自我定位效应,比如女孩子都会用一些花花绿绿、色彩多选的小巧手机,如果一个小姑娘捧着个砖头机,一定让人觉得奇怪,自己也会不自在。而商务白领呢功能强大、方方正正的商务手机。其他产品也都会用到消费定位心理,比如相同特质的人加入同一个俱乐部,从事相似的消费活动,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确定自己是谁。就好像有句话说的,要了解一个人,可以看看他的朋友。其实,不仅是通过朋友,通过对手,也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或者他所属的群体。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会,自我定位的好处就是通过自身携带的文化符号,让人们彼此增进了解,更容易判断是否同类。而要防范的是,你可能会错误地定位不适合自己的身份,比如那些买了一只IPHONE,接下去一个月只吃泡饭配咸菜的朋友。因此,建议通过在消费中有意识地为自我定位,以增强对自已的了解。比如发现衣柜里原有的衣服已经不喜欢了,那就赶紧换一批,因为这意味着,你的自我已经发生了改变,需要用新的东西来表达了。如果不换的话,那就很可能失去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的机会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