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才能看住你,我的爱人

(2010-03-11 16:48:35)
标签:

情感

分类: 媒体报刊杂志各类报道

    如何才能看住你,我的爱人
 顾恺颉 情商管理专栏

  (上海心潮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督导,心灵花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临床心理师,著有《清华心理自助SPA》、《爱可以不伤》等书籍  http://www.xinlinghuayuan.com

 

    最近“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议论,这位局长虽然已经被立案调查,但事件本身却可以引发社会多角度的思考。日记的“爆料”者据说是这位局长的众多“情人”之一的老公,在把玩自己太太的手提电脑时,无意看到足以令他晕厥的日记内容,因为其中不止一篇清晰地描述了自己的太太与局长偷情的细节。他最受伤害的是,同床共枕这些年的妻子可是他在外引以自豪的贤达太太啊。

  有人用七年之痒来形容婚后第七个年头左右是夫妻关系的危险期,其实,在统计中发现,从婚后的第三年开始,一些因工作关系聚少离多的夫妻关系就出现脆弱的迹象,如果此时加上一些诱惑,婚外恋此时就更容易侵入,而职场人士的婚外恋对象依次分别来自于:同事、客户、网友、老同学、过去的恋人等关系。其中同事关系又占近六成。

  婚姻中怎么会发生外遇的?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但不管结果如何,“物必自腐而虫生”,婚姻一定是有了问题才让人有可乘之机,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对家庭和婚姻的依赖是远远超过其他方面的,但如果她的家庭和婚姻没有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甚至是伤害的话,女性出轨的机率就会上升。而男性出轨的动机却有更多本能方面的满足考虑。

  家庭中遭遇一方外遇,大多会经历“否认、愤怒、争吵、沉思“等系列过程,而且过程还会重复出现,最终对婚姻的态度,就跟个性价值观及接受怎样的帮助有关了。在心理咨询中,这些人除了要改善现有的焦虑、忧郁等症状外,心态的调整也相当重要。一般来说,通过心理辅导来改变固有的观念或应对方式,而对一些出现严重症状的人,辅以服用一些精神类药物也是必要的。个人情绪困扰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终将影响夫妻两人的相处,容易有关系破裂的危险。

  所以在婚姻关系之初,就应尽全力看住另一方的心,当然也用不着用竹签撑着自己的眼睛,只做到以下几点并将之形成婚姻中的良好习惯,就能一劳永逸:

  1.不用努力改变配偶在生活中获得快乐的方式,因为配偶双方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每个人都有已经习惯的生活模式,当组成一个新家庭时,不要努力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的模式并尝试融入,只有把自己的模式和对方的相融合,才会形成你们共同的家庭新关系。

  2.妥善处理好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配偶双方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在将不同议题带入婚姻的生命共同体时,也会带进各自原生家庭的一些问题。所以西方国家比较流行婚前家庭心理辅导,在解决了各自的一些问题后,再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在很大层面上可以促进婚姻关系的长久和谐。比如有一个个案,女孩子生于一个离异家庭,所以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非常悲观和敏感,此时就需要与原生家庭有一个合理的澄清过程,让她在观念中接受到新的信息——父母的离异是父母的关系问题,而不能替代自己和丈夫的关系,从而改变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

  3.适时反应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包括对某件事的态度是什么,用自己感受的反馈来替代指责和评价,这对双方的和谐沟通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对方一件事做错了,可以表达为:“对这件事,你这么做我感觉特别难过……”。

  4.切忌负面评价对方的家人,如果爱对方,就一定要在心里宽容对方的家人,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些关系是永远不可被替代的,比如孝悌之情(父母兄弟亲情),所以要避免发生这样的冲突。

  5.多与另一半说话,增进相互支持,关心、分享,更要赞美另一半,相信他有能力分担生活琐事,让夫妻关系更稳固。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热线:021-51699291 在你痛苦时给你的一份轻柔呵护

快来参与互动吧
    欢迎读者参与我们的互动。如果你对今天的倾诉故事有建议,或者也想倾诉,或者仅仅想咨询一些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邮箱及MSN:mycat2003@hotmail.com,心灵花园Q群:106012635。留言电话:021-51699291 ,心灵花园网站 www.xinlinghuayuan.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