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前一阵在北京大兴发生的一起灭门惨案,却令所有人吃惊不已——男主人在手刃亲生父母后,又杀害了妻子和胞妹。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在休息了一小时后,他又冷酷地杀害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无独有偶,最近湖南安化也出现了开枪纵火致12人死亡的惨案,而死者大多是凶手的亲戚。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对亲人的恶行?
据相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来的故意杀人案中,亲属间杀人案就占到13%。从历来亲属间残杀的案例分析,主要存在四种主要原因:经济矛盾、夫妻不和、家庭暴力及被暴力压抑下的报复,而这些冲突最终形成畸形心理并引发爆炸。如何才能杜绝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除强有力的法律制约外,家庭关系的重构、亲子关系的学习、不良关系的治疗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与其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际交往模式。心理学证实了,0-6岁期间,是人类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人际沟通模式的重要时刻,此时形成的人格特征及人际模式甚至可以影响一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认为,在亲子关系上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接受——拒绝:不是接受孩子的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二是支配——服从:不是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的要求。这两种要素是基本要素,两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父母的行动之中,都有两个极端,而所有父母的行为,都处于连接这两个端点的直线的某一点上。据此,心理学把教养态度分为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冷淡型五类,其中以民主型的家庭最受推崇。这类父母能够对子女的要求进行适当而及时的反应。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表现出更多的支持、指导和奖励,较少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手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理解更多,形成亦亲亦友的融洽关系。唯有在此基础上,父母的要求、指导和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在子女身上起作用。
相反,做出杀亲恶行的凶手们,大多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北京大兴灭门凶案嫌疑人李磊曾表示,从小父母对他管教非常严厉,养成了他情绪压抑、不善表达的个性,同时也对父母一直心存怨气。由此看来,李磊父母采用的教养方式明显是专制型的。专制型的家长只会让弱小的孩子显得更懦弱和无能,而孩子与同性别长辈相处中天然具备的竞争状态就会因压制而难以付诸释放,相反还会让自己充满焦虑地面对家庭生活,因为他(她)不知道同性长辈什么时候会让其再次重复体验强权下牺牲品式的哀伤,而人天生所具有的攻击(对抗)的本能只能以欲望的形式停留在潜意识的层面。
另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有孝道文化,这也构成了后代特有的强惰性心理结构和定势。但青春期开始的内在躁动到思想的异化,又点燃了后辈想成为强者、想成为中心并竖立良好形象的愿望,为此就必然想要反抗父辈。但如果家庭中长辈在此时依然压制如故,那么在超我(规则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控制下,后辈就必须更加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此时心理学中所称的“弑父情结”也就会越积越深。
其实有生命,就有压抑。但不是所有的压抑都需要付出剥夺他人生命的代价。事实上,大数人的“弑父情结”会随着自己成为父母及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渐渐消耗掉。所有的家庭悲剧的根本成因,都在于最终情感制约的松绑和道德天穹的崩塌。
所以,幼年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前提。同时从个体情感发生学来看,婴幼儿情感发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而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是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夫妻之道
了解自己及配偶的依恋类型
夫妻关系是原生家庭关系的映射,这种映射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理想化的,但肯定不可能脱离早年与父母关系之间的羁绊。现代爱情理论更愿意与人类的三种亲密关系形式进行联系,而这三种亲密关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类十到十八个月时就形成的亲密关系模式:
安全型依恋模式(自主性的):这类成年人对于他们的父母或其家庭成员所带来的舒适和关爱组成的依恋环境有着许多正面的体验。在婚姻生活中假如他们不得不面对痛苦、丧失或分离,他们也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和形式来谈论这些痛苦体验。他们有着高度的自省能力和内在一致性。
回避和紊乱型依恋模式:这类成年人对于他们的过去只有很少的回忆,对于其双亲的重要体验也很少,这常是因为他们儿时的正常需求曾被拒绝和压制,这样的创伤会让他们感觉到客体关系的不安全。所以,这样的成人在婚姻关系中,常常会把婚姻对象理想化,而当现实和理想化存在鲜明冲突后,又容易让他(她)重新触及到幼年被拒绝或压抑的伤痛,所以往往容易暴发极端情绪。
焦虑和矛盾型依恋模式:这类成人在儿时常常是被焦虑的父辈抚养,所以在他们长大后自己的婚恋中,也容易喋喋不休和纠缠不清,经常容易被一些生活琐事激发矛盾,在婚恋中的独立能力非常小,体现出的依赖性非常强,但亲密关系中又容易呈现焦虑情绪而破坏亲密感。
在我国,第二种依附关系在婚姻人群中差不多占30%,第三种占20%。而研究证明,依恋风格能准确地预测关系质量。相比之下,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成人恋爱关系中是最为持久的。而回避依恋型的个体则易具有一种心理困扰,他们害怕亲密,更易怀疑他人,在一段关系中通常表现出冷淡和防御的姿态,事实上其内心却是渴求亲密关系的,由此他们会在矛盾挣扎中产生适应不良。对于矛盾型依恋者来说,他们内心极度害怕被拒绝,一旦遭到拒绝,就不能理智地看待自我,并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在家庭亲情关系中如果对方给予的粘度不够,他们总会觉得对方不够重视自己。
曾有调查数据说明,安全型的成人,他们的爱情关系通常可持续十年以上,而回避型成人说他们的爱情关系少于六年,矛盾型的人则说少于五年。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依恋类型的人还是能够较为长久地去经营自己的感情。这是因为爱和信任可以让人建立起人际关系的安全工作模式,而这是他们小时候所抗拒的。所以,对于相处中的夫妻来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有针对性地去改善自我,有助于更好维系及促进婚恋关系的发展,从而预防和避免各类伤害的出现。
关键词:化解矛盾
自省与学习可化解家庭矛盾
家庭关系的核心无外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两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和睦,甚至会发生遗传。不幸的家庭,往往在这两种关系中产生问题直到裂变。同时,由于家庭内部成员人际关系的紧密,也导致了家庭矛盾比其他人际关系更容易产生。那么,家庭矛盾如何才能更好地化解呢?
1、家庭成员的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培养自信、乐观、弹性的正向人格特质、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是处理负面情绪的好办法。心态调整到位,自己就有能力去消化负面影响,不愉快的情绪自然也就少了。
2、寻求家庭成员间的支持。家庭的支持能够激发我们更多的心理能量。信任、包容、坦诚,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去促进一段关系。当夫妻或是家庭成员中出现争执时,能够换位思考,倾听对方意见。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整双方互动的关系。
3、适当的冷处理。双方都在不冷静的状态下,应该避免直接冲突,建议大家冷静一段时间,气消了之后再来和平处理,反而容易解决。
4、从自己做起,在认识自己的依恋类型和对方的依恋方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的良好特质,完善自我。
5、夫妻关系提升可遵循五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词、服务的行动、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和身体的接触。
6、家庭的温馨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夫妻双方都应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多下功夫,给予更多的爱和支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遵循6A原则,即接纳、赞赏、关爱、时间(你我生命紧相联)、责任和权威。
7、最后从社会来说,应该及早把心理健康的三级预防推广到每个社区街道和家庭,利用社会专业心理机构设立的家庭暴力预防辅导机制,为每一个家庭提供实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