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落幕,但不少考生的心理压力却没有消失,考后一些心理咨询机构就接到了多位考生或家长预约心理咨询的电话。
作文偏题、数学太难、考后病态复习、闭门思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首席督导顾恺颉说,每年高考结束后到发榜和录取前,都是高考生心理疾病的高发期,不要简单地以为考试结束就万事大吉了,要警惕考生考后易发的各种心理疾病。
案例一作文发挥失利 她闭门思过
潇潇(化名)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作为语文老师眼中“小才女”的她在竟然在写高考作文《郑板桥的书法》时偏了题。潇潇作文一向很好,这次发挥失误,她非常自责和懊恼。从考场一回来,潇潇就躲在房间里一个人哭,不让父母靠近她。父母担心潇潇想不开,只好打心理热线求助心理咨询师。
■心理专家:顾恺颉表示,不难看出,潇潇是个自我要求较高的女孩,不容许自己犯错。在发挥失误这一困难面前,采取了自责、自我否定、自我封闭、逃避的应对方式。建议潇潇要理性看待失败,及时总结经验,乐观地、豁达地对待自己的失败。
其实,失败本身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对待失败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前行,一次的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不能因片面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
案例二考后他无法停止复习
张勇(化名)一直是班上的尖子生,但高考结束了,他却无法轻松起来,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只感到心情紧张。为了缓解焦虑,他又从网上下载高考试卷重新做,反复回忆自己做的答案,还翻看了大量复习资料,只为检验自己的正确率;他打算继续让自己保持在考前的复习状态中,似乎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心安理得。另外,张勇总是控制不住去想与高考相关的场景,而且总是预感自己考不上期望的大学。
■心理专家: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韩小园表示,张勇的“失利”并非是“真实的失利”,而是“想象的失利”。他在网络上搜索答案,重温试卷,继续复习都是他过度紧张、焦虑的表现,甚至出现了反复回忆、无法控制思想这样的强迫症状。此时的张勇最需要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鼓励,重新帮他恢复自信心。除此之外,家长陪同孩子走出家门,运动、爬山、郊游都是不错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相关链接
如何顺利渡过“等待期”
如何等待高考成绩的发榜,心理专家表示,一颗平常心足矣。
首先,考生应正确看待高考得失。无论发挥得好与不好,考生都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要敢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评估自己,不能因为一门考得不好或一两道题没有把握好就全盘否定。顾恺劼说,切记不要过分担心和揣摩、反复验证考试结果,因为那样不仅无济于事反而还会平添烦恼。
其次,考生要找到合理的宣泄释压途径。不要因为考得不如意就将自己封闭起来。能坚持到考试结束,你已经成功了。找家长或朋友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倾诉一番,或者约三五好友一起打球、游山玩水、避暑也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合理规划考后的闲暇时间。从考前目标清晰明确过渡到考后茫然无措,就会形成心理落差。这段时间不妨为自己订一个具体计划,让自己在慢节奏中发展兴趣爱好,充实自己。
最后,顾恺劼提醒,家长要关注考生考后心理状态。如果有考生沉浸在考试失利中不能自我调节,家长应当通过鼓励、安慰、开导等方式引导考生,帮助考生从意志消沉、自卑压抑、自责后悔、埋怨敌对中走出来,谨防自杀、自残以及伤害他人的行为发生。
有的家庭,考生考试失利,家长比学生还紧张和焦虑,在家里唠叨不停、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挖苦讽刺,制造紧张气氛,或者埋怨考生没有好好复习没有尽力,或者高标准要求考生一定考取最高学府,这样会给考生带来更大的挫败感和无助感。
(非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