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0
B09版:互动·倾诉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顾恺颉,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故事中的主人公理性而开放地看待奥运会,然而却有不少人,比如她的哥哥,在这两个多星期中,注意力完全被奥运会吸引,正常的作息被打乱,以至奥运会结束后,产生了落寞、空虚、不舍、焦虑、抑郁、兴趣骤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等心理现象。于是,有不少心理学家将这些因奥运会产生的心理不适,称为“奥运综合征”。
其实,“奥运综合征”的说法在心理诊断学上并不严谨。实际上,任何能在短时期内引发我们关注、影响我们情绪、打乱我们作息的大事件都可能引发“综合征”,可能是“结婚综合征”,可能是“考试综合征”,还可能是“春节综合征”。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类“综合征”经过几天的的自我调整,就可以恢复正常,毋须求助心理咨询。但也有一些人却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反应,除了有疲乏、倦怠、情绪波动等现象,还出现了焦虑、抑郁、恐惧上班、失眠等现象。这部分人群一般早有压力或性格上的弱点,在日常生活被打乱或遇到一些外在刺激和压力之下,就容易导致不良情绪,影响其后的正常生活。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适时“收心”。以下方法或许可以一试——
建议一:早睡早起,熬夜嗜睡皆伤神;清淡饮食,暴食贪吃都伤身。睡眠饮食要注意科学,同时合理健身非常重要,身体协调也是心理健康的保证。
建议二:制定好有规律、不紧张的工作计划。工作不要一下子太紧凑,要以递进的方式有节奏地进行,用有序的工作来摆脱这些大事件对我们的困扰,平复躁动的心灵。
建议三:采取逆腹式呼吸法,鼻腔吸气时,腹部内收,胸部上提,横膈膜下移,肺部吸满了空气之后再徐缓吐气;呼气时腹部慢慢鼓起,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样呼吸10到20次。这样的呼吸方式,能帮助我们静下心来,放松身体。
建议四:社交活动很重要,与人交往重质量,自然景色怡情操,生活丰富悦心境。奥运后,在工作之余,多和朋友相约聊天,假日打球郊游,都是让自己放松的好方法。
原文地址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xwcb/page_49/200812/t20081230_49313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