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度过适应期,开启人生新篇章
(2011-09-10 10:33:11)
标签:
大学生活利用图书馆宿舍大学新生高年级杂谈 |
分类: 入学适应 |
告别中学生活,通过高考的竞争,踏入了热望已久的大学校园,在激动的同时又伴随着一些困惑。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人们称之为“心理断乳”。初涉大学生活,需要经历一系列“断乳”的痛苦和迷茫,在适应中前行,在探索中学习。如何成功开启大学生活,是每一位新生同学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要学会生活,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离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离开父母的叮咛呵护,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难免心中会有几分激动、几分忐忑。对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决定了大学新生能否在这个环境中自如地生活、学习。要向高年级的同学或者同乡请教。大多数高年级的同学和同乡对待新生都会非常的热情,只要新生问到他们,他们一定愿意把经验传授给新生,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尽量少走弯路。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向老师请教,尽快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内部有关部门的设置情况以及学校周边的交通、医疗、安全等情况。在熟悉环境后,有的学生可能对大学生活有“幻灭”之感,因为在入学之前在心中将大学过于美化,开始抱怨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贫乏,怀疑自己当初拼搏是否值得,有些同学甚至有回家的冲动。外在的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大学内在的文化环境才是最为珍贵的。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需要尽快调整好心态。大学之大,不在楼之高,不在景之幽,不在城之央,而在于有大师、大“学”、大爱,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第二,要学会相处,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并不那么容易拉近,从互相了解到亲密相处要经历一个过程,需要渡过一个人际磨合期。首先,要学会包容别人。很多同学在上大学之前没有住校经历,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现在突然要和几个人共用一个寝室,就必须包容别人的生活方式。如果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的生活,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见,并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其次,要发挥交往的主动性。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主动去做些公共事务,以增加同学们的好感。此外,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在与同学相处时应坦诚相待,要学会从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人,而不是从缺点的视野去挑剔。在给同学提意见时,尽可能避开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第三,要学会快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低落也是很正常的。有的同学在外面还能保持情绪稳定,但到了宿舍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其实,宿舍虽然是一个家,但宿舍同学毕竞不能像你的父母那样什么都可以忍受。如果你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心情不好时就谁也不理,甚至乱发脾气,这样会使得宿舍同学手足无措的。但是如果把不高兴的事总是闷在心里,找不到发泄的途径,心情也会越来越糟。这时,宿舍是自己惟一的避风港,你可以在床上听听音乐,或看一些轻松舒适的书,分散你的注意力。也可以向宿舍同学或知心朋友倾诉,让别人为你一起分担,这样别人就可以知道你为何心情不好,也好帮助你解决。如果不便说给别人听,你可试着写在日记本上,写完之后.你的心情也就好多了。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
第四,要学会发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是开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家在同一个时期入学,但毕业时却有不同的终点。有人学业优秀,在奋斗中创造辉煌;有人碌碌无为,被大学上了四年。大学一年级是职业探索的关键期,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要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
第五,要学会学习,创造辉煌的成绩。学习是大学生活不变的主题。在大学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较为广泛,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因而学会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首先,要善于向同学和学长请教。能够进入大学校门的都是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用别人的优点来武装自己,做到他人之长为己所用。其次,要学会向老师学习。师者是大学的灵魂。要善于向老师请教,勇于提出问题。不论是学习方法、技巧上的问题,还是课程本身内容上的问题,都可以与老师交流探讨。另外,要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是丰富的知识海洋,大学的学习离不开图书馆,能否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几乎就意味着大学学习是否成功。还要积极聆听学术讲座。大学里汇聚了各级的学界泰斗和思想精英,通过多听学术讲座,与专家,学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能够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