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调节好兴趣与能力的关系
某大学心理系的一个女学生生在报考研究生时,为选择研究方向犹豫不决。她本人对心理治疗很感兴趣,而且善于与人进行心灵沟通,能迅速理解别人的暗示。但是,有很多好朋友劝她不要学这个专业。因为作一位心理医生,需要较强的心理调能力,能迅速从沮丧、低沉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否则,他将被病人的意志左右。而这位女学生平时情绪不稳定,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果让她作心理医生,她不承受不了那多的心理压力的。
由于能力水平对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的有直接影响,因此它将关系到一个在工作中所能承担的程度和类型、的能随的压力,以及一个人能投入到工作和娱乐中的体力和精力。
学了四年的心理学之后,这位女学生依旧没培养出良好的调节心理状态能力,这很可能是由遗传、神出鬼没经类型或长期的行为模式造成的。调节控制好情绪地好来说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她有选择专业时,就要多考虑自己的能力所及,选择比较轻松、愉快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当前社会兴起经商热,许多同学不甘落后,也想“下海”做生意。事实上,许多同学既没有经商的兴趣,又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这种择业的态度是不足取的。
通过心理测验、自我反省以旁人了解,弄清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看看你最大的兴趣与最强的能力是否相呼应。如果你是这样,这就预示你能够出色地完成你所感兴趣的事情。当你选择符合你的兴趣并需要利用你的技能来完成的专业和职业时,你便会感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如果你的兴趣大大超过了你的能力,你就必须找到发展和提高技能的新方法。与此相反,如果你在某一领或的能力得分高于兴趣。这就意味着你虽然能够轻松地完成这些任务,但是可能长久地投身于其中。例如,你善于速记、打字等办公事务但,你却不喜欢长期干这种枯燥的工作。
小米在选择职业时,苦恼极了。因为她觉自己既没出息在某方面表现了特殊的能力,也没有对会产生特别的兴趣。她对任何职业都没有把握也不有太大的热情。这意味着这位女学生在大学期间,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没有要会尝试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活动。事实上,通过对自己所学诃程的进一步了解,对职业的要求、性质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以前参加过的各项活动仔细地回忆,总会找到自己比感兴趣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职业。
小王正好相反,他对许多职业都表现出才能和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有好几种选择供他考虑。他可以寻求内容广泛的专业,或争取在不同的背景中工作的机会;或者可以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刻追求不同的目标,以便能以不同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或是在工作中探索某些吸引自己的活动,而在工作之余通过娱乐和休息快事另一些感兴趣的动。
将自己的兴趣九能力很好地协调起来,是职业选择中重要的一环。
(二)调整好情绪
大学生在做职业选择时,常常会流露出引起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愤怒、焦虑、厌烦、内疚、失望、孤独、无助、不满、倦怠、脆弱、刻板等。
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身体状况及认知等因素有关。消极的情绪往往是在身体不适,对自身认识消极,和在环境、处事中受挫时产生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无能时,就会产生无能的内心体验。
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非但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做出的决策。积极主动地克服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我们自信,自我感觉良好,并能增强决策能力。快乐、轻松、幸福、无内疚感、可靠、耐心、胜任、满意这些合理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理智的抉择。
(三)发展更合理的观念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有消极的情绪、不合理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人们有许多不合理的观念。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所遇到的心理挫折,大多是由非理性观念引起的。例如,一定要找到最理想、令自己最满意的工作;所找工作稍不如意就觉得扫兴、失败了。
我们可以通过不合理、不现实的认识,发展更为现实的想法、更为积极的感情,以采取更富有建设性的行为,从而减和消除择业时挫折感。
很多同学有做职业选择时,柔寡断,一时决定不了究竟该选择哪种职业。他们为此而焦虑。实际上,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管他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如何,犹豫不决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现象。它清楚的表明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决定了,再决定。犹豫不决同样是一种决定,它或许是特定情况下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不成熟与犹豫不决是两回事。如果情况允许,完全可以暂时不做决定,以便充分利用的信息,在时机成熟时,做出合适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