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山里孩子的眼神

标签:
手记情形央视留守儿童原生态情感 |
分类: 博客日记 |
http://s9/mw690/51bb67d84cfdf269fa888&690
其实,去湖北郧县罗堰村采访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之前,我们一直也是在做足功课,以求有备无患,意在给观众呈现一个大山深处女教师坚守教育岗位、35年坚持背学生过河的完整故事。感动是意料之中的,可是,并没有想到那些大山孩子的求学路是如此艰难,那些固守大山的村民如此淳朴。最难忘,那些孩子渴望的眼神。
从深圳坐高铁出发,4个半小时到武汉,后转乘武汉到十堰的大巴,6个小时后,到达十堰市,期间只能在夜里遥望武当山的灯火辉煌,因为时间赶得急,武当山与我们擦肩而过。事先有约定,郧县教育局的彭主任安排小曹于夜里8点30分接住我们后,汽车一路直行到达郧县教育宾馆。
第二天早,我们就驱车从郧县县城直奔南化镇,山高路险,蜿蜒的盘山公路像一条白练一样悬在半空中,2个多小时才到达南化镇,在镇政府领导陪同下,沿着陡峭的山路继续前行。沿途的风景的确美丽,涛河水库像一弯碧绿月牙泉的卧在半空中,美轮美奂,而我们也只能作短暂停留,拍照留念。我想,也许正是山高路险,人烟罕至,滔河水库所以才保持这么好的原生态风景吧!
从南化镇又驱车行进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罗堰村教学点。至此,整个行程15个小时。我们的采访对象是曾经在央视被报道过的最美乡村教师邹桂芬和她的23个学生,邹桂芬于2012年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特别关注奖,在郧县,她是名人。自1978年开始,她在罗堰村一待就是35年,斗转星移,岁月更替,35年来,她背送学生10多万次,故事感人至深。
淳朴善良的邹老师全家热情地接待记者的采访,50多岁的年龄,因为艰辛教书育人,岁月的沧桑早已布满她的脸庞。来到罗堰村的第二天,早5点多,我们就起床,陪同邹老师家访。23个学生,有11个孩子住在海拔1200的高山之巅,此时的山风,冰冷刺骨,气温骤然降至零度以下。年过半百的邹老师走了近8公里的山路,走访了4个学生家庭,并一一把学生接到学校。在回来的路上,看到4岁的小女孩杨雪丽,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蹒跚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泪水打湿了我们的脸庞。为了走出贫穷的大山,这些留守儿童早早就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忍耐。
为了不让孩子来回过河,翻越大山,邹老师中午免费给23个孩子提供午餐。邹老师的家里其实也很贫穷,全家收入仅仅依靠她的那点微薄工资,对此,她的丈夫、儿子、女儿曾经对她耿耿入怀。可邹老师说,这些留守儿童她不管谁来管。她说,当老师是个良心活。
4岁的城里孩子或许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撒娇,而山里的孩子却在用尚端不稳自己碗的手,一点一点地扒饭。当那无辜的、纯真无邪的眼神向摄像师打来,他的脸再次被泪水打湿。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是她没有生在富贵家。
在罗堰村的3天,是心灵受到震撼的3天,是接触淳朴善良的山民的3天,也是重新认识我们这个国家的3天。邹老师柱着棍子背孩子过河的场面,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蹒跚走在求学路上的情形,我们永远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