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释藤
释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82
  • 关注人气:55,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山水的回望和链接

(2023-01-06 15:41:31)
分类: 纸媒发表

——浅谈邵大浪的作品《来回.富春山居》 文字:释藤

 

827日,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宋韵迹忆”全省主题影像创作工程成果展在杭州富阳公望美术馆开展,其中邵大浪先生的作品《来回.富春山居》也参展其中。这次展览

邀请了近70位国内外影像艺术家以《富春山居图》为名,通过山水的真实行走融合艺术家的诗性之情,展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富春山文脉,建构“寻宋”“游宋”“赏宋”“探宋”“阅宋”“传宋”影像样板,把宋韵文化在富春的“诗”与“史”变成线下沉浸式、可体验的场景,探寻宋理之学为摄影者提供的观看之道和山水创作的新方法、新观念、新视界,同时以此激活富春山居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密码,诠释美美与共的中国山水文化自然美学。

通过展览的相关文章阐述,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命题创作,邀请的艺术家要围绕一个相同的区域共同的主题进行创作,某一方面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艺术家创作的能力。

在参展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被理解为一种个人行为和经验价值的反映,基于美学意义和传统的概念。但是更多的时候,已经转变成当代艺术的一种呈现和构建。

邵大浪先生是此次创作团队的导师,在带领创作的艺术家行走的同时,完成了这组作品,可见这是参与其中并具有实践意义的一次创作。照片通过影像并置的形式,进行个人的视觉表达。左边是黄公望的绘画作品,右边是他自己拍摄的照片。两张作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链接在一起,产生了非常微妙的关联。这种视觉制造和错觉和看似虚拟的幻象,动摇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构建起来的常识,从而构造出令人遐想的视觉迷宫。在这里艺术家既是亲历者,又是创作者,在回望,又在探索,来回之间是对过去的重新认识,对当下的一种思考,这种看似简单的创作手法,实则很考验一个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因为众所周知,《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八十高龄才开始提笔绘写富春江叠峰山峦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画卷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起伏变化的峰峦,萧瑟苍简的树木,群山环抱的村落,顺水漂流的鱼舟,如此这般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令观者在凝神欣赏之际有如进入画境。

黄公望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无论是艺术修养、笔墨功力还是对于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真切感知,几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说,这幅作品不止是笔墨间的创造,更是作者用全部生命完成的。画面上的用笔,既简洁凝重又纯粹干净,没有丝毫的轻浮造作,一派自然天真之象。但是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富春山居”在某种方面它反映的是隐逸的人生境界。况且自古山水的个人经验来自于“自然”与“心象”,获得这份本质的方式是在山水间来回游走和感悟。临古而存今,则是来回之间的本意,而从绘画走出的“气韵”在于观者内外兼修,体悟宇宙洪荒,不断尝试并重新把握影像创作中的“灵韵”本质。邵大浪先生显然也是深谙此道之人,他通过相机创作的形式对过去和当下做了一次很好的链接,在此,摄影既是记录,更是框取当下的现实和解构价值的手段。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的并置,像是一次时空的对话,更像是一次过渡和链接,巧妙地把富春山居的这种意境和气韵放在一个画框里,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在通往时光的隧道里,过去和当下有了碰撞和摩擦,产生了视觉上想象的空间,也让我们驻足沉思。

在这里,艺术家关注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本身,是对这种实质性和持久性的观察和体验,历史成为了永远,当下却是自我直接参与的本质,创作者在照片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在这里,他既是参与者,也是一个新概念的创造者。富春山居在过去是诗情画意的,在当下却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发生了质变,他镜头里的某时某地已经截然不同,但是他的内心却依然对传统艺术和中国文化的根源有着深厚的敬意和尊崇。所以这样的作品,意在致敬,也是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达方式连接,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根脉和延续的思索,更是把永恒的价值观和基本真理联系在一起。

这组《来回.富春山居》,构建出虚构重现折射现实的“表象”,他带领观众去身临其境当年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诗意浪漫的山水,也刻画了当下自我与空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照片通过多重曝光的形式加以呈现,在笔者看来,亦有一丝丝迷惑和反观的意味。当年的富春山居已然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留下的可能就是眼前这些具有现代化符号的城市建筑,山水以及草木、人文等等。这样的照片既不是绘画的再现,也不是纯粹概念的符号,而是一种哲思和诘问。

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艺术发展与其对生活的体会密不可分,李可染曾经说过:“精读大自然,精读传统。”还说:“人离开大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所以他把传统融进了自然中,再造了自然,也再造了新的传统。从古至今,记忆是山水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词汇,也是创作中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通过记忆来唤醒、激活灵感。因此,绘画中所表现的山水是寄托着画者意图的一种视觉符号,而不再是一次性指示某种真实存在的对象。摄影更应如此,留存记忆,记取当下,在视觉空间里获取符号和灵感。现实世界就是最好的能量场,如果汲取这些元素,为我所用,并在创作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更注重意境的表达,将有无尽的创作源泉。

当今的山水与社会息息相关,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又或是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反思,我记得艺术家范迪安先生曾经说过:“山水更多呈现的是思考的对象,而不是游身其中的一种情境。”因此,我们在某些艺术家的现代化山水中,反思现代化下都市开发对自然的影响;在某些摄影作品里感受到科技与能源对环境的改变。但是在这组《来回.富春山居》里,显然还有另外一些话题。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手法和方式,更应该给予人思考和探索,在这条路上,邵大浪先生显然是有感而发的,他将自己与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的精神引力联系起来,既是致敬也是提出疑问,这才是艺术该有的态度和立场。

此文已经发表于《中国摄影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