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泰山景点之玉泉寺游记

标签:
玉泉寺佛业寺定阳针一亩松谷山寺旅游 |
分类: 泰山景点 |
转载人缘泰山日志请注明出处,阅读正版“人缘泰山”文章,请“上谷歌,搜人缘泰山”!
玉泉寺游记
5月13日,母亲节。人缘泰山一家带着70多岁的父母去游玉泉寺。趁着二老身体还硬朗,多带他们走走看看,多给老人一点欢乐,不要像丘吾子一样,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http://s6/middle/51ad96e2hc434abfcdbe5&690
通往玉泉寺的泰明路
玉泉寺,在泰山东北麓的谷山,又称“谷山寺”,俗称“佛爷寺”。沿泰明路—泰佛路一路向北,经大津口乡,过藕池村,按路标指示即可到达。区区20多公里路,人缘泰山开车用了40分钟,主要是流连沿途美丽的风光。
玉泉寺景区门票20元,70岁以上老人免费,学生半价,一家人花费不多。顺山路徒步上山,路边怪石林立,石间溪流潺潺。树下溪边,竟然有一家人支起帐篷,准备野餐。遥想到了炎热的夏季,在这等去处扎营,天然氧吧,天然空调,吃糠咽菜都甘之如饴,如果再来几瓶浸在冰凉的溪水中的啤酒……岂一个“爽”字了得?
http://s6/middle/51ad96e2hc434d7b9fa05&690
通往玉泉寺的山路
虽说是山路,却也修得平整,且山不高,没登几阶台阶,不怎么气喘,玉泉寺的山门就在眼前了。
http://s10/middle/51ad96e2hc434dbe41359&690
谷山名刹——玉泉寺
踱入山门,最吸引您眼球的是两棵硕大的银杏树。两株银杏高约40米,树围需4人环抱,枝干粗壮,树叶繁茂。看介绍,树龄已有1300多年,为泰山银杏之最。西面银杏树下有《重修谷山寺记碑》,记叙了在此建庙的条件和历代高僧修建寺庙的艰苦历程。碑文依然清晰可读。包括这两棵“银杏王”,玉泉寺内共有4株银杏树,全部为雌株。您到玉泉寺游玩,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找其他那两株。
http://s16/middle/51ad96e2hc434ddbb1bcf&690
古老的银杏
http://s5/middle/51ad96e2hc434dfaa4b94&690
祈福丝带使1300多岁高龄的银杏焕发了童颜
http://s5/middle/51ad96e2h7a054b916b14&690
俯瞰银杏王
从银杏树间拾阶而上,抬头可见高台之上的大雄宝殿。两棵银杏的位置如此恰当,就像四合院里的影壁墙,不绕过影壁墙,你看不到正房。而当你为影壁墙赞叹的时候,巍峨辉煌的大殿再次让你张大了嘴巴。只有佛祖能当得起这1300多岁的绿屏风;只有佛祖能在这并不宽敞的玉泉寺不显得委屈,反而彰显出一份庄重与神秘。大殿像一把太师椅稳坐群山怀中,显得雄而可亲;并不高耸的谷山,因大殿的衬托增添了几分威严。周围的山峰、丛林环绕宝殿,建筑与环境天衣无缝;自然与人工浑然天成,也许,这就是“禅”!
大殿内中央祭祀着释迦牟尼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
http://s1/middle/51ad96e2h7a054c452c70&690
座落在高台上的大雄宝殿
站在大雄宝殿正门向南望去,谷山顶上有棵古松叫“定阳针”,据说,冬至这一天的正午十二点,定阳针树冠的影子恰好落在大殿的门前。还有人做过测算,从大雄宝殿到定阳针、南天门、中天门、岱庙门都在一条中轴线上。古人在没有现代测绘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翻山越岭,透过海拔1500多米的泰山,保持这条中轴线的一致呢?谜一样的祖先留下迷惑的我们在揣度先人的智慧。人缘泰山费半天劲也没能分辨出哪棵是“定阳针”,人云亦云罢了。
http://s14/middle/51ad96e2hc434fd320d5d&690
一亩松
从大雄宝殿出来,该去看看著名的“一亩松”了。这棵800多岁高龄的古松,在寺庙北面山岗上,树冠占地约1.3亩,故名“一亩松”。粗壮的树根露出地面,紧紧地抓住山石,主干凹凸起伏,继续往上看,树冠巨大,遮天蔽日,茂盛的松针郁郁葱葱,长势不减当年。仰望一亩松,不禁让人想起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想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石坪上,各有几个大脚印,称为“东西佛脚”。
http://s2/middle/51ad96e2hc434ff1ecf31&690
东佛脚
东佛脚在大雄宝殿到一亩松路上的石坪上,有脚印六个,陷进岩石二、三厘米,酷似弓步时留下的足迹。
http://s12/middle/51ad96e2hc43502cf37ab&690
西佛脚碑刻
西佛脚不在寺庙,僧人告诉我从寺庙往西沿小路可到西佛脚,于是我和女儿就顺着模糊难辨的小路摸索前行,走了一百多米终于找到了。
http://s11/middle/51ad96e2hc435006df2ca&690
西佛脚
西佛脚是一对平行的脚印,印于悬崖之上不足一平米的石坪上,陷进岩石两三厘米。
至于“东西佛脚”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是修建寺庙时,佛祖丈量寺院地基留下的脚印。另一种传说为“东佛脚”是当年武僧习武时留下的脚印;“西佛脚”是佛自西方而来,思念家乡,在此遥望,久而久之形成的足印。“东西佛脚”究竟是自然天成,还是人力所为,无从考证。人缘泰山宁愿相信这些飘渺的传说,就象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与人的善良一样。
逛累了,坐在银杏树下的石凳上小憩,吩咐店家沏壶上好的茶——茶是本地的女儿茶;水是附近的山泉水;如果再有“红泥小火炉”,松树枝子烧开,那更妙得紧了。三两盏下肚,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或与父母家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或者自己发呆放空。佛门品茗,难得清静,心地澄空,面露微笑,此时此境,竟然感觉自己有几分佛相。
饮水思源,喝罢了茶,自然要去看看那滋润了每个毛孔的甘泉——玉泉。出得寺门,前行几十米左拐既是,玉泉俗称“八宝琉璃井”,是当时寺庙的饮水之源。泉水清澈甘甜,泉涌滚滚,可供百余僧人日常使用。在泉井南侧有碑碣一块,上书“玉泉”二字,是金代大学士党怀英所书。玉泉寺就是因此泉而得名。
http://s3/middle/51ad96e2h7a054e32a872&690
玉泉
道路崎岖幽静通。
参天银杏高台傍,
岗峦荫蔽一亩松。
http://s3/middle/51ad96e2hc435131e7102&690
玉泉寺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玉泉寺不大,悠悠闲闲的大半天就过去了,“偷得浮生半日闲”。休闲,玉泉寺是个好去处!
欢迎到人缘泰山的博客去坐客:http://iloveyzhaoy.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