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的印章

(2015-05-20 13:53:22)

                                   张大千的印章      张大千的印章
                         杨诗云著《张大千用印详考》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5月

 8开平装一册   218页  150元  繁体字版   初印1300册

 

 

 张大千一生究竟用过多少方印章?恐怕已无法有一个完整而确切的数字。但毫无疑问在古今书画家、鉴藏家中,张大千所用印章的数量之多堪称第一人。据不完全统计,张大千一生用印约有三千余方。张大千在书画、鉴藏方面的用印极为讲究,近乎苛刻,而在钤印位置、印泥、用哪些印章等均非随意而为,而是细心斟酌。张大千为了防止书画被伪赝,他隔数年就要重刻一批印章,并将原来部分印章销毁。这到并不是他刻意而为的自我炒作,实是不得以而为之。书画或鉴藏钤印其实大有学问,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品位。另外,已知的为张大千制印的篆刻家,多为当今大家名家,人数众多,已知名字的印家有四十余人。他们皆以能为其制印而视为一种荣耀,亦从侧面展现张大千生前在艺坛的尊崇地位和深广人脉。尤其有趣的是,同一印文之章,张大千会同让陈巨来与方介堪两人来刻,看同门师兄弟争胜斗技,比拼印艺。而他则暗中窃乐,坐享“渔翁之利”。

                张大千的印章         张大千的印章
                        春愁怎画(方介堪)                 春愁怎画(陈巨来)

  成都西蜀张大千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诗云先生,花了数十年时间编著而成的《张大千用印详考》,曾经在2004年由香港许礼平先生的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在台湾以《张大千印说》的书名出版过。十年之后,杨先生对原书进行了一些补充、修订,并得到了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资助。新版的《张大千用印详考》与《张大千印说》的不同之处,杨先生在《后记》中说:“本书是在《张大千印说》基础上下功夫,作了调整和改动,比如把原来一些不知大小尺寸的张大千用印加以考证核实后进行了更换;原来个别印章的作者有疑窦,经友人供给的资料,更加以细心研究查实后作了更正;本书另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得更加完善。”如《张大千印说》中,“耻与魑魅争光”印,因有明显的齐白石一路印风,所以曾怀疑是齐氏所刻。但张、齐两人交往极少。在新版中认为此印或许是川人杨鹏升所刻,杨氏善制印,逼似白石,与大千有交往。

杨先生在书中,不是简单地将张大千生前用印予以简单的排列,而是按印章的性质进行归类后再逐一分析和赏析。张大千用印绝大多数是有特定含义和用途的,他绝非是为印章而印章。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书画或藏品上钤用什么样的印章,有着外人不甚了解的意义。作为一部研究张大千用印的专著,而不是一部简单的印谱,就需要对有关印章进行研究和归类。本书分为十一个大类:(一)姓名字号印(177枚),(二)里籍寄旅印(49枚),(三)形貌特征印(16枚),(四)祈福吉语印(31枚),(五)佛语箴言印(41枚),(六)纪念纪游印(33枚),(七)特殊专用印(59枚),(八)闲文补白印(34枚),(九)鉴赏收藏印(36枚),(十)斋馆楼堂印(63枚),(十一)干支(肖形)纪年印(41枚)。共计约580余方。虽然这仅是张大千的部分用印而已,但张大千一生所用的重要印章大致已经囊括其中。

 

          张大千的印章

本书的编撰体例是:将所有的印章按原尺寸原色(包括某些边款)印出并进行编号,某些同一类型的印章还再予以细分,如姓1和姓2或姓A和姓B等以此类推。已知尺寸和篆刻家的印章即予以注明并赏析印章风格,某些印文的出典(出处)和重要的边款予以释读,有些印章主要用于哪些书画作品上和钤用的年代,以及公私藏处等,真正体现了本书的“详考”。如方介堪所刻的两方白文鸟虫篆印“张爰”(姓38B和姓38C),就是常用于1947年至1956年期间的作品中。这需要作者对张大千历年所用印章(真印)烂熟于心,并且像电脑一般储存在脑海中。我在去年十一月份曾经在成都见到过杨先生,他在此方面(包括张大千书法研究)的记忆力,令我惊叹不已。这并非是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数十年来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所致。如说杨先生是当今研究张大千印章的“第一人”,绝非过情谀词。

    张大千看似职业画家,作品也为特定群体所追捧,但他认为自己本质上其实是一个文人画家。这种心理多少也体现在他的书画印章的选用印文方面,极可能地与众不同。本书另一特点是将许多闲章印文的出处考证出来,有些印文颇为冷僻,一般人极难知道原文出处。如“耻与魑魅争光”(闲25),出自《太平广记·嵇康》,大意似怎与庸俗者同流。“愕然而惊莞尔而笑”(闲26),出自邓椿《画继》。“来日大难”(闲6),出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摩登戒体”(佛18A、B、C、D),语出《楞严经》卷一。“冷透须眉见小乘”(佛35),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和《艺文类聚》卷七十六,等等。有些印文必须要找到原出处,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否则犹如盲人摸象,不知何物。在这方面显示了作者在研究中的严谨求实,令人起敬。或许书中还有极个别的错别字,但总体上是瑕不掩瑜。文字之间,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真乃传世之书也。

 

               张大千的印章

张大千研究已日渐成为了一门显学。市面上各类的所谓张大千研究著作难以详计,但十之七八都是一些肤浅粗烂之作,或是东抄西摘、道听途说的通俗读物。而更有甚者阳为研究,阴为名利。名为专家,心同商贾。近人王同愈先生曾经在《栩缘日记》中说过:“余谓学问无他途,先从不欺始,而其辨则义与利两字。无自私自利之心,虽有过,不失为君子,一动于利,即小人矣。”

杨先生在写作和修订本书时,始终坚持一个底线:绝不收入后人伪赝的张大千印章。在本书《后记》中记载了两件事:某位号称张大千的“研究”者,上门拜访杨先生并顺送上两瓶精装五粮液,然后提带要杨先生将其高价购得的三方印章收入书中。杨先生经过认真鉴定,三方印章不但篆刻刀法,技巧全无,而且其中一方“摩登戒体”的“戒”字竟刻成了“戎”字。杨先生婉拒回绝说此书已定稿了……又有某位藏家开门见山地要求杨先生将其收藏的五方张大千伪印收入书中,并愿出五万元作为酬谢。杨先生莞尔而笑,婉言与其说“拜拜”!任何一个从事学术研究者,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古人有诗云:“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在此郑重推荐《张大千用印详考》一书。它不仅是一部对研究张大千生平和鉴定张大千书画有价值的参考书,也是一部张大千印章的鉴赏全书。清人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识》中尝云:“用功深者收名远,天下事类如是也。”信哉。

 

                          张大千的印章

                       杨诗云先生近照   杨先生号长发和尚、醉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