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发与《九马图》

标签:
杂谈 |
任仁发的《九马图》虽未见著录,但陈高华编著《元代画家史料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中的《任仁发》条目内,载元人杨维桢《题跋月山公〈九马图〉卷》前序中有云:“右任公月山《九马图》一卷,马官控而立者二,赴饮者一,渴饮者二,共枥秣者二,立而昂首回顾者二。”共计马九匹,与今之《九马图》相同。诗中还有句云:“图中九马气俱王,都护清骢尤第一。”故杨氏所题咏之画,即今之《九马图》。清骢马应是图卷中从右至左的第五匹马,身上有青白相间之花斑纹。在元代都护府是负责主管畏兀儿(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诉讼事件的司法机构。或有可能《九马图》是一件都护府马官和马匹的写生之作。杨氏所题的《九马图》,是任仁发孙子任士珪(字伯温)所藏。
元代初期的书画界盛行一股复古思潮,即舍南宋而直入晋、唐,这其中固然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如提倡师宗南宋,恐怕会触及蒙古人敏感的政治神经。复古派的代表人物是赵孟頫、鲜于枢等人,而任仁发也应该是其中之一。就他的画马而论,直接师承唐人韩幹和曹霸的画风,以及北宋李公麟。但韩、曹两人的传世真迹毕竟稀如麟凤,而李公麟应该对任仁发画马艺术的影响至深。肥壮体健,铁线构图,淡色晕染,虽是业余画家之作,却有专业画家的水准。故其画马之名当时可与赵孟頫相提并论,柯九思题任氏《二马图》云:“自曹、韩之后,数百年来,未有舍其法而逾之者,唯宋李龙眠(李公麟)得其神,本朝赵文敏公(赵孟頫)得其骨,若秘书监任公(任仁发),则甚得其形容气韵矣,岂易得哉!”(见宗典编《柯九思史料》)名士顾瑛亦曾有诗云:“月山道人画唐马,笔力岂在吴兴下?”(见《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佘城在《元代任仁发的绘画艺术》一文中曾写道:“元代画马发展的情形,自始至终显得相当热闹,为南宋以来沉寝甚久的人马画科带来苏醒。元代画马兴盛,基于复古风气外,还有一层原因,笔者认为元代由于马政管理严峻,百姓难得见到真马,古人画马除了触发爱马之思古幽情外,画家更需赖以为习画的稿本。整个元代著名的画家:早期有龚开;中期有赵孟頫、任仁发;晚期有赵雍、周朗、任子昭、赵麟、任伯温等。这些人的作品,画法上几乎完全走的是师法唐宋大家传统的路子。而且,因为一则仍于宋代发展的遗势;二则系于时代审美的风尚。”(台湾《艺术家》杂志1982年4月期)蒙元人崇尚唐代韩幹、北宋李公麟一派的雄健肥马,而不喜曹霸一路的嬴弱瘦马。任仁发《九马图》也体现了当时普遍流行的艺术趣尚。
今存世的任仁发画作约有二十一件,均为海内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见历代著录者有十一件:(一)台北故宫博物院《饮中八仙图》卷、《贡马图》卷、《横琴高士图》卷、《秋林访友图》册页三十帧。(二)北京故宫博物院《二马图》卷、《出圉图》卷、《张果老见明皇图》卷。(三)上海博物馆《春水凫骛图》轴。(四)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神骏图》卷。(五)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三骏图》卷。(六)藏处不详《五王醉归图》卷(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
未见著录者有十件:(一)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饲马图》卷。(二)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九马图》卷。(三)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文会图》四轴。(四)日本东京冈崎正也《牵马图》轴。(五)日本东京浅野长勋《系马图》轴、《柳下双马图》轴。(六)日本东京西胁晋三郎《炀帝夜游图》轴。(七)日本东京小仓常吉《文殊菩萨像》轴。(八)日本兵库村山龙平《茄子图》轴。(九)日本东京团伊能《稻图》轴。
但在元代的文献史料中,有关任仁发的文字极少。仅知他是负责海塘、河道和农田灌溉等的官员,曾随元军远征交趾(越南),还著有十卷治水专著。书画其实是他的业余雅好而已。故许多元代的画史类著作中,比如汤垕《画鉴》和夏文彦《图绘宝鉴》等书,连他的名字都未予记载。所以有关任仁发的身世一直不甚清晰。直到1953年上海市青浦县章堰乡北庙村南的高家台出土了几块任氏家族的墓志铭残石,他的生卒年、籍贯、出生地、家庭情况等才得以基本厘清。古今一直所引用的是元人王逢《谒浙东宣慰副使致仕任公及其子台州判官墓》一诗的跋记。
任仁发原名霆发,字子明,号月山。祖籍是徐邳三山人(今江苏铜山县境内),他的祖先迁移至浙江嘉禾(今嘉兴)青龙镇,任仁发即出生于此。古今人皆谓任仁发是松江人,此说最早见元人陶宗仪《书史会要》。后来又皆谓上海松江人。其实,在元至元初年,青龙镇属于江浙行省嘉兴路华亭府华亭县。至元十五年(1278)华亭府改称松江府,乃属江浙行省嘉兴路。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华亭县分出五个乡建上海县,青龙镇归上海县管辖。据出土的任仁发墓志铭可知,他出生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七月,卒于元泰定四年(1327)十二月,享年七十三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任仁发应该是元代浙江嘉兴青龙镇(今属上海松江)人。葬于青龙镇附近的新江乡松泽里郭巷泾南的祖茔。那为什么任仁发的墓志铭会在青浦县章堰乡北庙村南出土?理由可能有二:当年同时出土的还有《溧阳州儒学教授任佑良》、《泾县尹任贤能》等三块任氏家族的墓志铭。极可能是任氏儿辈们为了纪念亡父或是为了彰显家世,遂镌刻了一块任仁发的墓志铭一齐随葬。亦可能曾将任墓从新江乡迁葬于此。在上述的两种可情况中,应以前者的可能性较大。任仁发共有子女十二人(四男八女),有三个儿子为官,有多个女儿与名门望族联姻。在儿子和孙子辈中亦有擅长画马者,可与赵孟頫家族并称为“一门风雅”,祖孙荣贵。
泰定四年(1327),元帝也孙铁木儿为了体念并表彰任仁发的辛勤和功绩,特别擢授他为中宪大夫浙东道宣慰使司副使致仕,官职四品。同年十二月病逝于青龙镇。任仁发约在至元十六年(1279),以南宋举人的身份,自持名刺往见时任中奉大夫浙西道宣慰使游显。游氏是蒙元军队中战功卓著的北方汉人将领,深受元世祖宠信和器重。游氏慧眼识才,遂纳其为幕府中的宣慰掾,负责整理文书档案。任仁发从此之后仕途扶摇直上,终膺显位。由于他的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和治水才能,得到了元帝和许多蒙元高级官员的器重。但也因此导致了一些南宋遗民文人对他的误解和疏远。伍蠡甫先生曾在《中国画马艺术》一文中说过,任仁发的马是“要在异族统治下好好当差”,以及“画马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伍著《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此说也不无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