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亭》原无褚临本

(2012-02-10 18:04:46)
标签:

杂谈

【提要】“褚临《兰亭》”是《兰亭》谱系中的一个分支。但没有史料证明褚遂良曾经临摹或搨制过王羲之的《兰亭序》。米芾的《书史》第一次写到了有褚遂良黄绢本《兰亭》传世,即著名的“王文惠本”,也就是后来的“游相《兰亭》天干编号已失本”。帖后有米芾长跋,其中文字错谬颇多。但近九百年来仅有一人怀疑米芾题跋是伪作,即台湾学者徐复观先生。

【关键词】褚临《兰亭》    米芾     翁方纲      徐复观       法帖鉴藏史

 

在《兰亭》摹拓谱系中,有所谓的“褚遂良临摹”一系。今传世著名者有五种:《兰亭》八柱第二本(今藏北京故宫)、游相《兰亭》天干编号已失本(以下简称“游相本《兰亭》”。今藏北京故宫)、明陈鉴仿刻本(今藏北京故宫)、明王世贞旧藏黄绢本(又名“兰千山馆本”。今藏台北故宫)、清梁章钜旧藏绢本(今藏湖南省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是《兰亭》八柱第二本,简称褚摹《兰亭》。

最早记录褚遂良与《兰亭》有关的文字是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内有褚遂良撰《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其中《兰亭序》被列为“行书都五十八卷第一”。但《法书要录》及其他有关《兰亭》的史料,均未提及褚遂良曾经临摹或搨制过王羲之《兰亭序》。但到了北宋米芾的《书史》中却有了褚遂良临摹《兰亭》的记载,即苏耆家《兰亭》三本中的第二本,其中有一段文字云:

毫发备尽。“少长”字,世传众本皆不及。“长”字其中二笔相近,末后捺笔钩回,笔锋直至起笔处。“怀”字内折笔、抹笔,皆转侧,褊而见锋。“蹔”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笔处,贼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尝有也。在苏氏舜元房。题为褚遂良摹。余跋曰:“《乐毅论》正书第一,此乃行书第一也。观其改误字,多率意为之,咸有褚体,余皆尽妙。此书下真迹一等,非深知书者,未易道也。”

米芾在题跋中说“咸有褚体”,咸者,皆也。亦可引申为“同”。米芾在该段文字中,虽然没有非常明确地肯定苏舜元藏本就是褚摹真本,但却写了褚摹《兰亭》的某些字体特征。从此之后,各类所谓的褚摹《兰亭》层出不穷,难以数计,而始作俑者实出于米芾《书史》中的这段文字。但米芾在《题永徽中所模〈兰亭序〉》一诗中又云:“彦远记模不记褚,要录班班有名氏。后生有得苦求高,俗说纷纷那有是。”此诗在其他的版本中还有“寻购褚模惊一世,寄言好事但赏佳”两句,说明他对是否有所谓褚摹真迹也不相信。米芾虽是两宋文人中的第一大鉴藏家,但也是一个著名的制伪家,所以他有时讲话也会言不由衷或信口开河。

《兰亭》原无褚临本

游相本《兰亭》局部

米芾在《书史》中还记录过已故丞相王随(谥号文惠,约9751033)旧藏有褚摹黄绢本《兰亭》,当时他想“以五十千质之”,后因故未得。但在“游相本《兰亭》”后,附有米芾一段长跋。跋文云:

右唐中书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临右将军王羲之《兰亭宴集序》,本朝丞相文惠公故物。辛未岁,见于晁美叔斋,云借于公孙。辛巳岁,购于公孙瓛。黄绢幅,至“欣”字合缝,用证摹刻“僧”字,果徐僧权合缝书也。虽临王书,全是褚法。其状若岧岧奇峰之峻,英英秾秀之华。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群之鹤。蕙若振和风之丽,雾露擢秋之干鲜。萧萧庆云之映霄,矫矫龙章之动彩。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赏群仙也。至于“永和”字全其雅韵,“九觞”字备著其真摽,“浪”字无异与书名,“由”字益彰其楷则。若夫临仿莫称于薛、魏,赏别不闻于欧、虞。信百代之秀规,一时之清鉴也。壬午八月廿六日宝晋斋舫手装。襄阳米芾审定真迹秘玩。

《兰亭》原无褚临本

游相本《兰亭》米芾题跋

 

跋中说他在“辛巳岁”(1101年)将王随旧藏褚摹黄绢本《兰亭》购得,离他在辛未年(1091年)初见此帖已过了十年。但在米芾的《书史》或其他诗文中,从未讲到他曾经收藏过黄绢本《兰亭》。在通行的《书史》或米氏其他的文集和题跋集中,并无此段题跋。而仅见于岳珂编辑的米芾《宝晋英光集》中。因为涉及到米芾著作的版本流传问题,故在此不予展开详述。另外,米芾这段题跋的文体颇为怪异,有些像似骈文体。这在米芾的题跋和文章里从未有过,令人不禁起疑。

而米芾上述题跋的墨迹,还出现在王世贞旧藏黄绢本《兰亭》(即兰千山馆本)卷后,文字和笔法均一模一样。此黄绢本拖尾上还有清代第一《兰亭》学家翁方纲的一段长跋墨迹:

右褚摹兰亭后有米跋。安氏书画记称此序墨迹系绢本,曾经王弇州所藏,后有明诸家题识。按安氏所称,即高江村所收王文惠黄绢本也。其后米老小行楷十八行,及莫廷韩、周公瑕诸题皆真迹也。而其前帖所谓黄绢本墨迹者,乃是领从山本,不特笔法讹舛,且与米跋绢幅合缝不符,是其后跋真而前帖伪也。予尝借摹此米跋,以为米老手书者,盖早矣。恨前人未有以此米跋勒于后者,至其前帖真迹不知何往。第就此米跋详绎之,当是褚临真迹,或与宋秘阁神龙本之无贞观、神龙诸印者相类耳。褚临之神龙本以无贞观、神龙印者为真,详拙著兰亭考。今于游氏所藏此卷得见米老此跋在宋已曾勒石,而其刻手之尫劣迥与昔见米迹不同矣。然其前帖虽亦非王文惠藏之褚临原本,而实在弇州所藏领从山之黄绢本上也。孙月峰谓貌似者眩离,娄正谓弇州所收绢本非真也。而此游氏所藏三百余年之后乃有弇州藏本,是宜足以考见王文惠本之真矣。然此本中间亦无僧字,弦右内反纽,亦与弇州本同,惟领不从山,足正彼黄绢本之讹失。而又因以见南宋时未有能举秘阁褚本相对质者。游相手题与丙袠之三同论,已莫知其原委耳。嘉庆辛未仲夏三日。方纲。

《兰亭》原无褚临本

翁方纲“游相《兰亭》”题跋局部

翁方纲上述长跋中有多重意思,简而言之:(一)王世贞旧藏黄绢本《兰亭》拖尾的米芾题跋是真迹;而跋前的所谓褚遂良墨迹是伪迹。(二)“游相本《兰亭》”非“褚临原本”,亦不是王文惠旧藏黄绢本。帖后米跋是真迹,但因刻手拙劣,故“与米迹不同”。(三)翁方纲认为王世贞所藏的黄绢本《兰亭》,是在“游相本《兰亭》”三百年后才有之。即此黄绢本《兰亭》是晚明时期之物,此说可以采信。因为晚明时期是中国鉴藏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翁方纲后来在《苏米斋兰亭考》一书中,也曾怀疑过各种版本中米跋文字与墨迹有错讹的问题。但没有对此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但是,古今所有的《兰亭》学家或鉴赏家,均没有怀疑过米芾“壬午八月廿六日”题跋的真伪。如果米跋是伪作,则“游相本《兰亭》”也不是所谓的“褚临本”或“王文惠旧藏黄绢本”,而王世贞旧藏黄绢本更是赝伪之作。第一个对米跋提出真伪作疑义者,是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19031982)。他在19598月写了《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一文(见徐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此文是针对“兰千山馆”藏王世贞旧藏黄绢本后的米跋而进行的考证。徐先生的考证虽有些推测的成分,但也有较为充分的证据。米跋乃伪作无疑,而且在文字上错谬百出。真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阅读此文,此不赘述。

徐复观在文章里说:“盖古今巧宦,本无知识,因多受门客贡谀,遂更成愚肆。加以此辈与估人的性格相同,口谈风雅,心怀货利;赝物入手既易,一经涂附,便可转售高价。此在今日,即先将赝品精印,更易于索价售欺。”话虽然稍有些刻薄和过情,但也确是事实,古今亦然。

那么,北京故宫所藏“《兰亭》八柱第二本”,是不是褚遂良临摹真迹?当然不是。帖首上端“褚摸(非“模”字)王羲之兰亭帖”八字,乃晚明项元汴题签。清人王澍在《竹云题跋》中已怀疑是“米老所作,托诸褚公以传者”。今人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一书中认为,卷后米芾题诗(即《题永徽中所模〈兰亭序〉》)、以及诗后苏耆、范仲淹、王尧臣、刘泾四家题识和印章皆伪。愚以为疑似北宋或南宋年间的一人所写。此帖最早的收藏印鉴是北宋人滕中。而元、明诸家题识虽真,亦是从他处移来。自北宋末年到南宋中期,出现了中国法帖史上第一个伪赝高峰期。许多所谓的法帖名迹,尤其是《兰亭》诸系,大多出炉于此。

《兰亭》原无褚临本

褚临《兰亭》局部

 

平心而论,在传世的所谓“褚本《兰亭》”一系中,愚以为“游相本《兰亭》”最佳。其笔法精湛之程度,当在“《兰亭》八柱第二本”之上。但“游相本《兰亭》”究竟所用的是何种底本?难以考证。也有些学者推测,唐太宗令褚遂良编整、监修贞观内府收藏王羲之法书,所以“他应该临过内府所收的《兰亭序》”。只是没有史料来支撑此论点。《兰亭》原无褚临本,诚如米芾自己所说的那样:“寻购褚模惊一世,寄言好事但赏佳。”

《兰亭》原无褚临本     《兰亭》原无褚临本    《兰亭》原无褚临本   《兰亭》原无褚临本
     游相本“痛”字        褚临本“痛”字          游相本“詠”字       褚临本“詠”字  


 

————————————————————————————————

主要参考书目

1黄正雨、王心裁辑校《米芾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晋唐法书名迹》。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年。

      (3)故宫博物院编《兰亭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

      (4)陈一梅著《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

      (5)祁小春编著《王羲之〈十七帖〉汇考》。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