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楼文房珍藏鉴赏记

标签:
杂谈 |
上海嘉泰拍卖有限公司在2006年6月29日春季拍卖会的《古籍善本》专场中,有《北山楼文房珍藏专辑(第二辑》拍卖。共有施蛰存先生(1905—2003)生前收藏的古籍、信札、集古册、书画和友人书法作品六十四件(组)。在2005年秋,上海嘉泰拍卖公司也曾经举行过一场施先生文房珍藏专辑拍卖,以书画和友人信札为主。
《北山楼文房珍藏专辑(第二辑》拍卖中,有古籍三十四种,以诗集和词集为主,另有少量的古小说、诗话和地方志等。其中有二种为黄裳先生旧藏:清代女词人顾羽素《绿梅影楼诗词存》,纸本一册,光绪戊子刻本。内有“黄裳藏本”(朱)、“黄裳小雁”(朱)二印。清人孙麟祉《秋露词》,纸本一册,道光年间刻本。内有“黄裳藏本”(朱)、“来雁榭旧藏诗余曲本”(朱)等。另有一册东晋王嘉撰《拾遗记》,明嘉靖十三年世德堂翻宋本,此书清初时曾为著名收藏家孙承泽(1592—1676)万卷楼收藏,书内有“杭州戴氏望舒所藏”朱文长方印,是现代著名诗人、好友戴望舒(1905—1950)先生的旧藏。
还有几种古籍曾由清代著名藏书家收藏过:明人茅暎评选《词的》,明刻本二册。内有“讱庵经眼”(白)、“讱庵老人六十以后所聚之书子孙宝之”(白)二印。汪启淑(1728—1799)字秀峰,号讱庵,安徽歙县人,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家富藏书,尤嗜好古印。乾隆年间为编《四库全书》,汪氏进呈图书六百余种,获嘉奖《古今图书集成》一部。编撰有《飞鸿堂印谱》、《水曹清暇录》等书。又清嘉道年间苏州藏书家张绍仁(生卒年不详),字学安、亦号讱庵,藏书处名绿筠庐、执经堂、读易斋,与大藏书家黄丕烈交往甚密。后此书又为民国著名藏书家徐乃昌(1868—1946)收藏,书内有“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朱)、“积学斋”(朱)二印。徐氏字积余,号随庵,安徽南陵人,家藏古籍、鼎彝、碑帖、金石极富,名噪海内。另还有清人张梁撰《幻花庵词钞》(雍正刻本)、清人王晫著《峡流词》(清刻本)、清人顾成顺著《曙采楼诗词钞》(道光刻本),均曾先后为汪、徐两位著名藏书家收藏。
有些书上的藏书印鉴多达十余方,如清人夏秉衡选《清绮轩历朝词选》(巾箱本六册十三卷),乾隆刻本,内有各家收藏印十三方。清人王澍著《虚舟题跋·竹云题跋》(四册),光绪刻本。内有各家藏书印十二方,其中民国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潘飞声(字兰史,1851—1934)就约有六七方。另有红色或蓝色套印本两种,虽然均为民国年间刊印本,但亦属稀见之本。比如吴昌绶、陶湘编《影明正德陆元大仿宋本〈花间集〉》(1922年),宣红纸朱印本,纸型开阔,堪称佳物。梁鸿志(1886—1946)撰《爰居阁诗》(十卷四册),1937年宣纸蓝印本,此书印本极少见,堪称墨凤。内有梁氏题字:“梅泉诗老吟定。梁鸿志呈。”下钤朱文方印“维摩老子五十七”。梅泉即“集邮大王”周达(1879—1940)。
在三十四种书籍中,拍卖估价最高者是吴昌绶(?—1931)、陶湘(1870—1940)编《影刊宋金元明词四十种叙录》,共四函三十册,估价六万至六万五千元。1924年刊印本,是我国近代影刻本中的精品。但此次《北山楼文房珍藏专辑(第二辑》拍卖中的所有书籍后来均未见成交记录,可能是拍卖之前就已经被某个公私藏家在场外整体购得。施先生是藏书家,在抗日战争之前就藏有明版书二百余种,西书八大橱,惜多毁于战火。
施先生的藏书印有:施蛰存藏书记、北山楼文房、无相庵藏本、北山楼、无相庵、无相庵劫后所聚、华亭施氏无相庵藏、劫后所聚、施舍所得,以上全为朱文印;另有一白文方印“蛰庵经眼”,应该也是施先生的藏书印,但钤用次数极少。施先生与陈巨来(1904—1984)交谊甚深,并有诗誉其“石破天惊犹此手”,所以他的藏书印可能多为陈氏之作。
友人信札和施先生手稿共有十四件(组),其中有楼适夷、沙孟海、启功、冯亦代、端木蕻良、俞平伯、叶圣陶、潘景郑、沈从文和张兆和、程千帆和沈祖棻、边政平、周煦良等。其中沈从文和张兆和致施先生三通十四页,一通为张兆和所书,均为毛笔。成交价五万五千元,为信札中成交价之冠。流标七通,其中有一通为周煦良(1905—1984)钢笔信札五页,另还附赠白蕉(1907—1969)一幅墨兰小品,上有白蕉行书题跋,款下钤朱文长方小印“不入不出翁写兰”,作于1962(壬寅)年。估价六至七千元。诚为文房清赏雅物。
另有两本集古拓本小册:《北山楼集古小品》(线装四册),是施先生珍藏的古金石、砖瓦和铜镜等古物拓片,其中一张礼器金文拓片上有“赵之谦印”。部分曾经著录于《北山集古录》和《北山谈艺录》等书中,成交价四万一千八百元。《北山楼集钟鼎拓片秘笈本》(线装八册),内收录施先生历年所藏商、周礼器铭文拓片。成交价四万四千元。两本集古册都是拓纸粘贴本,并未装裱。内有“吴兴施舍所得吉金石砖瓦文”和“舍之吉金”等印。施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收藏金石碑帖,到晚年共收藏有近三千种,编有《北山楼藏碑目》三册,吉金小品拓片三十册。周退密与宋路霞合著的《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中有诗赞曰:“才名早岁著春申,借琐耗奇老益勤。晚看余霞散成绮,一编花草更怡神。”
黎雄才(1910—2001)《秋江雨泊图》立轴(79X27厘米),纸本设色。上有题跋云:“民国三十四年之春,偶忆长江所见戏为写此。雄才时客蜀郡。”真迹无疑,估价三万五至四万元,后流标未成交。我曾见香港辜健先生处,也有一幅黎雄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山水立轴,画中笔墨、设色和尺寸与《秋江雨泊图》相近,写嘉陵江边风光。辜先生告知是黎先生当年赠送给施先生妹妹的,后施先生再转赠给他收藏。黎雄才早年作品远胜他晚年的作品,清朗秀逸,既有水彩画韵致又有岭南画派的笔墨特色。
施先生是碑帖和吉金鉴藏家,也是藏书家,但不是书画鉴藏家。所以在本次《北山楼文房珍藏专辑(第二辑》的拍卖中,他收藏的古书画作品流拍比率最高。一则可能是有些作品的“名头”太小和太冷僻,二则是有些作品的真伪异议甚多。我曾见过他收藏的一幅张大千《黄山图》轴,一眼即知为低仿之物。从近年来三次北山楼旧藏专辑拍卖的情况来看,市场对他藏品的认可程度依次是:碑帖、吉金拓片、古籍、友人信札和书画,最后才是古代或名家书画。
施先生晚年曾有《写藏书藏碑目录竟各题一绝句》诗云:“谋身未办千头橘,历劫犹存一簏书。废退政须遮眼具,何妨乾死老蟫鱼。”“汉碑唐志聚球琳,宋拓明模叹未任。莫笑井蛙难语海,饮河安用浪千寻。”对自己一生的鉴藏作了详明的注解,闭门燕赏,自娱自乐,量力而为。一切有益于心智的鉴藏,均应当作如是观也。